小国学网>故事>85岁的李嘉诚仍在奋斗

85岁的李嘉诚仍在奋斗

收录日期:2025-08-08 00:51:53  热度:9℃

85岁的华人首富步履匆匆走进了会议室,随即和善地来到房间里每个人的面前,握手、打招呼、交换名片,他有些多余地自我介绍——“李嘉诚”。

2013年他以310亿美元的身家排名《福布斯》全球富豪榜第8位,连续15年蝉联华人首富。但是礼貌和笑容难掩这位老人的焦虑。还没有等到我们发问,他就用“天方夜谭”来回应关于他看空香港和内地的传闻——他的公司近期一直在出售两地的大笔固定资产。

这里是李嘉诚王国的中心——长江集团70层顶楼。从他的办公室落地玻璃窗望出去,维多利亚港景色尽览无遗,让人心旷神怡。但几个月前,李嘉诚看到的是楼下密集的示威人群——香港葵涌货柜港口的码头工人正在抗议长期得不到加薪。他的头像被制作成魔鬼样子,有人甚至为他做“招魂”仪式。工人们的诉求看起来找错了对象,他们是外派工人,不是和黄码头集团直接雇佣的对象,但他们依旧认为李嘉诚是一切苦难的制造者,甚至去深水湾李嘉诚私人住宅前抗议。这种局面显然不是对立双方要看到的,外派制度在香港并不是只有李嘉诚的公司在使用,但他受到的攻击最多。从欧洲到南美,都有和记黄埔的码头业务,但香港的机械化率最低。当传统行业遭遇科技浪潮,这注定了一种无奈的结局。

当李嘉诚遭遇“李家城”

这是一个充满了香港特色的悖论——人们开始不喜欢李嘉诚从这片土地上获得财富,但当他卖掉资产时,又引起外界批评,甚至会上升到“爱国爱港”的意识形态争论上。一个企业家的商业决定被人为蒙上了不同面纱。

码头工人抗议之后,李嘉诚旗下公司开始不断出售在香港和大陆的资产。百佳超市是第一个被抛售的项目,拟售价40亿美元。它占据了香港超市份额的三成(后取消)。自此之后,李嘉诚的“长和系”先后卖出上海的写字楼东方汇经OFC(40亿人民币)和广州大型商场西城都荟广场(26亿人民币)。接下来,一直作为公司稳定“现金奶牛”的香港电灯也要被分拆出售,位于香港的嘉湖银座商场,以58,5亿港元出售。就在我们采访的时候,和记黄埔又卖掉了香港两处豪宅物业(近13亿港元)。

万科董事长王石在微博上发言提醒说:“精明的李嘉诚先生在卖北京上海房产,这是一个信号,希望投资人小心。”与此同时,李嘉诚旗下公司在欧洲进行大规模收购,涉及能源、电讯等多个领域。据《南方周末》报道:自2010年以来,长和系总共在香港和中国内地以外完成了11笔收购,涉及金额约1868亿港元。这其中,欧洲地区占比高达96,75%。

作为香港乃至华商的标杆性人物,李嘉诚的一举一动都被赋予了特别的含义。时值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前后,他的一系列行为被很多人解读为看空大陆和香港市场。

去年香港疯传一篇据说是小学生写的作文《李家的城》。文中不无讽刺地说:“李嘉诚,名副其实,香港就是李家的城;他是我们的上帝,万物都是他所创造。当然,香港传说中的三位一体就是他们:李嘉诚、李泽楷、李泽钜。他们的力量远超人类,为打工仔遮风避雨,使香港免受风球、暴雨的侵袭。他们付出了那么多,只是希望我们可以准时上班,不准时下班。这都是诚哥的伟大。”

许知远是中国最优秀的传媒人之一,曾经参与了李嘉诚传记的写作。在他看来,上世纪80年代回归谈判前,英国人垄断着政治权力,商业几乎是华人自我证明的唯一方法。李嘉诚的崛起是香港主体意识苏醒的象征,所以香港人视他为英雄。1997年香港回归之后,全部秩序开始重建,李嘉诚没变。但整个社会情绪改变了。公众认为官商勾结造成了经济不平等。也是一股巨大的保守力量,阻碍了进步的政治与社会观。这其中既有李嘉诚与其公司自身的问题(他们自身的巨大规模就已是一种巨大压迫,在很多时候,生意的手法也遭人诟病),但他也经常成为这种无处释放的愤怒的宣泄对象。更根本的原因是,香港尚未找到自己的政治与社会秩序。超级富豪的故事和观点往往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但隐匿在他们背后的那张经济和政治的巨幅蓝图却往往被人忽视。

李嘉诚之所以能成为李嘉诚,超出同辈顶级富豪,很大程度上和他的国际视野有很大关系,他有很多犹太朋友。对犹太人的理念相当认同。

财富的意义

每一年的6月,李嘉诚都会到汕头大学做毕业演讲,这是他雷打不动的一项安排。外界也能从他的演讲内容中了解到他的思想。有一次为了参加毕业典礼,李嘉诚推迟了一笔几十亿美元合同的签订。

在去年的演讲中他分享了作为华人首富的感受:“在过去数十年,别人给我的昵称是‘华人首富’,这是一个很复杂的滋味。我的一生充满了竞争与挑战,历程是好不容易的。常常要有智慧、要有远见、要有创新,怎不令人身心劳累,四方风风雨雨中,我还是不断在学习笑对人生,作为一个人、一个爱自己民族的中国人、一个企业家,我不断在各种责任矛盾中,尽了一切所能服务社会。”

也许是看到香港社会仇富心态的累积,他在演讲中特别提到这一代年轻人面对最大的挑战是社会不平等的恶化。他说:“每人有不同的能力和道德标准。恻隐足以为仁,但仁不止于恻隐。有能力的人,要主动积极。推进社会的幸福、改善和进步。这是我们的任务。不仅是对社会的投资,帮助和激励别人同时能丰盛自己的人生。”

李嘉诚至今每年都只从公司领取5000港元的薪酬,他称这是一种自我激励。在财富的处理上,李嘉诚并不吝啬,在去年的财产分割计划中,他把1/3的财产都捐献给了“第三个儿子”——李嘉诚基金会,现已达到830亿港元。

和西方很多同类型基金会不同,李嘉诚基金会只有一个捐赠者,而且他注入的都是交完税后的资金,基金会将会把八成资金用于大中华地区。

在许知远眼中,李嘉诚和洛克菲勒那一代美国资本家有很大相似性。不管是清教徒还是中国传统,节俭都是一种美德。李这一代人还是老派人物。都具有某种道德上的审慎。况且,炫耀性的消费不能提供他所需要的人生意义。他需要从别的方面来寻找。

李嘉诚依然坚持一周工作5天,尽管安排了财富分割,但他没有退出工作。现在有两百多名长和系的高管可以直接向他汇报。他说:“人要在工作中发现人生,生活就乐趣无穷。”对于他这样一个充满了好奇心的人来说,工作带给他的存在感不是其他事情所能替代的,总会有陌生的事物来刺激他。杰出的企业家与艺术家都是终身的职业。全世界都是如此,默多克也没退休。

猜你喜欢

  • 小象练“鼻子功”

    在一个动物王国里,住着小象、乌龟、鳄鱼,还有猪,非常团结友爱,可爱极了!有一天,小象在河边练“鼻子功”看,“哗啦” 一下,一只装满水的大桶让它用鼻子抬了起来。“轰隆轰隆” 的一声,地上的十几根木头被它用鼻子轻而易举地卷了起来。就这样一天一天

  • 小象阿拉贝拉

       走呀,走呀,走呀……小象阿拉贝拉疲惫地悲哀地沿着大街走着。动物园关闭了,她没有了家。她很热,就停在了城市公园里的水池边上,用鼻子吸水来冲凉。冰凉冰凉的水,冲在身上,舒服极了!就在这时,一辆警车吼叫着开了过来。“快走开,”警察喊着,“

  • 大牙鼠有个小秘密

    一大早,大牙鼠打点好行李,悄悄出门了。他要搬走啦——离开那个老爱打鼾(hān)的打鼾猪。打鼾猪还在床上呼呼大睡,不知道这件事。据说,大牙鼠和打鼾猪是从爷爷的爷爷那辈就住在一起的。在樟树林,大牙鼠遇到早起锻炼的刺猬姐姐。他赶紧凑过去,伏在刺猬

  • 罩太阳

    森林里,生活着快乐的小动物们,他们每天在一起捉迷藏、做游戏,生活得真开心。可是,也有不开心的时候,就是有时游戏还没做完,还没玩够,天却黑了,大家不得不回各自的家。这天,小猴想到了一个办法:“把太阳罩下来,固定在我们这里,这样天就不会黑了。”

  • 小乌鸦的孤独

    在白色森林里住着一群小动物,全都是白色。一天,太阳爷爷来到这里旅游,看到这里非常难看,便说:“孩子们,你们喜欢什么颜色我就给你什么颜色。”小树喜欢绿色,但他把绿色留给别人,自己要了其它六个颜色,但绿却反映在人们的眼里,小树就是绿色了。白莲花

  • 花猫和青蛙

    粮仓门前的草垛旁,躺着一只大花猫,呼噜呼噜睡得好香。有一只青蛙蹦上田埂,转动着乌亮的圆眼睛,朝粮仓门口一望:啊,一 伙贼头贼脑的老鼠,正在往粮仓的破墙洞里钻!青蛙赶紧蹦到花猫跟前,鼓起腮帮大声喊叫: “呱呱呱!呱呱呱……” 声音太轻,唤不醒

  • 小白兔和小灰兔

    在一座美丽的森林里,住着两只可爱的小动物:小白兔和小灰兔。一天,小白兔种的红萝卜成熟了,它高兴地从地里挖了一篮子红萝卜往家里走。它边走边想:小灰兔没种红萝卜,它会不会来偷呢?我该藏在哪里呢?想着想着,小白兔到了家。它一会儿把红萝卜藏在衣柜里

  • 熊先生的斑马行动

    熊先生进城来了。它是来找离家出走的斑马小姐的。望着来来往往的行人和车辆,熊先生不由得冒冷汗。如果斑马小姐被抓住了,那会怎么样呢?熊先生越想越害怕。这时,熊先生看见很多人拥在一起过马路。不得了!熊先生低头一看,这些人居然踩在黑白条纹上!这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