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故事>妹妹的信

妹妹的信

收录日期:2025-08-07 21:38:53  热度:11℃

我和弟弟离家读书后,妹妹就是家里惟一的“文化人”了。母亲没读过书,父亲读的书不足以将一封信写完整。总之,我们与家里的通信联系全靠妹妹来执笔。

“文化人”是我们送给妹妹的称呼,其实她只读到小学三年级。她是自己主动弃学的。家里拿不出足够的学费,当时大概也就几块钱吧。老师说,再不交齐学费就不要读书啦!第二天,妹妹就把一张破桌子和一把断了腿的椅子搬回家了。结果挨了母亲一顿骂。母亲骂她时有这样的内容:“今后连给你哥写封信都不会!”母亲骂过之后也没别的办法,她确实拿不出那几块钱的学费来。

妹妹赌气不上学时,确实没认识到“写封信都不会”的严重性。但她马上就认识到了。一个小学三年级没读完的农村女娃,要担负起与两个在外求学哥哥的通信任务。当然,她还得干活。她干完活后晚上伏在煤油灯下写信,像个被老师罚抄作业的学生。——实际上,给两个哥哥写信,成了妹妹弃学后特殊的“家庭作业”。

这些情况是我收到妹妹第一封信后才知道的。这封信很短,有很多错别字,她陈述了不再上学的理由:我在家里帮忙做事你们会安心些。——她说得不对。我们并不安心,而是更加愧疚。

记得那封信的结尾是这样的:今天就写到这里吧,我还要给小哥写一封信呢。

后来我发现,妹妹每封信的结尾都要写上这句话。后来我还知道,她写给弟弟的信的结尾是这样的:“今天就写到这里,我还要给大哥写信呢!”回家后问她:“你是不是每次要同时写两封信?”

她想也没想便说:“不是啊,我写一封信要好久的。”

原来,她认为既然是一封信,就应该多写一点字,可又实在不知道说什么,便有这个“通用式”的结尾。她有两个哥哥,便想到用这个似乎是顺手拈来的句子凑字数。

母亲说,妹妹写信从不让人看。虽然家里谁也看不懂,她还是把自己关在房间里认认真真地写,旁边摆上她三年级下学期发的课本——一副真正做学问的样子,所以后来我称她为家里的“文化人”。

信写完,也不读给父母听,只是说:“都写上啦都写上啦!”母亲对她说:“你不念,你哥还是要看的啊!”她说:“看就看呗!”

我们放假回家,她便提前打招呼:“不要笑话我写的信哦,不然我就不写了。”

我们还是要说:“写得好写得好,错别字越来越少了。”

说真的,妹妹的信中,错别字的确是越来越少了。后来听说,她写信和发信也没原来那么害羞了。我们那儿发信,要走到十几里地的小镇上去发。她出去发信时,不再将信揣在口袋里,而是大大方方地拿在手上,遇到熟人问,她还要将它扬起来,自豪地宣称:“给我哥发信去!”——在她看来,这确实是件值得骄傲的事。在我们那小村子里,只有妹妹能够说这样的话,因为她有两个哥哥上了大学。

弟弟考上大学后,家里更困难了。妹妹来信的内容也有了变化。这样的句子开始频频出现在妹妹的信中:“哥,这次又让你失望了,家里还是没有钱寄给你,怕你着急,先写一封信给你……”在穷困中长大的孩子心是比较硬的,可每当看到妹妹的信,看到信中的这些句子,就忍不住要掉泪。

妹妹的来信虽然句子不太通顺,可我都能够读懂。但很长一段时间,我都没有考虑到我的回信妹妹能否读懂。我上小学时写字是很规矩的,后来就越来越不规矩了。后来发现,我竟然一直在用那些龙飞凤舞的字,在对付一个小学三年级没上完的学生!直到妹妹来信说:“哥,你写的字又有好多我不认识……”


猜你喜欢

  • 读者评论

    阿真性格内向,平时不爱多说话,却爱写几篇文章,但他只知耕耘,不重收获,所以,写的文章不发表,总抄写在一个精致的笔记本上,并注明“白丁”,没事时就拿出来自我陶醉。一次,阿真又在很投入地读自己的文章,边读边发出会心的笑声。同桌的老贾以为阿真在哪

  • 阿p钓鱼

    最近阿p迷上了钓鱼,每逢假期,必定叫上几个钓友,去城边小池塘血战一场。这不,又到了周末,阿p和邻居小胖约好去城边常去的那个钓坑去钓鱼。他俩刚到池塘,收拾好钓具,正往池塘走的时候,一个拦路杆挡住了他俩,这时,一个老大爷走过来了,说“小伙子钓鱼

  • 天上不会掉馅饼

    科长老朱新买了一辆车,由于是新手,每次出去,他总要拉上同事小王保驾。星期天,老朱又拉上小王陪他去超市购物。老朱刚起步,为了躲开对面开过来的一辆车,一个猛倒,只听“砰”的一声,车尾正好撞到,凹进去拳头大的一个坑。老朱虽然很心疼,可当着小王的面

  • 房子为啥没人租

    二顺手里有两套房,一套自己住,另一套租给一个外地人。一星期前,二顺去省城办事,刚到的第二天,那位租客就打来电话,说老家有急事,租房合同要提前终止。因暂时脱不开身,二顺便全权委托好友大李处理此事,同时叫大李帮忙多打印几份出租房间的广告,张贴到

  • 难忘当知青时那些“美味”

    下乡时,除了干农活的苦累外,还总觉得眼皮发沉打瞌睡,再就是吃得油水太少了,好馋啊。时间长了,我们就会夸张地喊着:眼珠子要转不动了。所以,我们会想尽一切办法搞吃的。现在人们讲究吃“石板烧”,可我们那时就吃过“石板烧”了,而且是“原滋原味”。有

  • 老头和小偷

    李智是个小偷。这天深夜,他趁着月色来到一幢大楼前,只见门口挂着“枫叶情敬老院”的牌子,不禁心里一乐。能进敬老院的都是有钱人,说不定还能大捞一笔呢!他沿着围墙转了一圈,发现后门有一扇铁栅门,也就两米多高。李智轻轻一跃,爬上铁门翻了进去。李智在

  • 买过单了

    李丽是个大龄剩女。这天,她来到一家咖啡馆相亲。她刚在预约的15号桌边坐下,就听到有人问道:“请问你是李小姐吧?”李丽抬头一看,只见一个身材魁梧、长相俊朗的男子站在她面前,她惊喜地点了点头。男子坐下来说:“你好,请问你要喝点什么?要不,来杯咖

  • 白吃白喝

    周日傍晚,小周一出小区门口,正遇到好友小李,两人刚走了几步远,又与同学小张邂逅,三人相互搭讪了几句,小周提议:“走,今天过周日,一起去聊聊天喝两口。”小李摸了摸口袋说:“改日吧!今天口袋了没带钱。”小张随声附和地说:“近日囊中有点羞涩,等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