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故事>爱情记得青海湖

爱情记得青海湖

收录日期:2025-08-07 23:40:44  热度:9℃

苏一凡来到青海的第一天,就被壮阔的场景击中,但是头痛、呕吐等高原反应也同样袭击了他,他咬着牙坚持了下来。

他没想到自己能走这么远,来到草原这所简陋的小学。只为逃离家人给他安排好的工作和生活。一旁的女教师林亚茹冷冷地说:“这里不适合伤感,不需要怜悯,文艺气没有用。”石打的教室流水的老师,支教的年轻人,来时都很理想主义,走时都很现实主义。惟一留下的人,就是林亚茹。她来到这个鬼地方只是因为小时候参加学校组织的“一对一”帮扶行动,她帮助了一位青海地区的同龄儿童。长大后的她,想来这里看看朋友,这一看,就再也走不掉了。

苏一凡保持沉默,他想,他迟早会证明她对他的定义是错的。从一开始就是错的。

那天,他坐上林亚茹的小皮卡一起到县里去“化缘”——这里的冬天太冷了,教室和宿舍里没有取暖设备,孩子们一边追逐着跑圈圈,一边背单词。

他其实想和林亚茹多待那么一下下,一分钟也是好的。

小皮卡在草原上开得像是跳藏族舞,跌宕起伏,和他的心一样。小皮卡走到曲麻县的时候,索性罢工。她连踹了好几脚都不能发动小皮卡,脸上的汗珠在太阳下反光。他看得入神,突然听见她问,见过青海湖没?

车修好后,她带他去了青海湖。

青海湖的美远远超过了他的想象,就像林亚茹,是他无法用想象来仔细勾勒的一种存在。

后来,苏一凡在无数的夜晚回想起第一次看见青海湖的情景:蓝宝石一样的湖,静静地躺在那里。林亚茹的倒影和云朵的倒影,一起在湖面轻轻荡漾。

第二天,林亚茹说去西宁给孩子们买点东西,她一个人开着小皮卡离开,再也没有回来。

后来的日子里,苏一凡活在期待之中。

他带着孩子高声地念诗词:“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五花马,干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孩子们则在他颤巍巍跨上马背后大声喊:“夹紧腿,夹紧腿!”他以为这就是一生一世了,时间在这里变成了无足轻重的东西。他还是在一天天的日落星升中盼望着,盼望着能再一次见到林亚茹。

再见到林亚茹的时候,苏一凡已经在这个地方呆了3年。3年里,他可以仰躺在马背上驰骋草原,他以为自己粗犷得可以放下一切,可是,当他的目光落在林亚茹身上时,心又一次狠狠地揪起。

只是这一次的揪心,是因为她左手无名指上的那枚戒指,花纹很简单,可是足够说明一切了。他胸口发闷,他看了看她的眼睛,没有说一个字,转身回了教室。

3天后,苏一凡离开了这里,在西宁停留时,买完车票,他把多余的钱全部买了文具和书寄往曲麻滩小学,然后头也不回地上了火车。

回到大城市的苏一凡成了一个没有故事的男人。上班下班,在琐碎和雷同的工作夹缝中寻找微薄的快乐。他发疯一般想念青海湖,想念孩子们真挚的笑容和一个身影映着火光的女子。

他在网上搜寻关于曲麻滩的消息,在一个青海救助网络组织——格桑花救助小组论坛上,他终于找到了林亚茹。义工发的照片上,一队孩子在火堆边跳舞。远远的,一个女孩在刚搭建好的新校房前默默工作。

她是谁?他装作陌生人,询问发照片的义工。

义工回答得飞快:这个女孩去那里支教好多年,几年前她得了混合型高原病,肺动脉出了问题,治疗了好一段时间。稍微康复后,她再次开着她的小皮卡去了高原。可惜,汽车半路抛锚。修理时千斤顶没顶住,车盘砸下来把她左手整个无名指压断了,做了断指手术。这姑娘要强,跟谁都没说,戴了个戒指掩饰着,好久以后我们才发现。

苏一凡的心跳得像是在擂鼓。他想起,那天林亚茹问他为什么突然要走,他说家里安排好了,他得回去结婚。他的语气淡淡的冷冷的。转过身,他一路走一路流泪。始终没有勇气回过头,再看一眼那枚该死的戒指。所以,他也没有看到身背后同样流泪的那张脸。

“亚茹,这些年,我走过那么多地方,从大理到敦煌,从喀什到漠河。我在东极岛上的龙卷风里喊过你的名字,我在青海湖的水边想起过你的样子。但是,那都是过去了。你见过没,青海湖边成千上万亩摇曳着的油菜花,青海湖里结满厚厚的冰层……青海湖像一颗永恒的眼泪。那一定是爱情最后被遗忘的地方。”

这是他写给林亚茹惟一的一封信。

他本来想亲手递给她的,却再也没有机会了。

那封信,在林亚茹的墓前,和经幡、玛尼堆、大风在一起,一起沉默着。

2009年9月3日,林亚茹开进草原的小皮卡翻倒在寂静的路边。

猜你喜欢

  • 双抛桥传说故事

    双抛桥在今福州杨桥路中段。传说古时候这里就有河,河上有座无名的木桥,桥下水深流急。河附近分别住居着邱、何、胡三家。邱家有个儿子靠木工手艺为生,为人老实忠厚。何家亦不甚富裕,有个女儿长得花容月貌,且生性善良。邱、何两家素有往来,彼此一

  • 鱼峰山与刘三姐的传说

    柳州有个鱼峰山,山下有个小龙潭 终年四季歌不断,都是三姐亲口传 这一首流传在柳州的民间歌谣,不但真实地反映了柳州山歌的源远流长和它广泛的群众基础,而且也是刘三姐与鱼峰山历史渊源的写照。鱼峰山和小龙潭,相传是刘三

  • 冰糖葫芦的传奇故事

    冰糖葫芦,酸甜适口,老少皆宜,它不仅好吃,而且还十分好看,红彤彤的山植果按大小排列穿在竹签子上,外面裹着晶莹透明的糖稀,出售它的人往往把一只只糖葫芦串插在特制的木棍上,像一颗结满硕果的小树,煞是诱人。 早些年在北京春

  • 怕挨打不愿从军的武举们

    公元1180年,南宋最富热情、最有抱负的皇帝宋孝宗赵昚为了提高军事力量,颁布了《补官差注格法》。新的补官办法大大提高了武举们的待遇和社会地位,也为他们许下了一个光明的发展前途。如果这项办法得以全面推行,武举们便能够进入军中长期服务,以便把他

  • 臀部的尊严

    ——被打了几千年的屁股中国社会只有两种阶级:踢人家屁股者,及预备屁股给人家踢者。——林语堂《论踢屁股》“拉下去,重打××大板!”这样的台词在古书与古装戏中随处可见。这里的“重打”,指的是打屁股以及屁股的延长部分:大腿。古人“股”的概念是宽泛

  • 君王同性恋

    《战国策·魏策》中记载,有一天魏王和他的男宠龙阳君一起钓鱼,龙阳君钓了十几条鱼,可是却很伤心。魏王问其故,龙阳君说:“当我钓到第一条鱼时满心欢喜,后来我又得到更大的就把第一条扔了。现在我受宠于你,可四海之内漂亮的人很多,有朝一日我就会像第一

  • 奇异的求爱方法

    中国古人素以含蓄著称,帏幄秘事于外人是万万不能讲的。于是,关于此类问题的探讨也就显得尤其少。所幸的是,开放的大唐帝国为我们留下了弥足珍贵的史料,足以填补我们的某种欲求。在敦煌唐人中,由于性爱习俗的泛滥,产生了一系列奇异的男女求爱的新方法。《

  • 为一些人所不齿的卓文君

    汉朝的大才子司马相如在汉景帝时担任武骑常侍,觉得真是屈了自己这个大才,常常饮酒作乐,最终称病辞职回到家乡四川临邛。有一次,他赴临邛大富豪卓王孙家宴饮。卓王孙有位离婚在家的女儿,名文君。文君对司马相如的文采钦慕已久,便躲在屏风后面窥视相如。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