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故事>重九菊花天

重九菊花天

收录日期:2025-08-08 01:19:30  热度:11℃

在走出校门的那一刹那,他两眼流下浑浊的泪水,手抚着那块用紫檀木雕镌的“江南大学”的校牌,泣不成声。他想起李后主“几曾识干戈”的词句,又想起陆放翁的“呜呼!楚虽三户能亡秦,岂有堂堂中国空无人”的悲壮感慨,竟深恨自己是一介书生,不能向天一呼,驰骋疆场。

逃亡的路如此漫长。就在今天的黄昏,他们与呼啸而来的日本兵遭遇上了,死神兀地劈面而立。与他并肩而行的老友沈沉胸口中了一弹,倒下了,临终前,艰难地用手往不远处的山林指了指,想说什么,却又什么也说不出来。

此刻,其他的老师和同学在何处呢?

回首山下,迷蒙中见猩红如血的火光,闪烁在夜色深处,分明感觉到整个夜的战栗。他长叹一声,拖着疲惫的身子朝山上走去。

浅浅的月光下,忽地出现了一圈翠竹疏篱,围着一片菊畦和一栋土墙茅舍,茅舍的窗口闪出一方光亮。 他站在竹篱前了。 哟,这一畦畦的菊花长得真茂盛,黄的,自的,紫的,花朵很大,散发出一阵阵清馨的香气。他还看到篱边的几丛菊花,白瓣黄心,这自然是九华菊了。遥想当年的陶渊明,养的就是这种九华菊,高雅清逸,怪不得他可以弃官而归,因为这些菊花太可爱了。熊庚暗忖:这主人定然不俗! 他决定拜谒农舍中的人物。 他正要推开那扇竹篱正中的柴门,忽从那栋农舍里走出一个须发皆白的老人来,面目清癯,但那双眼睛却炯炯有神,用很洪亮的嗓音说道,“客人请进吧,你如此欣赏我的菊花和彩旗,想见你也不俗,请进吧。”

熊庚推开柴门,走到院子里,说:“我是江南大学中文系的熊庚,不速之客,打扰打扰。” 老人微微一笑:“无需客气。今天是重阳节,来了一位雅客,可算是寒舍的幸事了。来,待我搬出桌椅,我们好好地喝几盅菊花酒,好好地赏赏重阳菊。” 熊庚连连说:“好!好!” 月光、菊花、彩旗、竹篙、茅舍,使熊庚忘记了刚才逃难的辛酸,忘记了自己打哪里来,要到哪里去,眼前只有一个流光溢彩的重阳节,一个一代一代流传下来的重阳节。 不一会儿,于菊畦间的隙地,摆好一张矮桌和两把竹靠椅,桌上搁了一坛菊花酒和几碟早就备好的野味。仿佛这位老人早已知道有客人来,便把一切都备好了。 待宾主坐下,老人说:“我也自报家门吧,我叫沈圃园,自号菊叟,到今天正好八十。平日就喜欢种种菊花,作作字画。来,尝尝这菊花酒,是去年菊花开放时,采茎叶杂黍米酿出的,到今日才开坛哩。来,先干三杯,以祛风寒,再慢慢地叙谈。”

熊庚果然连干了三杯,真是好酒,甘醇浓烈,回味深长,便叹道:“妙不可言!”

沈圃园爽朗地笑了起来。 熊庚说:“今日既为沈老寿诞,我空手而来,且让我作一副寿联以贺:形其质者菊蕊,何以寿之海山。”

“谢谢。谢谢。”

“沈老,怎么就你一个人?”

沈圃园说:“家人全迁离了,这里——朝夕要被倭寇占住的,我独不肯走,八十岁了,还怕死吗?不过,我是舍不得这个重阳节,舍不得这几畦菊花,舍不得这一坛菊花酒。今天我们算是有缘了。你……竟无意中闯进了这块地方,这块地方已被倭寇围住了,也许今夜……明早,他们就要来搜山了。不谈这些了,来,喝酒。”

熊庚心一颤,但很快又镇静下来,酒力开始热腾腾周身奔涌,心境竟明如月光。

他们一边喝酒,一边欣赏身前身后的菊花,清馨的香味缭绕着他们,仿佛自己也成一株菊花了。

“老弟,你说,小小的倭寇能剿灭堂堂的中国人么?能不让我们过重阳节么?不能。就为了这个,我留下了!”

熊庚点点头。

“老弟,你既是江南大学中文系的,应该认得犬子沈沉。”

熊庚连忙站起来,说:“我和沈沉最是心契,想不到世伯住在这里。”

“沈沉和你在一起吗?”

熊庚迟疑了一阵,才说:“我们没在一起,他……早就撤离了。”

沈圃园望了他一眼,说:“快坐,快坐。我曾听他说过,你们在学问上是针锋相对,而私谊却是极好的。”

熊庚慌慌地坐下,连连说:“是,是。”然后,端起杯子,烈烈地把酒灌下去。他想起沈沉临终前的那个手势,是指点他逃亡的方向呢?还是让他去和沈世伯共度重阳呢?

沈圃园的眼里忽然闪出泪光。

“让我冒昧地称你为世侄。今夜苦长,我们不妨以古人带‘菊’字的诗句佐酒,如何?”

熊庚默默地点了点头。

“熊世侄,我先说吧:秋菊有佳色,泡露掇其英。”

熊庚说:“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喝酒!菊尊开九日,风厉启千秋。”

“干!不如随分尊前醉,莫负东篱菊蕊黄。”

“金菊寒花满院香。”

“菊残犹有傲霜枝。”

“秋老寒威妒菊天。”

“霜丛载酒问寒菊。”

他们仿佛为一种激情所燃烧,语调愈来愈快,愈来愈高,如惊涛拍岸,似疾风折木。

山下忽有枪声传来。

沈圃园面不改色,长舒了一口气,说:“世侄,你记不记得南宋词人吕本中的一首《南歌子》,是写乱离中过重阳节的。”

“记得。”熊庚用手指轻叩桌面,吟哦道:“驿路侵斜月,溪桥度晓霜。短篱残菊一枝黄,正是乱山深处过重阳。旅枕元无梦,寒更每自长。只言江左好风光,不道中原归思转凄凉。”

“嗯。对,只是太凄苦了些。而我们——世侄,却要豪壮得多。山下是倭寇,我们却在山上好好地过重阳节。只可惜你——还年轻,今年过五十了吧?”

“刚过。”

“人不在乎年纪大小,而在于一种气节,你说是不是?”

熊庚又猛干了一杯酒,说:“沈世伯,我懂你的意思,我是不会贪生的。”

沈圃园说:“这我就放心了。来,今夜,我们要一醉方休!” 月亮渐渐地西斜了。 从哪个地方,是墙根,是篱边,是菊畦里?传来了“瞿瞿瞿”的蟋蟀鸣叫声,很雄劲,很脆亮,充满着一种生的坚忍与刚烈。

沈圃园从头上的草圈上,取下一朵金黄菊花,对着月光端详着,然后,又放在鼻子前嗅着,嗅了好久好久。

熊庚痴痴地望着他,望着望着,竟把他望成了一株老菊。是的,这是一株茎直香清的老菊。

山下的枪声越来越紧,而且可以看见火把成阵,向山上扑来。

他们彼此望了一眼,便再不说话,只是慢慢地喝着菊花酒。

好香好醇的菊花酒!

沈圃园趔趄着站起来,寻找到一根细长的木棍,然后对着一畦畦的菊花使劲地抡起来,黄黄白白的花瓣纷纷坠落,一地的金和银。

他朝着熊庚痉挛地一笑,说:“这样好的花,能让小鬼子过眼吗?土还在,根还在,明年——花还会开的。”

然后,把木棍一丢,又坐到桌子边来。

“世侄,来,干!”

“世伯,好,干!”

枪声一直响到竹篱边来,猩红的火把密密地筑起一道火墙,从火墙下传来“八格牙鲁”的嘶吼。

沈圃园把酒杯一扔,站起来,粗野地回骂道:“小鬼子,我×你八辈子祖宗!”

熊庚一动也不动,他从容地喝着酒,把这个重阳节深深地喝到肺腑里去!

枪声响了。

他们倒下来,倒在菊丛里。

头上的菊花染着点点血痕,在月光下,如同跳跃的火苗子!

猜你喜欢

  • 遥远的同桌

    好多年了吧。那一年,蝶儿十岁。十岁的蝶儿跟着老师走进一个新的教室,听老师告诉大家,班上来了一位新同学。老师让蝶儿坐在一个小男孩旁边。老师一转身,小男孩就在桌上画了一条三八线。后来蝶儿知道小男孩的名字叫军。我长大是要当一个将军的!&rdquo

  • 父亲的眼泪

    那是我小时候,常坐在父亲肩头,父亲是儿那登天的梯,父亲是那拉车的牛”每当听到这首歌时,泪水便从我的双颊悄然滑落,流进那朴实的黄土地。 儿子眼中的父亲是最伟大的。我的父亲当过兵,军人的优秀品质在他的身上得到了完美的

  • 孤独的老父亲

    一年多没有回家了,孩子放假了,怎么都得回去一趟,家中的老父亲已八十多岁了。买好了东西,领着女儿,兴奋地踏上了回家的征程,一路风尘,一路劳顿,终于回到了我那熟悉的故乡。 一进家门,随着女儿一声爷爷”的叫喊,父亲

  • 父亲的菜园

    父亲今年70岁,屈指算来,退休已过10个春秋,常听父亲的老朋友对我赞叹:你父亲咋不见老?哪象70岁的寿星,仍象10年前才退休的模样。每听到这句话,我总是付之一笑。可能是父亲老朋友的奉承之词吧,倘若这是真的,我想,这恐怕得益于他

  • 想起了父亲

    前些日子一位画界的朋友向我发牢骚,说是江郎才尽丝毫没有了创作的灵感。为了敷衍他,我打趣地说可以到山旮旯里体验一下情感烙印的岁月。 想想从桂西北那大旮旯的山里走出来已经快三十年了。父亲也已是白发苍苍的老者。前年回老家过节

  • 无言的父爱

    未做母亲前,我从未认真地探究过父爱,我以为父亲的职责就是挣钱养家糊口,父爱是一种粗线条的、非缠绵的生活使我们懂得了真爱,父亲却进入了暮年。如今,每次领女儿回家,父亲最大的乐事就是偷偷地带外孙女儿到村里的小店买那些花花绿绿的小

  • 父亲与25元车钱

    父亲好不容易进一次城,我陪他看过高楼大厦后,又打的去一处风景区玩。下车时,父亲看见我给了司机20元,就说:坐一阵车怎么要这么多钱?”我说:不多,这已经是最便宜的了。”司机一路跟父亲说话,把我们送到家门口时,

  • 夕阳下,父亲越来越小的背影

    父亲70岁了,越来越像个小孩子。走路腿抬不起来,脚蹭着地,嚓嚓地响,从屋里听,分不清是他在走路,还是我那8岁的侄儿在走路。有时候饭菜不可口,他就不吃;天凉了,让他加件衣服,得哄好半天;在院子里,父亲边走边吹口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