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故事>赌喝薄粥十六碗

赌喝薄粥十六碗

收录日期:2025-08-08 03:37:27  热度:9℃

三年自然灾害时期,粮食紧张得没数,人们吃食堂,早晚喝薄粥,肚子越喝越大。本来饭量就大的丁奶奶和安奶奶,更是大得惊人。这天,她俩在大田里除草,除了一会后,丁奶奶说:“早上喝了三碗照见人脸的薄粥,两次小便一解,没了。如果不限计划,放开肚皮随我喝,能喝一头盆粥。”安奶奶一听,拍拍肚皮,说:“你能喝一头盆粥算啥子?吹个牛你听听,我能喝一铅桶粥。”

安婶婶家有个到食堂打粥的铅桶,容四大铜勺粥。一大铜勺粥盛四小碗,四四一十六,安奶奶说她能喝一铅桶粥,摆明说,就是十六碗。这可不是一个小数字,丁奶奶量她喝不下去,于是,凑过去想与安奶奶打赌,说:“我就不相信你能喝十六碗粥。”安奶奶瞪着眼,不服气地说:“你不信?敢打赌么?”

丁奶奶正想与她打赌,被她这么一激,立马伸出手,说:“打!你能喝十六碗薄粥,饭票儿我付,另外还给你十六碗薄粥的饭票儿。喝不下去,你给我三十二碗粥的饭票儿。”“好!”安奶奶与丁奶奶合掌为约。

队长的家,正巧靠田边,他将他俩领到家中,自告奋勇当裁判,当众宣布赌场纪律,要求安奶奶在燃一支香的时辰,把十六碗粥全喝掉,过了时辰,即使能喝下去,也算输。另外,打赌喝粥开始后,不许上茅厕,上茅厕也算输。安奶奶点头,表示同意。

丁奶奶拿队长家的铅桶,到食堂打来粥。队长一拍桌子,宣布打赌喝粥开始。安奶奶埋着头,端起碗,“呼啦呼啦”喝将起来,眼一眨,就喝掉一碗,还用舌头舔一下碗底,显示一下实力。在一旁监视的丁奶奶,看到安奶奶狼吞虎咽、大口喝粥的样子,惊得目瞪口呆。她慌了,她怕安奶奶真的把十六碗薄粥全喝了,要是自己输了,吃糠咽菜倒也无所谓,老头子,儿子,孙子没饭票打粥喝,喝西北风?

在大田里除草的人,都聚过来看热闹,一时间,队长家被围得水泄不通。屋里气氛十分紧张,人们交头接耳,唏嘘不已。安奶奶喝得额头冒汗,不时打着饱嗝。看输赢的人,为她捏了一把汗。

当安奶奶喝到第十四碗粥时,香燃了一大半,她想冲刺,但已力不从心,毕竟人的肚皮有限啊,可她又怕输,艰难地喝着。

丁奶奶见安奶奶难以下咽的样子,担心安奶奶再喝下去,把肚皮撑破。这可不是儿戏,喝出人命,自己坐牢也就罢了,可对不起安奶奶。于是,丁奶奶心软了,“扑通”一声跪到地上,眼泪扑簌簌流,断断续续地说:“求求你啦,别再喝了,我认输。”

“我喝,喝死了不碍你事。”安奶奶不放弃,继续艰难地喝着。

丁奶奶立马爬起身,一把夺过安奶奶手里的碗,“咕嘟咕嘟”,一口气,将碗里的粥全喝了,又捧起铅桶,将仅剩的一点粥,也喝了。

安奶奶肚子里喝的粥,要到喉咙了,再喝,老命就要搭上。她见丁奶奶抢着把粥喝了,感激涕零,止不住的泪水像断线的珠子,刷刷刷流。

最后,队长裁定:丁奶奶违规,算输,但她羸得人心。

猜你喜欢

  • 断桥这边的我

    断桥这边的我断桥,是一个静谧而古老的地方。它横跨在一条清澈的小溪上,连接着两岸的繁忙道路。几百年来,这座断桥见证了无数人的欢笑与离别,它宛如一根纽带,将过往连接起来,也将人们的思绪牢牢扣在了这里。我,是断桥这边的一个普通居民。每天清晨,我都

  • 相遇在火车上

    相遇在火车上我又一次选择了坐火车出行,这次是因为我想体验一下火车上的那种特别的氛围。于是,我提前买好了票,来到了火车站。当火车终于到站,我迫不及待地走上了车厢。踏进车内,我立刻感受到了一种独特的氛围。车厢里坐满了各种各样的旅客,他们或谈笑风

  • 驾车的是谁

    驾车的是谁?这个问题似乎很简单,但实际上,它涉及到许多复杂的因素和个体。每一辆驾驶的车背后都有一个驾驶员,但这个驾驶员是谁,却是一个谜。让我们来揭示这个谜底。驾驶员可能是一位年轻人,他刚刚拿到了驾照,迫不及待地想开车展示他的成熟和责任感。他

  • 卖假药的上门女婿

    卖假药的上门女婿某个阳光明媚的早晨,一个年轻而英俊的男子来到了一个小村庄里,称自己是一个旅行商人,专门出售草药和药品。他自称为张成,一位专长于中药的年轻人。村里人对他的到来感到好奇,纷纷围拢过来看他展示的草药和药品。张成娓娓道来,声称自己在

  • 程门立雪

    程门立雪人们常说:“父母的一片苦心,如山般沉重。”然而,在封建社会中,尊师重道更是一种无比崇高的德行。品学兼优的程门子弟们,在家族的期望下,往往背负着更加沉重的责任和期许。程门立雪,即是形容在严寒的冬天,程门子弟站在师门前面,即使寒风凛冽,

  • 闻鸡起舞

    闻鸡起舞清晨的第一缕阳光透过窗户洒在床上,伴随着鸟儿欢快的歌声,小明从梦中醒来。他打开窗户,一阵清新的空气扑面而来,仿佛带着一股令人振奋的力量。小明深吸一口气,感受着那一刻的宁静与喜悦,心中涌动着满满的干劲和激情。小明早早地起床洗漱完毕,迫

  • 铁杵磨针

    铁杵磨针在一个古代的村庄里,有一位年过八旬却仍怀着一颗年轻心灵的老人。他名叫杨老汉,是村里的传奇人物。村民们都称他为“铁杵磨针”的杨爷爷,原因是他以顽强的毅力和无私的精神,创造了许多不可能的事情。杨爷爷年轻时是一个善良而懒惰的人,总是懒散地

  • 宠辱不惊

    宠辱不惊宠辱不惊,这个成语原本出自《论语·为政》之中,是一种境界的表述,也是一种处世之道。它是描述一个人在面对喜怒哀乐时能够保持内心平静,不被外在的荣辱宠辱所动摇的心态和态度。人们常常会被生活中的喜怒哀乐所困扰,难以从喜悦、愤怒或悲伤的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