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故事>打丧伙

打丧伙

收录日期:2025-08-12 23:19:10  热度:7℃

娘娘河一带的习俗:办丧事要称打丧伙。无论谁家死了人,必先垫钱办好酒席,亲朋地邻前来凑份子打丧伙,酒席办得越丰盛赞扬之声越高;如再有一班人吹打弹唱,这丧伙就算打得十全十美了。

本来。不管丧伙打得好坏都是丧事,它和婚事是截然相反的。但在我们娘娘岗村,却因为打丧伙,竟使这八鞭子打不着的两码事儿混淆起来——

住在娘娘庙旁边的五保户杨柳爷,喜欢养猫;住在河左岸的五保户艾莲娘,也喜欢养猫。某天,艾莲娘的猫私自跑到杨柳爷那里,怎么也不肯回去,送给杨柳爷吧,艾莲娘心里又不舍,又挂念。没办法,艾莲娘只好让猫呆在杨柳爷那里,自己每天跑去看。于是,两人就一起喂猫,也一起摆摆龙门阵。

之后,村里竟有了风言风语:

“那艾莲娘每天都往杨柳爷屋里跑,真是老心不死呀!”

“这些年怪事就是多,电视里不是说过,有个80多岁的老头还添了个大胖小子吗?”

有几个刻薄的甚至在他们身后指指戳戳。

艾莲娘就有好几天没来看猫。

后来到底来了,人却蔫耷耷的。杨柳爷宽慰道:“身正不怕影子歪,人多话多,由他们说去。”

艾莲娘不语,只两行老泪静静地泻过面庞。杨柳爷倒有些手足无措起来。

直到喂完猫食后离去,艾莲娘始终不说一句话。杨柳爷也不知哪根神经发生了效应,竟对着她的背影脱口而出:“不如干脆结婚,看哪个还有话说?”

但那背影似乎没有一丝赞同。

第二天,艾莲娘前来,把屋里屋外全打扫得干干净净,还把杨柳爷的被盖也洗了。

杨柳爷没想到,去给村长禀告时,村长竟吃惊得差点跳起来。

“哎唷唷,我说杨柳爷……”村长转而笑道:“你都几大十岁了。半截都人土的人。还结啥子婚嘛!”

要在往日,杨柳爷早顺着村长息事宁人了,但想到艾莲娘脸上那老泪,他的拗劲上来了:“不,村长,我和艾莲娘商量好了,就是要结婚。”

村长见一时说不服他,就随便将手一挥道:“好吧。我们研究研究再说。”

不知等了好久,杨柳爷终于得到通知:晚上参加村民小组会。他这才明白,原来研究就是开会。

会议开始后,村长绕了好大的圈子才扯到杨柳爷的婚事:“大家说说,到底同意不同意?”会场上的气氛顿时活跃起来,虽然结婚这类事儿,是否该经村民大会同意,大家并没有想过,但杨柳爷吃的是组上的粮,穿的是组上的衣,他的婚事就由大伙管管,似乎也没错。

七嘴八舌,讨论半天,却全无结果。末了,村长狠吸一口烟,将烟头一甩,站起来作总结:“我说杨柳爷,这可不行啊!你想,你要是同艾莲娘结婚,我们组上今后不是要打两次丧么?!”通常五保户去世,上面拨有一点钱,余下的,都是组上垫,最后还不是要摊到各家各户。

“啊!”杨柳爷和在场的人恍然大悟。“现在国家经济紧张,垫一次丧伙钱都恼火,再多一次谁垫?”村长乘胜追击。

这些年,人们对钱都很敏感,于是大伙又七嘴八舌地议论起来:

“是啊,啥子事情都好说,就是钱不好说。”

“要不然。干脆叫艾莲娘带钱过来。”

村长眼看火候已到,庚即宣布散会。大伙儿一窝风散了。村长点燃烟也慢慢向外走去。只有杨柳爷依然呆呆地坐着,苍黄的灯光仿佛在向他冷嘲。

杨柳爷瞅个空儿,才把开会的事情对艾莲娘说了,本想再安慰她几句,艾连娘倒开导起他来:“是呀,人家村长说的有道理,我们咋能为自己的事给组上添麻烦呢?”杨柳爷说:“要不,我们先把这丧伙钱凑够,使大家放心。”

他们果真行动起来,每天,杨柳爷或下河捕鱼,或上山捡菌子、扳笋子。他的野生河鱼和菌子、笋子,拿到野牛镇上去卖,还真的有点供不应求哩。艾莲娘做完家务活,就在娘娘庙前摆摊卖香烛纸钱,也能赚点小钱。

两年后的一天夜晚,当他们在灯下清点家底时,估算那钱已绰绰有余。

他们同时感到一种从未有过的激动,想跳、想唱、想拥抱……实际什么也没做。

屋外不知什么时候下起雨来,天气从下午起就闷热难耐。那两只猫倒睡得着。摩肩搭臂地躺在被窝中。还一副怪亲热的样儿哩。

又坐了一会,艾莲娘幽幽地说:“我该走了。”杨柳爷叹道:“走也罢,现在的夜贼也真可恶,连五保户也不放过。”

艾莲娘本不让杨柳爷送她,但杨柳爷执意要送。在崎岖的山道上,雨声敲打着山野的寂寥。他们相互搀扶着下岗子。蓦地,一道闪电接着一声炸雷。胡豆大的雨点噼哩叭啦地打下来。艾莲娘说:“送不得了,你快回去吧。”杨柳爷却说:“我现在才不敢丢下你呢,雨这样大,野牛岭那边的路又特陡……”

他们终于过了娘娘桥,艰难地朝野牛岭上攀登。在他们身后,娘娘河涨水了。

艾莲娘到家,杨柳爷就要离去。艾莲娘说:“只有留在这里了。”杨柳爷说:“哪能行啊!丧伙钱都还在我屋里,哪可是万万丢不得的。”

杨柳爷又冒着风雨朝岭下走去。

第二天,人们在是在野牛沱中将杨柳爷打捞上来的。他的尸体幸好被一枯树桩挂住。

村长招呼大家很快设好灵堂,艾莲娘把那一叠丧伙钱整整齐齐地码在杨柳爷灵前,点燃一炷香说:“杨柳爷,你放心吧,丧伙钱我就要交给村长了。”然后一头哭倒在地,好些人都跟着直抹泪。

当天,艾莲娘便找到村长,要把这钱交给他供打丧伙用,尽管村长再三解释:杨柳爷的丧伙钱由组上垫,这钱是你们挣的,你就留下用好了。但艾莲娘说,这是杨柳爷的心愿,只有用在打丧伙上自己才心安。村长拗不过她,就顺水推舟:“好吧,那就打一次顶级丧伙!”

不用说,杨柳爷的丧伙打得特好。三班乐队,白天黑夜轮流吹打;酒席办得堆山填海,人人吃得满面红光,嘴角流油,高高翘起大姆指夸赞:“好,好,就是好!丧伙打到这种档次,人死了也值!”

只有艾莲娘心里一直哽着。匆匆扒了两口饭,夹过几筷菜便走了。

后来,她还到杨柳爷的坟上去过几次,但人已日渐衰老,不到两年,野牛村那边也为她打了丧伙,还打得满不错哩。

至于那两只猫,听说杨柳爷死后曾围着他的坟哀鸣不已,再后来就不知去向了。

猜你喜欢

  • 貂杀

    1。裸身救母东北三省沦陷后,抗日联军活跃在白山黑水的高山密林间,强有力地打击了日本侵略者。在各地的抗联部队中,以一军一师的卢经昌联队,最是让日本的关东军恼火。日军重金悬赏捉拿卢经昌,不管死活,凡拿到卢经昌的,赏十万元。那年大雪封山,卢经昌悄

  • 锈铜鸡

    栓宝家住在距松林小镇五里远的赵家湾,小伙子长得挺周正,要不是家里穷,早娶上媳妇了。这天,老娘让他挖菜窖。栓宝在村前洼地里,扔掉袖口漏出棉花的破袄,只穿一件打了补丁的白色对襟单褂子,抡开镢头,狠劲地刨开了。听上了年纪的老人说,脚下的这片地曾是

  • 两不相欠

    唐朝安史之乱时期,在长安城外的一间破茅屋里,住着一户人家,男的叫王兴,女的叫丽娘。小两口男耕女织,日子虽然清苦,倒也自得其乐。到了第二年丽娘就生下一个儿子,小夫妻俩更加高兴了。转眼儿子快半岁了。一天,丽娘烧熟饭菜,正要抱上儿子去给地里的丈夫

  • 失踪的丽妇

    北宋年间,东昌府城南,住有一户仕宦人家,户主姓周名庆玉。周庆玉的父亲在先朝为枢密副使时,曾屡建功绩。在那时,但凡有功官宦,其子女可以荫袭。这样周庆玉就借助乃父享有的权威优势,顺理成章地当上了知县,庆玉便领着妻子家人从登州进发,前往赴任。时值

  • 射工

    清朝雍正年间,湖南怀化属下麻阳县有个小镇,镇子不大,却有一个让乡人自豪的古迹,是镇上的一座道观。那座道观名叫朝阳观,曾经是座大观。但明末天下大乱时,朝阳观被乱兵烧毁了大半,后来有个邱姓道士四处化缘集资重修,才算稍稍恢复旧观,但规模小了很多,

  • 失踪的李大山

    李利三年前辞去了钢铁公司的工作,来这个燕山深处的小山村,承包了这片荒山,开了生态养殖农庄。每天夜里,一车一车的猪羊往山外运,让村民们很是眼红。这天一大早,大山的媳妇坐在生态养殖农庄门口,连哭带喊:我们当家的昨天晚上没有回家,一定是你们害了他

  • 巧打更

    这天晌午,更夫葛旺在家补觉,迷迷糊糊中感觉有人闯进了屋。他起身一看,原来是街面上的混混王五。五爷,有事?葛旺不爱搭理这路人,但不敢明说。嗯。王五哼哼着说,有点儿事要你帮忙。葛旺想了想,说:我就一打更的,能帮您啥忙?王五回身把门带上,凑到葛旺

  • 阿侬

    清朝末年,江西有徐姓,家中二子,长子少波行商,幼子天霞业儒。哪知光绪三十二年,清廷发布谕旨宣布废除科举,徐天霞十年寒窗成了无用功,当地也没有新学堂,他一时间茫然不知所措。哥哥徐少波回家见弟弟无所事事,而自己的生意正好要人帮忙,就让徐天霞随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