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故事>卖书

卖书

收录日期:2025-08-08 05:44:16  热度:9℃

机关大搬家。新办公楼换了茶色玻璃贴了壁纸,但没了放书的闲屋。孔夫子搬家,怎少得了书?我们在新办公楼设计了许多方案,只安置下了有限的几本。看来,我们曾引以为豪的资料室气数已尽,只好像阔起来的财主趁乔迁抛弃糟糠之妻了。大伙挑出了“毛选”、“邓选”和带密级的,剩下的半屋一字了之:“卖!”

好不容易请来收书报的贩子,他横扫了一眼,把用绳子结成的大网兜往书堆上一丢:“两毛一斤!”随后刽子手般指挥大家往兜里填书。处里那位嗜书如命的“书虫子”,还在做着最后的“抢救”工作,嘴里咒骂着:“罪过哟罪过”,硬是从“虎口”里抢出了两啤酒箱子书。

小贩连秤都懒得用,拿眼估了估:“500斤!”丢下了脏乎乎的100元钱。

大伙像刚送完葬,一时无话。我瞅着大难不死的两箱书,忿忿提议:谁愿意跟我到外面摆摊去?大伙都跟着起哄,我选中了最先响应的老Z。

第二天,我俩先作了“战前分析”:这两箱社科类书籍,只有到东郊的高教区,才能适销对路。然后,两人架上大墨镜,骑上自行车,迎着六七级东北风,来到某大学学生公寓前。

选了处较开阔的草坪,我俩打开书箱,象征性地摆出几本书。不远处有一堆学生在聊天,似乎并没注意我们的出现。“老Z,咱们得吆喝几声吧?”老Z有一副雄浑高亮的男高音,先前在一家文工团唱过歌剧,曾在舞台上塑造过一位光彩照人的革命英雄形象。今天算是屈就了他,看来一时还放不下“革命英雄”的架子。我小人物没什么包袱,今天义不容辞该由我先吼这“第一声”了。我清清嗓子,运运气,朝着那堆同学喊起来:“卖书了,同学们,过来看看书吧!”学生们听到喊声,纷纷走来把我俩包围起来。如同一个精心梳妆过的少女,虽然希望引起异性的注意,可一旦吸引了太多的人,得意中就会有几分紧张。看到“顾客”们在奇异地打量着我们这两个不速之客,我有些不自然了,虽然隔着墨镜,仍不敢跟人对视。再看老Z,此时倒坦然了,大概已进入了角色。

我这里还在做着“心理调整”,老Z那边一个男同学先挑了4本书,两人已在讨价还价了。老Z说卖半价,那人说都是旧书了,嫌贵。几个回合下来,我怕生意黄了,沉不住气,就上前“调解”道:“开市大吉,一块一本吧!”成交后,老Z还在卖乖:“哎呀,这样我们就亏死了!”

一个女同学一口气将有关西方经济类书籍全挑了出来,数了数,8本,然后掏出一张10元和几张1元票子,怯生生地问:“8本,多少钱?”看来这是个真正爱书但不懂得还价的主儿。我大发“慈悲”:“你要的多,优惠,5毛一本。”女同学谢过,满足地走了。

紧跟着,一个男同学挑出两本科普书问我:‘这个多少钱?”“一视同仁,也5毛。”他不慌不忙地把书递给我:“你看看,这书定价才多少?”我接过一看,原来都是五十年代出版的,一本两毛五,一本三毛五。我说:“这种书吧,今天来看原价与价值是相背离的。你看,印刷质量多好,还都是毛边纸。”“那也不能高于原价呀?”“这有什么。8分钱的邮票都卖到几万块呢!”斗嘴归斗嘴,最后我还是让了步:“两本一共5毛吧,买一送一。”小伙子对这个“朝三暮四”式的价格挺满意,掏出一张皱皱巴巴的5毛票子。我一挥手:“干脆,送给你了,不要钱!”小伙子不好意思了,硬把钱塞给我。

这时,一个女同学指着几本新书问我:“怎么这些书都是一样的?”我一看,都是平时上级业务机关压下来或同事朋友的“情面书”,在每年的办公费中,这都是一笔不小的开支。这次,除了朋友签字让我“惠存”的,其余的只好对朋友不起了。不过我想,即使朋友知道了,也不会见怪的,虽然处理的方式不如大作家街头签字售书来得排场,但毕竟也是扩大了读者面。书嘛,先得有人读,才能实现其价值。这里面也有收入了鄙人拙作的报告文学集和杀文集,出书时我包销了一部分,拿出送人觉得太酸,原想卖给小贩去化纸浆或包五香瓜子的,谁知也被抢救了出来。沦落到这种地步,我有一种卖儿鬻女的感觉。我不便跟那位女同学解释,便大度地说:“这些书你看好了哪一本,尽管拿,我免费赠送。”

大概由于我和老Z都挺面善,嘴巴又都不停地开动着,“生意”还算兴隆,十几分钟时间,就卖空了一只啤酒箱子。我俩像掌握着士兵生杀予夺大权的将军,随意给书定价:两毛、五毛、一块、两块,一本精美的画册竟被老Z卖了最高价——三块。遇到可怜楚楚但又抱着书爱不释手的,我们就非常大方地只象征性地收一点钱,遇到很会还价的精明鬼,我们就针锋相对地压“翘翘板”。进行到得意处,我和老Z都情不自禁地摘下了墨镜。

“你们是哪个单位的?”忽然,一个阴阴的男同学挤了进来。“请问你要买书吗?”“我想知道你们是哪个单位的。”阴阴的声音很执拗。“你要不要书?”我也上了劲。“我不要书,我就问问你们是哪个单位的!”“那——无可奉告!”阴阴的年轻的面孔闪过一丝羞恼,转身撞了出去。人群里传出议论:“克格勃,又告密去了!”一个同学好心地劝我们离开这里。我说:“谢谢,没有什么见不得人的吧?”

果然,不大一会儿,“嘎”地一声,一辆三轮摩托车停在旁边,跳下三个穿保安服的汉子,粗鲁地拨拉开男女同学,横在我们面前。为首的一位50多岁,矮墩墩的身子呈最大面积对着我:“你们是哪个单位的?”声音不高,但有一股逼人的气势——这是在好多稍大些的单位里都能见到的典型形象。我不亢不卑地反问:“请问你是?”“学校保卫处的。”声音里有几分躁了。“他是我们M处长。”旁边一位高大威猛的年轻保安不失时机地介绍道。M处长斜了随从一眼,又盯着我等待回答。于是,我报出了单位、书籍的来源和卖书的动机。M处长沉吟了一下,口气似乎平和了一些,拉起长音:“这是学校,不能随便设摊的,会影响教学秩序的。”“这里又不是教学区,同学们下午都没有课,不会有什么影响的。”“那也会影响交通和卫生的。”“这里不是马路,不会妨碍交通;再说这是书,又不是卖鱼卖虾,你看这不是挺干净的吗?”“那……你也得先到我们处报告一下。”

这时,两个很文静的女同学挑出几本批林批孔的书,上前轻声说道:“对不起,打扰了。请问这书多少钱一本?”“两毛吧!”女同学打开精致的钱包付了钱。忽然,M处长抖了抖身子,挥动着两只短臂,粗声说:“好了,这里不能卖书。要卖,先到我们处申请!”“真不能卖吗?你看,这么多同学都在挑书。”“我说不行就是不行!”那位威猛的保安又补充说:“你总得先跟我们说说呀!”看来,他们要的就是“先跟我们说说”。我心里觉得既滑稽又悲哀,掏出墨镜,用手帕擦了擦,同M处长深深地对了对目光:“那就不必了吧!”转身招乎老Z:“咱们走了。”又和同学们告别:“再见了,同学们!”

上了大路,刚准备上车,背后传来喊声:“同志,请等一等!”有两位男同学追了上来,气喘嘘嘘地说:“我们刚才看好了两本书,能再卖给我们吗?”“对刚才发生的事情,我们表示遗憾。我代表同学们向你们表示歉意!”我和老Z都被这种真挚感动了,刚才的不愉快烟消云散。“这没什么,同学们。今天,我们的收获很大!”我说。

猜你喜欢

  • 送水工和扫地老太

    撰稿的撰字,去掉提手旁,这个字怎么念? 下午三点,办公室沉寂无声,人人都紧张繁忙埋头做事。忽然一位同事从格子间里立起,四顾茫然地向大家发问。 啊?什么字? 就是上面两个已经的已是封口的,下面一个共同的共;就是撰写的撰字

  • 你在走向贫穷还是富裕

    蓄奴蚁,是产于美洲的一种特殊蚁类。周遭的蚁穴是它们侵略的目标,它们性情残暴,总是掠夺邻近巢穴的食物。不愿凭借自己劳动过生活的蓄奴蚁,以俘虏蚁奴为生,以攻击蚁巢为乐。 令人难以置信的是,蓄奴蚁每一次出击,总是懂得留下数量惊人的雌雄蚁

  • 小小哲学家

    我是在期末收到这封邮件的。邮件内容并没有什么特别,和其他读者来信一样,大意是说正在读我的一本书,由于对哲学感兴趣,引发了对心理学的关注,希望有机会能当面向我请教图画与潜意识的关系。但这是一名初二学生写来的! 我用开玩笑的口吻邀请他

  • 勒口

    拿到手上的任何一本书,我都从勒口开始读。 勒口是封面超过书芯往里折的那部分。前勒口一般是作者简介,后勒口大多写些新书介绍。我说的是前勒口。 以前,我做图书编辑。 前勒口的简介总是一本书快完工时,才会要求作者交来。

  • 愧疚

    阿雪在网上读到一则以英文撰写的短文,最近,在好友的聚餐会上,她娓娓转述故事内容。 有个男人,买了一辆梦寐以求的崭新轿车,晚上连做梦都会笑出声来。有一天早上,他拿了一罐亮油,要去为新车打光;然而,万万想不到,此刻,他那四岁的儿子,居

  • 琴手蟹

    有一次在淡水,看着火红的夕阳消失以后,我就沿着河口的堤防缓慢地散步,竟意外地在转角的地方看到一个卖海鲜的小摊子,摊子上的鱼到下午全失去了新鲜的光泽,却在摊子角落的水桶中有十几只生猛的螃蟹,正轧轧轧地走动,嘴里还冒着气泡。 那些螃蟹

  • 你为自己埋了几颗炸弹

    《三国演义》里,张飞绝对可称得上顶天立地的英雄,力敌千军,战功显赫。但张飞性情暴虐,对士兵动辄打骂,滥施鞭笞、刑杀,手下官兵对他怀恨在心。终酿成杀身之祸。杀了张飞的,正是他的贴身部下张达和范强。 于是很多人都不免慨叹,张飞一生征战

  • 不要有受害者思想

    这一阵子无预警失业的人实在多。 有位朋友在香港的投资银行工作,星期五下班前一个半钟头,他被总裁叫进办公室里,总裁以温和的口气告诉他:这是你工作的最后一天。我们必须要裁员,才能度过不景气的寒冬,相信你可以体谅。 公司只给他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