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故事>卢俊义是如何收留李固的

卢俊义是如何收留李固的

收录日期:2025-08-08 05:36:46  热度:8℃

小编为大家带的是民间故事卢俊义是如何收留李固的!

《水浒传》第六十一回,写管家李固,有这样一段文学描写:

这李固原是东京人,因来北京投奔相识不着,冻倒在卢员外门前。卢俊义救了他性命,养在家中,因见他勤谨,写的算的,教他管顾家事务。五年之内,直抬举他做了都管,一应里外家私,都在他身上……

书中这段描写,并非作都虚构,而是确有其事,详情是这样的。这年冬天,北风怒吼,雪花飞扬,大地一片银白。卢俊义访友归来,走到府前金水桥上,忽听有人自言自语地说话:

“小生我今若冻饿不死,来日有碗热饭吃,就死也知足了……”

卢俊义闻声四处张望,寻找这说话之人,但见漫天飞雪,风吼树摇,并不见一个行人,低头一看,哦,只见桥洞里蜷缩着一个青年男子,身上破衣烂衫,正冻得瑟瑟发抖。刚才的话,正是他说的。

卢俊义是个心肠热的人,见这人冻成这个样子,顿生怜悯之心。遂唤他出来,领他回了家。

这个被救之人,就是李固。

李固原是个读书之人,祖籍东京南大街,因家中失火,烧得片瓦不剩,不得不千里来北京寻找叔父,以求安身立命。他叔父原是个商人,几年前生意倒闭,人不知哪里去了。李固寻亲不着,身上又无半文盘缠,回不得故土,只好流落街头,靠行乞为生。

再说卢俊义,领李固回家后,给他安排了热饭,又拿来棉衣让他穿换,李固感动得热泪滚滚,便向卢俊义诉说了自己的身世和千里投亲不遇的详细经过……

卢俊义很是同情李固的不幸遭遇,深有感慨地说道:

“这位书生,刚才听你在桥洞里说‘来日能吃上一顿热饭,就死也知足了。’我现在让你既吃了热饭,又穿了暖衣,想必你是更知足了吧?”

“那是那是……”李固连声应和,跪地就给卢俊义磕了个头:

“恩人在上,请受小生一拜!来日有用得着小生处,小生愿效犬马之劳!”

卢俊义赶忙扶起李固,接着说道:

“古往今来,都是人心不足蛇吞象。我卢俊义活了这三十多年,还从没见过一个知足之人!今朝我念你知足,就留在我府上当差吧!”

“啊?您说得可是真的?”李固万万没有想到,这位卢员外,不但给他饭吃,送他衣穿,还要留他在府上当差。喜从天降,高兴得他一时不知如何是好,重又跪地给卢俊义磕了一个响头。

从此,李固成了卢府的人。

李固不忘卢员外的知遇之恩,时时恩报,做事特别认真仔细,再回上能说会道,很得卢俊义赏识。

卢俊义不仅是个心肠的人,他还特别爱惜人才。他见李固是个读书人,觉得整天忙于杂务,荒废了学业实在可惜,就给李固全出一间屋子当书房,让他潜心攻读,期待来年科考大比,以求金榜题名。为了不使李固为衣食它事分心,卢俊义又让丫环冬梅专事问候。

李固感恩戴德,视卢俊义为再生父母。

转眼多半年过去了,李固每天在书房里习文,吃喝全由冬梅照料,久而久之,他觉得冬梅这丫头俏丽多姿,时常心猿意马,想入非非,渐渐地生出了邪念,便常拿话挑逗于她。冬梅考虑到李固的前程,又担心自己的名声,每每忍让。然而,李固鬼迷心窍,竟然得寸进尺,有时还动起了手脚。

这一天,卢俊义外出归来,便来李固的书房看望他。这一半年,卢俊义为了让李固潜心攻读,尽量少来打扰他,有话都托冬梅代转了。

且说卢俊义来到李固的书房外,忽听里面传来撕撕捋捋的声音:“李大哥,你放自重些!快放手,要不,我告诉员外了!”

“别别,冬梅,我……我喜欢你呀,你……就依了我吧……将来咱们做夫妻……”

不用看,里面发生了什么事!卢俊义闻听此言,不由得怒火上撞!好你个李固,我如此待承你,想让你有个出头之日。谁知你饱暖思淫欲,不好好读书,竟然调戏起丫环来了,全忘了当初“知足”之说!这样的人,看来难成大器……

卢俊义又气又悔,干咳一声,给李固提个醒,扭头回了自己的客房。

这个李固看来是不能留在府上了,如何打发他呢?卢俊义想出了一个主意。

这天,卢俊义将李固唤到客房,拿出一封书信和一百两银子,让他代自己去东京看望师兄。嘱他,到东京后,如若找不到自己的师兄,可拆启此信。卢俊义东京是没有什么师兄的,他这么做,是想体面她打发掉李固。

再说李固,自从调戏冬梅被卢员外撞着后,就一直忐忑不安。他担心卢员外打发他,就一直在思谋着对策。

意料中的事情果然发生了!李固当时也没说这道那,揣了书信,拿了银两就走了。

岂料,第二天李固竟然回来了!只见他光着脊梁,背上绑着根棍子。当时已是初冬天气,不少人都穿上了棉衣,寒风中李固冻得脸色青紫,浑身抖个不停。一见李固这个样子,卢俊义反倒吃了一惊,忙问他为何般模样回来了!

李固地上一跪,鼻涕一把泪一把,向卢俊义哭诉了早已想好了的“经过”……

他告诉卢俊义,说自己离开北京以后,当夜宿在了一家客庄里,晚上梦见了故去的父亲,父亲问他去东京找谁,自己便将卢员外所托说了一遍,父亲是个老东京,哪家门槛子有多高他都知道。父亲说,东京根本就没有这样一个人!一定是你人心不足,冒犯了卢员外,卢员外才借故打发你。自己回想卢员外的恩德,再回想书房调戏冬梅一事,深感对不起卢员外,特赶回来向员外负荆请罪。请员外看在往日情份上,就饶恕自己这一回,往后再有半点歪心,天诛地灭!

说完,???,就在青砖地上磕起响头来,直磕得脑门子鲜血直流。

卢俊义原来想不饶恕他的,一见李固这个样子,反倒觉得不知该如何是好了。这时夫人贾氏正好看邮,就劝丈夫饶了他这一回。平时贾氏就喜欢李固这个英俊潇洒且又善解人意的小伙子,时常去李固的书房里走走,解解闷儿。当时卢俊义一门心思都在打熬功夫上,全没些儿女情长之事,贾氏深感空虚寂寞,花开夫人赏,自然要寻些慰藉。当然,那时二人绝没有非分之事。

一见夫人替李固求情,卢俊义的心软了下来,暗暗想道:李固正值青春岁月,难免有些越轨之举,人生自古谁无过呢?罢罢罢,暂且饶了他这一遭吧!

想到这里,卢俊义叹口气,对李固说道:“李固,你且起来,这次我且饶恕你,不过,你书就不要读了,从明天开始,帮我料理府中之事,再若不知足,休怪卢某无情无义了!”

李固见卢俊义终于软了心,答应饶恕了他,这才将那颗悬着的心放回了肚子里,磕头如鸡啄米,连连说是。

就这样,李固略施小计,又留在了卢府里。

几年之后,李固靠巴结讨好贾氏这个门子,升任了卢府总管,一呼百应,按说他是该知足了,然而山难改,性难移,李固再一次不知足起来,后来竟然做出恩将仇报、卖主求荣之事……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啊带来的故事,如果大家有好的故事可以联系小编,小编会为大家整理分享!QQ:1121980541

猜你喜欢

  • 重磨才能出细粉

    小时候,父亲对我的要求很严格,让我倍感压力。因此,我在心里对父亲产生了不满和抵触的情绪,觉得父亲太冷酷了。有一次,父亲正在院子里磨米粉。那时候,乡下没有加工粮食的机器,所以磨米粉什么的都得用石磨。父亲磨到一半,村里来人说有急事需要父亲帮忙。

  • 会爱的父亲很幸福

    父亲节,在班上听到一女同事打电话给父亲,语气硬得像一块过期馒头:今天父亲节啊,晚上请你吃饭!随便你带多少人,能请几个就几个!好了!我忙!再见!”这是中国儿女惯有的示爱方式,虽然言语硬邦邦的,但接电话的那位不定脸上乐成什么花呢。回

  • 七条短信里的爱

    漂流了一下午,浑身疲乏,在溪边找了家小摊,先填饱肚子再说。摊主是一位跛足的老人,只是微微地笑着,没有言语。他满面沧桑,额头上的惨淡尤为深刻,似是年逾古稀。我坐在一旁的石头上吃了起来。天气转凉,游客明显少了,老人的生意也冷清了。老人坐在另一块

  • 晶莹灯心

    杨启云来自农村,在城里收破烂,和9岁的儿子杨成相依为命,日子过得很清苦。这天,杨成从学校回来,一进门就要求杨启云为他买盏台灯。杨启云说:家里有灯泡,为啥还要买台灯?”杨成说:我们老师说了,在台灯下做作业,对视力有好处!我们班同学

  • “渐冻人”生命的烛光

    父亲朱邦月不是我的生父,我是遗腹子。父亲和我的生父是工友,都是福建邵武晒口煤矿普通挖煤工。父亲是孤儿,无依无靠,生父就经常拉他到家里来吃饭,两人关系亲如兄弟。1975年是我们家最痛苦的一年。那年年初,母亲朱玲妹被发现患有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

  • 说给父亲的“对不起”

    1那个六一”儿童节,是我记忆中最风光也最难忘的儿童节。那年春季的一次语数竞赛中,我获得了全镇第一名的好成绩,成了我们那一片闻名一时的小名人。颁奖仪式在六一”儿童节那天举行,镇上的电影院里。做梦都在盼着的那一天,却是以

  • 有我在,你就不会没人管

    她叫朱义平,新疆人。5岁之前,她也有无忧无虑的童年,一家人过得有滋有味。2000年,父亲感觉浑身关节疼痛,经过检查,医生宣告是原因不明的骨软化症。父亲逐渐从原先180厘米的个头缩到现在的145厘米,生活不能自理。一时间,这个家笼罩上了一层厚

  • 小城,大爱

    2005年,父亲第二次从鞍山来上海,还是穿着绿色的旧军装,提着只黑皮箱。人群里很容易看见他,个子很高,脊背挺得笔直。父亲当过10年兵,转业后也常以军人的标准来要求自己。他时不时地就会来一句我是个军人”。母亲在他退伍后的第一年,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