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故事>第一次当父亲

第一次当父亲

收录日期:2025-08-07 20:03:33  热度:8℃

第一次见她,是在她们家附近的餐馆,八岁多的她一看见我,赶紧躲到饭桌底下。她妈妈喊了一分多钟,她才害羞地坐上椅子,輕轻地叫了我一声“叔叔”。

我和她妈妈结婚后,她有时还喊我叔叔,然后自己赶紧纠正。我同学的孩子基本都跟她一般大,我们经常组织聚会让孩子们一起玩。每次出去,她都跟在我身后,同学都说我运气好,白捡了个这么大的女儿。

我渐渐发现她有些不好的习惯,比如早上老是要外婆喊十多遍才起床;经常忘记带东西,到了学校再让家长送过去;听写前不做准备……

有一天她又忘记带东西,打电话让她妈妈去送,她妈妈在开会便让我送。我送过去了,但告诉她:“今后你要自己收拾书包,这是我最后一次给你送东西。”

两天后,她又打电话让我们送东西,我和她妈妈都拒绝了她。虽然觉得自己有点残忍,但我真不希望她养成这种不好的习惯。后来她打电话的次数越来越少。

我对她的“残忍”很快被她的外公外婆知道了,老人家委婉地告诉我:虽然是继父,也要对孩子好点。

那时我已经了解到自父母分开后,她一直在各处辗转,没有得到完整的父爱和母爱,现在大家对她百依百顺,是想弥补。我对老人说我很喜欢她,但我想以正常的方式去爱她。如果我们因为亏欠就把她当受害者去对待,她一辈子都不会有好的心态。

她很懂事,自己慢慢开始改变。班主任发现她的变化,说她比以前听课认真,作业完成得更细心,成绩进步很快。

上初中后第一次考试,她成绩不好,情绪很低落。我们对比了她和同学的成绩,发现她语文排名靠前,就鼓励她:“语文最难学,你却考得很好,说明你很聪明。只要你努力,别的科目也不会学得比别人差。”她开始恶补自己差的科目,成绩开始好起来。

初二时她的成绩又有波动,经过了解,原来是她喜欢上了隔壁班学习委员,想加别人QQ却被拒绝,于是没有心思学习。我告诉她:“喜欢别人没错,但成绩好的人就像跑步领先的人,基本不会往后看。你要吸引他的注意,至少要跑得和他一样快甚至更快。”有了动力,她的成绩很快就上升了。

有一次,她和她妈妈闹脾气,我告诉她:“你要相信,爸爸妈妈都爱你,比任何人都希望你更好,而不是要让你变差。”

最后,我想对女儿说:“我们是第一次做你的父母,你也是第一次做我们的女儿,我们却只有这一次机会,所以我们都尽量做到最好,一起加油好吗?”

猜你喜欢

  • 将军的厨师

    清朝雍正年间,广西贺州有一知县,姓孙,名传广。此人好吃,即使青菜萝卜,也要吃出学问,吃出情趣来。这一年,平西大将军年羹尧被雍正皇帝卸磨杀驴之后,其妻妾、幕客、家仆都受到株连。同流合污者,斩;妇幼无知者,流放到青海、广西、内蒙古等偏远山区和荒

  • 一手好字闯天下

    清康熙年间的一天,北京城里来了一个人,从他着一身青衫看,便知是位书生。身边没有仆从,却自己挑着一担行李,累得满头是汗,原来是位穷秀才。他住不起大旅店,只能找一爿小小的客栈安顿下来。翌日早上他到外面买来几十把有画的绢扇,把房门关好,静静地磨墨

  • 秀才遇到贼

    深夜来客乾隆年间,山东潍县徐刘屯出了个有名的秀才,姓徐,人称徐秀才,这徐秀才满腹经纶,而且有一手好书画,按说该是个栋梁之材,可他接连两次乡试都名落孙山,从此心灰意冷,一个人住在一间破茅草房里,卖画为生,整日喝得醉醺醺的。这天是农历五月十九,

  • 神媒花娘

    花娘的老家在安州秦村。因为天生丽质,容貌出众,从十四岁开始,媒婆将她家的门槛都几乎踏破了。十六岁那年,花娘的爹将她许配给了李大户的二公子。那李家二公子才华横溢,相貌堂堂,安州的人都说,他们俩算得上是佳偶天成。那年岁末,花娘突然得了“天花”,

  • 白狐

    离京城三百里的寒山县是一座小城,小城城南有座古刹名为寒山寺。据说寒山寺常有妖怪出入,更有人说,曾在寺后看到一只白狐化身为美貌的女子。因为有鬼怪传闻,寒山寺香火萧条,没有什么人敢去寒山寺敬香礼佛,里面的和尚或因惧怕或为生计也走得差不多了,只剩

  • 清白书生

    清乾隆年间的一个盛夏,滕州举子文之栋前往京城赶考。当他身背行囊进入济南地界的时候,只觉口干舌燥,便来到路边一家客栈要了一壶清茶解渴。文之栋正喝着茶,只见烈日下一个老者赶着一辆小马车,汗流浃背地向客栈走来。也许老者太过劳累,再加上天气炎热,刚

  • 鉴宝

    前清年间,朝廷连年平叛剿乱,赈灾抚民,需要大笔银两,刚登基的雍正便对自己的臣子下了手。凡是犯了事的官员,不论官衔大小,一律抄没家产,悉数充公。这年,御史弹劾两江总督唐尧文贪赃枉法。此时京城不少大臣为唐尧文说情,说他为官数十年,并没出过大错,

  • 还债狗

    五十两银子乾隆年间,范家垸有个叫范三皮的人,他做着皮货生意,从乡间收购狗皮、牛皮和驴皮,再送进县城卖掉,没几年工夫,就发了家。这天,范三皮推着一辆独轮车,带着从外乡购进的皮货回家,这时,村里一个叫端端的孩子牵着一条黑狗走过来,大大咧咧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