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故事>“6”的效应

“6”的效应

收录日期:2025-08-08 10:50:09  热度:11℃

“6”的效应

有一次,史考伯手下的一名工厂经理向他请教,因为他的员工一直无法完成定额。为此史考伯伤透了一个自己十分赏识的人任厂长,但情况仍然无法改观。于是,他决定自己亲自处理这事。

有一天,史考伯来到工厂,问厂长:“像你这么能干的人,怎么会无法使工厂发挥出工作效率?”

“我不知道,”那人回答,“我向那些人说尽好话,我又发誓又诅咒的。我也曾威胁要把他们开除。但一点效果也没有。他们还是无法达到预定的生产目标。”

“我们一起去车间看看吧!”史考伯说。

当时日班已结束,夜班正要开始。

到了生产车间后,史考伯问一个正要下班的工人:“你们这一班今天制造了几步暖气机?”

“6部”。

史考伯不说一句话,在地板上用粉笔写下一个大大的阿拉伯数“6”字,然后离开了。

夜班工人上班时,看到地板上那个“6”字,就问这是什么意思。“大老板今天来这儿了,”那位日班工作的员工说,“他问我们制造了几部暖气机,我们说6部,他就把它写在了地板上。”

第二天早上,史考伯又来到工厂。看到夜班工人。看到夜班工人已把“6”擦掉,写上一个大大的“7”,就满意地离开了。

日班工人第二天早上来上班时,当然看到了那个大大的“7”字。一个爱激动的工人大声叫道:“这意思是夜班工人比我们强,我们要让他们看看到底是谁强!”他们加紧工作,那晚他们下班之后,留下一个颇具威胁的“10”。

就这样,两班工人竞争起来。不久之后,这家产量一直落后的工厂,终于超过了其他的工厂。

【智慧解读】

仅仅用一个小小数字的“6”字就改变了工厂的面貌,这个小小的“6”,解决了打骂甚至开除都办不到的事情。史考伯的高明之处在于唤醒了工人的竞争意识。

猜你喜欢

  • 海龙遗梦

    安华县,一个东海边不知名的小县城,生活在这里的人们世代以打渔为生。李大海家祖祖辈辈就生活在安华县的青湖村,和这里的渔民一样,日出而作,日落而归,靠大海赏碗饭吃。大潮刚过,海水还泛着微微浑浊的青黄色,天空灰乌乌的,薄雾笼罩着整个海面。这样的天

  • 阿哲在“S.F文学群”的消失掉

    是的,B君的“S.F文学群”在我的眼前消失了,更准确点说应该是我在B君的“S.F文学群”里消失掉了!其实离开不离开不奇怪的,可是我却没有收到一丁点的消息,真的像是一阵小山风吹过去一般的悄无声息,就连信息提醒栏也没有丝毫的反应(这一点也许是我

  • 自有公道

    1、疑云陈鸣是水溜村的会计。上礼拜,乡里组织各村种植专业户到外地去参观学习,水溜村种植户不少,村主任有事走不开,于是就委派陈鸣带队前往。一星期后,参观学习结束,这天回到村里,已经是晚上十点多了。都说小别胜新婚,一回到家,陈鸣特别想和老婆小雨

  • 奴时代

    李家旺和温若柔均为70后出身于农村的大学生,两人既是大学同学又是恋人,97年两人大学毕业后,双双在三线城市找到工作,李家旺成了一国企职员,温若柔当上了中学教师,不久两人水到渠成地结婚成家。经过时十几年的打拼,在房价日日高涨的态势下,李家旺和

  • 门里门外

    小区里有一蒋大爷,有些年纪了,年轻时也是幸运地读了不少书,也因此颇有些学问。而这年纪大了吧,眼睛就不好使,书是看不了了,可一辈子都在学问中过来的,没书看自然就百无聊赖。于是近日来,这蒋大爷在小区锻炼的地段,拉着那些个下棋、散步的老少爷们,说

  • 石磨豆花

    离开农村几十年了,时常与老插们回忆起那时在农村享受的一种美食——石磨豆花,硬是安逸得很!那时,我们落户的地方在川东地区,出产十月黄豆子,乡民们招待客人的最好拿手菜就是豆花老腊肉。它那个豆花与我们现在吃的豆花有点不同,它叫石磨豆花。豆花就是豆

  • 让我想起陆所长

    又到一年桂花开了、银杏黄了、枫叶红了的季节。也许是夏天不热、秋天不凉的缘故吧,今年的桂花开得乱了。9月初的时候,一大批木樨就早早地开放了,国庆节以后所有的桂花正式绽放,到了10月中旬以后,开过一茬的木樨再次星星点点展露花苞并渐次开放。别以为

  • 变化

    小学的时候,我有一个玩伴叫小昌,家境贫困,可惜那个时候没有低保,有时候日子不好过了,只能东借西凑一下,等来年再还。因为是农村,加上刚刚改革开放,那股热风还没有吹到我们这里。当时外出务工的很少,有力气没力气的都靠那块地吃饭。会点女工的家庭还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