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故事>九牛一毛

九牛一毛

收录日期:2025-08-08 02:55:27  热度:8℃

九牛一毛:九条牛身上的一根毛。比喻极大数量中极微小的数量,微不足道。

汉武帝(刘彻)听说李陵带着部队深入到匈奴的国境,士气旺盛,心里很高兴。这时,许多大臣都凑趣地祝贺皇帝英明,善于用人。

后来李陵战败投降,武帝非常生气,原来祝贺的大臣也就反过来责骂李陵无用和不忠。这时司马迁站在旁边一声不响,武帝便问他对此事的意见,司马迁直爽地说李陵只有五千步兵,却被匈奴八万骑兵围住,但还是连打了十几天仗,杀伤了一万多敌人,实算是一位了不起的将军了。最后因粮尽箭完,归路又被截断,才停止战斗,李陵不是真投降,而是在伺机报国。他的功劳还是可以补他的失败之罪的。

武帝听他为李陵辩护,又讽刺皇上近亲李广利从正面进攻匈奴的庸儒无功,怒将司马迁下在狱里。

次年,又误传李陵为匈奴练兵,武帝不把事情弄清楚,就把李陵的母亲和妻子杀了。廷尉杜周为了迎合皇帝,诬陷司马迁有诬陷皇帝之罪,竟把司马迁施予最残酷、最耻辱的“腐刑”。

司马迁受到了这种摧残,痛苦之余,就想自杀;但转念一想,像他这样地位低微的人死去,在许多大富大贵的人的眼中,不过像“九毛亡一毛”,不但得不到同情,且更会惹人耻笑。于是决心忍受耻辱,用自己的生命和时间来艰苦地、顽强地完成伟大的“史记”的写作。古人所谓有大勇的人才有大智,司马迁便是这样的人。他知道在他所处的年代里,死一个像他那样没地位、没名望的人,比死条狗还不如,因此他勇敢地活下去,终于完成了那部空前伟大的历史的着作——“史记”。

司马迁把他这种思想转娈的情况告诉也的好友任少卿,后来的人便是根据他信中所说的“九牛亡一毛”一句话,引伸成“九牛一毛”这句成语,用来譬喻某种东西或某种人材仅是极多数里面的一部份,好像九条牛身上的一根毛一样。

猜你喜欢

  • 胃痛

    县酒厂生产的“益寿”酒,全国驰名,受用者普遍反映良好。厂长秦诵,也因酒而名。其头顶上光环越来越亮,冠冕堂皇的头衔日渐增多。当时,他经常去市里送酒兼送钱,不断去县里送钱带送酒……就此,他硬是“送”出来个县人大常委会第八副主任之职。对此,人们管

  • 一千万治怪病

    在山区小镇一条热闹的巷口,有个“包治疑难杂症”的朱大师。这天,一个自称郑老板的生意人找上了他。郑老板说自己全身长满了小红痘,一遇冷热刺激就奇痒难熬,他遍访名医,却不得根治,苦不堪言,还说只要大师能治好他的病,出多少钱他都愿意。郑老板为了治病

  • 小小说:父亲的夙愿

    台南,思炎别墅。大厅里,白发苍苍的父亲像雕塑一样坐着,他的目光久久地”立正”着一张画稿。思绪飘过那战火纷飞的抗战岁月……父亲是国军的退役中将,给八路军连长画一幅画像,是他一生的夙愿。因此,我特地请来了知名的老画家。这画是根据父亲的那一篇回忆

  • 麻雀和蝙蝠

    有一天,意大利科学家斯帕拉捷照常给女儿讲故事,讲的是麻雀和蝙蝠比谁捉的虫子多。他说:“麻雀忙啊忙,忙得不可开交。可蝙蝠却安心睡着大觉,一直到天黑才起来捉虫子。”这时,女儿好奇地问:“爸爸,天那么黑,蝙蝠看得见吗?捉的虫子会比麻雀多吗?”“嗯

  • 超过一斤啦,足足的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自来水没普及,城乡居民生活用水全是从河里挑水吃。那时家家都有一口大缸,明矾是生活必备品,市场上到处买得到。水装满缸后,敲一小块明矾放进水缸,再用竹杆在水缸里搅上几分钟,很快水里的泥沙、杂质就沉淀到水底,水变得清澈透明起来。

  • 梦游荒郊外

    我生在改革的春风之初,长在改革的一片大浪潮之中。用我舅公的话来说,俺打小就一直都沐浴在这疯狂的年代,以后长大定然也是一个“疯”人。人们也许以前被管制太深了,这一放松竟然抓狂起来。挣钱成了光明正大的好事儿,人人都想着钱,都削尖脑袋向着小康冲去

  • 如法炮制

    小王在建设局工作已经有五个年头了,职位还是个副科长,一直得不到提升。这也不怪他,小王工作兢兢业业,踏踏实实的,人际关系也还不错,只是局里一直没有空缺。最近他得到消息说科长要调走了,这下他甭提多高兴了,机会终于来了。早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得

  • 祥林嫂再嫁

    鲁迅先生在旧历年的年的年底又回到了他的家乡鲁镇,虽然是故乡,然而已没有家,鲁迅先生只得暂寓在他的本家鲁四老爷(他称为“四叔”)的宅子里,鲁迅感到惊喜的是,鲁老爷子这次不骂康有为了,骂起“四人帮”来了,两人相谈甚欢,但骂完“四人帮”,鲁四老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