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故事>那个世界上最牵挂的人

那个世界上最牵挂的人

收录日期:2025-08-08 11:53:38  热度:10℃

父母亲是我最亲又最舍不得的亲人,而一生最让我牵挂的人则是我的外婆。

外婆一生的辛酸就源于她生了两个女儿,还嫁错了男人。外婆在家里是女人当男人使,好在她要强,不肯让自己倒下。但生了女娃后的外婆就更是低人一等了,挨外公骂是家常便饭,外公常把扫把星、白虎宝,不会生儿子等等挂在嘴上。

同房时也是外公要干啥就干啥,从不商量,认为这是他做男人的权力,不管外婆多累、生病还是产后恢复。外婆咬牙挺下来,把所有的精力和心思都放在抚养两个女儿身上,家务事也全揽下来做,外公悠闲自在的同时,也很是心安理得:女人不生儿就得多做事,这是惩罚和报应。

外婆一旦没有满足外公的要求,外公就开始破口大骂,伴随着摔碗,摔东西,把水泼到屋中间来发泄对外婆的不满。他认为男人和女人除了床上的事,就没什么情爱之说了。女人在这方面伺候好男人才是好女人,生了儿子的女人更是好女人。

因为外婆生了女儿,外公觉得自己绝后了,没脸见人,所以一天到晚的没有好脸子。女儿生病自然也不干他的事,外婆也懒得理他,一个人半夜跑医院,一个人昼夜在医院护理,照顾好女儿成了她和命运抗争的唯一办法。

外婆也真的很能干,她学会了裁剪衣服,自己攒钱买了一个缝纫机,为女儿做漂亮的小裙子,花衣衫。心灵手巧的外婆给衣服绣上各种图案花形,惹得邻居都赞不绝口。为了补充女儿的营养,她把买来的便宜菜做得美味可口,买破壳的鸡蛋来给孩子吃,自己每年还喂兔子和鸡来补贴家用。她说:孩子是上天赐她的礼物,她要带好养大,把自己的全部奉献给两个女儿。

而外公对两个女儿的成长学习从不过问。连女儿家长会也一次都未参加过。女儿们要想在父亲那得到呵护、温暖、亲情几乎是不可能的,外公常说:“他们不是儿子,长大嫁出去也是外姓。”两个女儿见到他就跑得远远的。

五十岁还不到,外公就染上喝烈性酒的毛病,而且喝到死去活来,吐一大滩,烂醉如泥才罢休。外婆叫他少喝点,他不听,反而说:“老子喝酒关你屁事,你有本事管老子就给老子生个儿来看。”外婆从不和他争执,怕给两个幼小的女儿心灵上留下创伤。外公反而也就更变本加厉,仿佛一天不乱骂外婆这日子就没法过一样。

当我妈和姨妈工作后,外公也已经退休了,每月有2000元退休工资,他把这些钱用来自己买烟、买酒、买茶,外面吃馆子。逢年过节也不会给儿女、孙辈一点压岁钱。仿佛岁月让他变得愈发自私抠门。有时买了小葱小菜,都会叫外婆拿钱给他。如果有时在外面吃饭还要叫外婆退他300元饭钱,成了邻居们的笑柄。只要在家吃,他就把桌上炒的好菜一人吃完,从不给厨房里忙活的外婆留一点。直到晚年,他还是在想尽办法惩罚没给他生儿子的外婆。

外婆经常鼓励我们好好读书,在我的记忆中,外婆很疼我们,只要学习努力成绩优秀,外婆总会买书买好吃的来奖励我们。我现在已经工作了,有时外公不顺心也会对我们儿孙辈破口大骂,但我们不会和他计较,我们不想影响外婆的心情。

外公一辈子认为外婆是他的私有财产,只能对他好伺候他一个人。如果外婆对家里哪个人好,外公会破口大骂,不仅骂外婆,还骂被外婆关心过的人。由于外公的心胸狭窄语言粗鲁,不仅伤害了亲情,还伤了许多邻居、朋友、亲戚。外婆总是一再解释道歉,大家都说:“你外婆什么都好就是嫁错了男人,这个家是全靠你外婆支撑过来的,如果落在别人身上早就离婚了。”外婆总说:“不为啥,为的是孩子们能有一个完整的家。”摊都摊到这种人了有啥办法呢,好在后人们理解,不计较他的言语。

退休二十多年来,外婆包揽了买菜、做饭、清洁等一切家务。外婆是闲不住的人,总找些事做才好过一天。外公则继续他的逍遥日子,上午逛街下午看电视,或者全天就泡公园茶馆、打牌、喝酒。他经常说:“公园里我们一起耍的老头全都是不做家务事和不管儿女的,我们口号是:小酒天天喝,小麻将天天搓,一年多拿几万多。”他很是得意自足的样子。此时的外婆轻轻叹息着,不知她是在可怜外公还是在感慨命运。

猜你喜欢

  • 文曲星与长寿星

    大清嘉庆年间,朝廷重臣戴衢亨奉旨到四川密访白莲教被剿灭后的社会情况。戴衢亨是乾隆四十三年状元,又当过嘉庆皇帝的老师,两度担任宰相,自然是春风得意、自命不凡。这一天,戴衢亨微服私访来到长寿县双龙场,突遇大雨滂沱,便在酒店歇息躲雨。他正要点菜点

  • 财运来了挡不住

    从前,徐州府有个药店老板孙万丰,经营着一家当地最大的药铺。一个夏天的中午,骄阳似火,暑气蒸人。人们大都潜伏在家,前来买药的客人少之又少。孙老板闲极无聊,又觉得酷热难当,就搬了一架躺椅,放在厅堂上。然后忽闪着扇子躺在上面乘凉,睏意袭来,不知不

  • 县长审驴

    民国初年,山东某县大张村有个无赖叫张三。他吃喝嫖赌,无恶不作,还经常出些损招欺负老百姓。一天,张三牵着一头母驴在村里转悠,转到村西头时,突然看见寡妇李腊梅正坐在门口做针线活。张三急忙凑了过去,嘻皮笑脸、闲话淡话地说了一通。李腊梅是一个正经人

  • 名士蒋士铨的故事

    士铨对句安鬼魂相传永平城北风波岭来了三个秀才,他们在坡路边风波亭高谈阔论,吟诗作对。这时一位打鱼草的农人恰巧经过,以为他们在讲故事,便好奇地放下鱼草担子,走进亭子去听。秀才们都觉得农人搅了他们的雅兴,要赶农人离开。农人自知走错地,但看不惯秀

  • 泪漫金山寺

    从前,有个传说,叫做白娘娘水漫金山寺,其实不是水漫,是泪漫金山寺。许仙受了法海的骗,跑到金山寺,就被法海关起来了。白娘娘知道后,急得心痛;小青青气得跺脚;两人二话没说急匆匆地赶到江边。那辰光,金山寺还在江中心。远望金山寺:一南一北双塔耸云,

  • 聪明的刘伯温

    刘伯温是朱元璋的军师,他富有智慧,有谋善断。他为何会如此聪明,还有个动人的传说呢。元朝末年,刘伯温在西山教私塾。可这兵荒马乱的年月,谁还有心事读书,塾馆也只得关门。刘伯温一介书生,虽手无缚鸡之力。但他的学问可多了,除了会教书,他还精通易经、

  • 当铺里的官印

    清乾隆年间,陈州有家当铺,老板姓隋,人称隋家当铺。当铺是一深宅大院,四周围墙高耸,墙下布满了枣木桩,人掉下去别想活着出来。再加上当铺里养着一批武艺高强的保镖,更使当铺固若金汤。因此,当铺远近闻名,生意红火。这一年,陈州来了一位姓丁的知县。他

  • 天命一箭

    绍兴元年(公元1131年)5月,金国彪翼军将扎屠罕奉元帅兀术之命,率领金国精兵6万人直取南宋的战略要地鹰愁峡。鹰愁峡地形险要,两座十丈高的悬崖,夹着一条丈许宽的山路,金军要想翻过秦岭,进攻南宋,必须走这唯一的山路。半年前,镇守鹰愁峡大营的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