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故事>骸骨上的长命锁

骸骨上的长命锁

收录日期:2025-08-07 19:24:28  热度:10℃

骸骨上的长命锁

焦大林师范学院毕业后,签了农村特色岗位,远离故乡,到了南方一个偏僻贫穷的乡镇初中任教。同他一起签约到该学校教书的还有另外六个大学毕业生,都来自天南地北,平时要回一趟家并不容易,一到周末七个年轻人都要相伴外出走走,排遣排遣想家的寂寞。

这个周末,学校五十多岁的志强老师要带焦大林他们进山游玩。志强老师的老家是一个叫磨盘屯的小山村,位置极其偏僻,风景却很好,山清水秀,鸟语花香,美的像人间仙境似的。刚进山不久,志强老师忽然接到校长打来的电话,说学校有急事要他马上回去一趟。志强老师骑上摩托急冲冲走了,七个年轻人比赛着爬上磨盘山,疯玩了起来。

午后时分,志强老师还没回来,天空却骤然乌云密布,下起了大雨。手忙脚乱寻了个可以避雨的山洞躲了进去,这雨下得好大,瓢泼似的,不间歇连下了四个多钟头雨势才慢慢停了下来。下了山,来到一条山涧前,焦大林他们不由得倒吸一口凉气:由于下雨山洪暴发,混浊的洪水巨龙般在眼前咆哮怒吼,而刚进山时赖以通过的一条石拱桥已经给洪水冲得不见了踪影,没有桥,他们出不了山啦!

眼看着天色渐渐暗了下来,洪水还没有一丝消停下来的迹象,焦大林几个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不由得都犯起愁来。这时候,一个老大爷拄着拐杖,颤巍巍地走了过来,说:“前边有路哇,走小路,你们可以绕过山涧,走回镇上的。”

有小路?好歹试一试,保不准真能走回镇上呢。焦大林他们将信将疑向老大爷所指的方向走去,走不了多会儿,果真有一条山涧小路出现在众人面前。走了过去,由于刚下过雨,这条小路又潮又湿,穿行于群山崇岭之间,路旁疯长的野草都快把路面给掩埋了,看来是条荒芜多年的小路。焦大林打头,摸索着小心翼翼向前走,也不知走了多久,天快黑严的时候,前面出现一个打着手电的身影,走近一看,是志强老师!原来,志强老师雨停后从大路赶回磨盘屯,发现桥给冲毁过不了涧,就火烧火燎赶回镇上,打上手电沿小路再往磨盘屯赶,没想到刚走了不多会儿,就意外碰上了焦大林他们,这伙年轻人已经快走到镇上了。

志强老师一脸诧异问焦大林:“小焦教师,你一个初来乍到的外乡人,咋知道磨盘屯有这么一条小路?”

焦大林说是一位老大爷给他指的路,志强老师脸上的诧异神色没见减少,反而更浓了:“有人指路没人带,山间林密,且又净是岔岔道道,你到底咋认得路的?要知道自大路修好后,磨盘屯这条祖祖辈辈走下来的小路就丢弃不用了,时下土生土长的磨盘屯人,年轻一点的都不太记得这条路,你一个从没到过磨盘屯的人,又怎能顺顺畅畅走过来?”听志强老师这一说,焦大林才想起,这一路走来,每当遇上岔道口大伙争执不下的时候,自己总能凭感觉指出正确的道路方向,尤其是走到后来,天色完全黑漆,行走在密林中最容易迷失方向,可自己却似乎对这条小路了然于胸,熟悉得就像走过千百次似的。可他焦大林什么时候到过磨盘屯?

带着满腹疑团回到学校,这一晚,焦大林辗转反侧难以入睡,整夜想的都是这条似曾熟悉的山间小路。或许,要解开这些谜团,他焦大林还得再次进山,找找答案……

一晃一个星期过去了,星期六那天,焦大林借了志强老师的摩托车,再次进山。在给洪水冲毁的石拱桥旁边,磨盘屯人重搭了座木桥,过了桥,来到磨盘屯,四处转悠着一看,焦大林发现,其实磨盘山一带的山山水水他居然也是似曾相识。这到底是怎么回事?一个外乡人千里迢迢来到一个从未曾踏足的地方,看到的却是一派熟悉的景象,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一路走一路看,不知不觉太阳下了山。焦大林带着满腹疑团,准备骑上摩托车回镇上学校去,没想到跑了没多远,摩托车却突然熄了火。下了车,拧开油箱盖一看,汽油还是满满的,线路火花塞一路检查下来,也没检查出什么毛病,可是车子就是发动不了。不知不觉天已黑严,看样子今晚出不了山,只能在山里老乡家借宿一晚了。月光下,前面不远处有户孤零零的人家,于是焦大林推上摩托车,走了过去。

一叫门,一位老大爷提着盏老式马灯走了出来,灯光下,须发花白,正是下雨那天给焦大林他们指路的老大爷。刚说明来意,老大爷就立马把焦大林迎了进去:“哎呀,人又不是蜗牛,出门在外谁能把家背在身上?进来,快进来,就怕俺这穷家陋户的委屈了贵客。”

说着话,老大爷冲着里屋喊了一嗓子:“老婆子,客人来啦,杀鸡待客喽……”

一位老大娘颤巍巍走了出来,进厨房提了明晃晃的菜刀,向墙角鸡棚走去。焦大林忙上前拦住她:“大娘,甭杀鸡啦,这么客气我哪担当得起?有啥现成的饭菜我随便吃点就行……”

老大爷哈哈笑着,扯起焦大林就走:“上门就是客哩,磨盘屯人哪有简待客人的道理?甭磨叽啦,要不,大爷生气了。”

老大娘在厨房杀鸡做饭,老大爷拉着焦大林到里屋喝茶拉家常。说着说着,说到了那条偏僻的山间小路,老大爷一声长叹,眼里泛起晶莹的泪花,说,你不是本地人,初来乍到也知道这条路,可我儿子很多年前出外做生意,一直再没回来,他要回来了,只怕已经认不得这条路了。

吃饭的时候,焦大林一阵狼吞虎咽,老大爷还陪着吃点,老大娘却几乎不怎么吃,只是一个劲儿地给焦大林夹菜。焦大林叫她也吃点儿,老大娘嘴里答应着,却不动筷子,只是静静地看着他吃。忽然,老大娘筷子一放,哽哽咽咽地抹起眼泪来:“小哥,你长得真像年轻时的俺儿子,这腰背,还有吃饭时的这架势,几乎一样……”

老大爷斥责老大娘:“又想儿子天宝了不是?人家这位小哥是北方来的新老师,他比你的天宝小得多呢,哪会是你儿子?甭哭啦,别影响客人吃饭!”

老大娘答应着,抽抽泣泣止住了哭声,强打笑颜,给焦大林夹菜。焦大林感叹着,可怜天下父母心,这个叫天宝的在外做生意家也不回,人都整个掉钱眼了,做人儿子的,哪能不回家看看爹娘?

吃完了饭,老大爷悠悠叹口气,转身拿过张已经泛黄的照片,上面是个笑得阳光般灿烂的年轻男子,颈上戴着长命锁,隐约可见天宝两个字。老大爷说,我们两个都老了,走不动啦,你能不能帮我们留意一下,若有机会见到天宝,帮送他回家?他离家这么多年,怕已经不认得回家的路了。焦大林郑重地答应了老大爷的请求。

这晚焦大林睡得特别香。第二天一早,焦大林推出摩托车,试着一踩,车子竟然轰轰地发动起来,他高兴地回头同大爷大娘道别,这一回头,不由得整个呆住了:身后哪有什么大爷大娘?昨晚自己投宿的小屋不见了,地上只见一堆残砖碎瓦,残砖碎瓦后面,赫然是两座长满野草的土坟!

焦大林逃也似的驾着摩托车一路飞奔,回到学校,找到志强老师。志强老师告诉焦大林,磨盘屯是有这么一对大爷大娘,听说他们的儿子解放前第一次出远门贩瓷器就出了事,给国民党军阀抓了壮丁,拉到北方打内战去了,后来就一直再没音讯,估计早已战死沙场。那年月,抓丁充炮灰的又有几个能活着回来?这对夫妻由于悲伤过度,精神有点失常,不肯相信儿子死了,逢人就说儿子在外做生意呢,赚了大钱就会回来同他们团聚的,直到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两人双双病死,也没能盼回他们的儿子。可两人至死都还念叨着儿子一定会回来……

正说着,焦大林的手机响了,是湖北老家打来的。接通电话,父亲对焦大林说:“娃呀,跟你说件怪事。俺今天翻修房子,在你住的老房子后面的土崖里挖出具骸骨,骨头上还套着个长命锁……”

焦大林心尖猛地一颤,忙问:“锁上是不是刻有‘天宝’两个字?”“是呀,娃,你咋知道?长命锁上还真刻着‘天宝’两个字,天地的天,宝贝的宝……”爹惊讶地说。

刹那间,焦大林什么都明白了。他喉头哽咽地说:“爹,请您一定妥善装殓好骸骨,这是个离家几十年的游子,我马上回去,送他回家,同他爹娘相聚……”

选自《古今故事报》

猜你喜欢

  • 贪吃的后果

    贪吃的后果告别温暖的夏日,迎来了寒意袭人的秋天。这个季节总是让人食欲倍增,茫茫人海中,有一位名叫小明的男孩,可谓是个贪吃鬼。他总是不知道饱足的感觉,一有机会就迫不及待地品尝美食。然而,贪吃的后果却悄然而至。小明的贪嘴从小学开始就显现出来了。

  • 和尚和猫

    和尚和猫从很久以前开始,有一个和尚住在一座寺庙里。这个和尚一向过着简单、宁静的生活,每天默默地修炼和禅定。他与寺庙里的其他和尚一样,遵守着清净和平的规矩。然而,有一天,一个小猫闯入了寺庙。这只小猫被母亲遗弃后,孤单地四处流浪,最终迷失在了寺

  • 松鼠和狼

    松鼠和狼从古老的世界里,流传着一则关于松鼠和狼的故事。它们生活在同一个森林里,却拥有完全不同的生活方式和性格。松鼠天性活泼好动,喜欢在树上跳来跳去,四处搜集食物。狼则是森林中的主宰,威风凛凛,身躯高大,嗅觉敏锐,能轻易地捕捉到猎物。一天,松

  • 松鼠

    松鼠松鼠,作为森林中的小动物,一直以来都以其灵活的身姿和可爱的外表赢得了人们的喜爱。它们属于啮齿动物的一种,通常生活在林间和公园等树木繁多的地方。松鼠的形象常常出现在童话故事中,是人类世界与自然之间的桥梁。松鼠身体小巧灵活,通常体长在10至

  • 小偷和狗

    小偷和狗在某个安静的小镇上,有一位名叫杰克的小偷。他以聪明才智和灵活的身手而闻名,每次作案都只留下一抹不解的微笑。然而,这一次,他遇到了一个他从未遇过的对手——一只聪明敏捷的小狗。杰克一直以来都遵循着一个原则:在作案之前,要先仔细观察目标,

  • 狼和老妇

    狼和老妇从前,有一个老妇人住在一个小村庄里。她是个安静而和善的人,常常为村里的孩子们讲故事。人们都很喜欢她,孩子们更是对她敬仰有加。然而,这个小村庄却有一个隐患,就是附近的森林里常常出没着一只大灰狼。它趁人不备时偷走鸡、鸭甚至小羊羔,给村民

  • 鲁班和张半

    鲁班和张半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木匠,他们分别代表着聪明才智和勤劳善良。在一个古老的村庄中,他们的故事被广泛传颂。鲁班是一个天赋异禀的木匠,他年轻时已展现出非凡的技艺。他能够运用木材制作出各种奇妙的器物,无论是家具、工具还是建筑,他都能游刃有余地

  • 债主的记忆比债户的强

    曾经有一对好友,他们从小一起长大,关系一直非常好。两人在年轻时一起创业,共同开办了一家小型企业。然而,由于不慎犯下了一些错误决策,导致企业遭遇了一次巨大的经济危机,欠下了巨额债务。尽管他们尽力还债,但仍然陷入了经济困境。不得已,他们决定将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