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故事>一个人围观一群人

一个人围观一群人

收录日期:2025-08-07 23:01:52  热度:9℃

一个人围观一群人

从小到大,我一直是好学生,就是在青春电影里,草草几帧剪辑就能概括的那种,镜头扫过我翻书的侧影,然后定在了主角挺拔的鼻梁上。但就是这么平淡无奇的成长,我也和所有人一样,要靠20年来完成。我学过奥数,身旁的男生边转笔边心算水要多久才能注满池子,我却只能老老实实地对着答案倒推步骤。虽然最后拿了16分吧,可每次上课我都风雨无阻,草稿满满,也算对我爸妈有了交代。

我学过钢琴,学会了把闹钟拨快,把小说放在琴架上单手翻页,也学会了怎么在喝水上厕所的无限循环中打发时间,拖拖拉拉学了十年,考出十级,也算爸妈的钱没打水漂。

我是个特别爱面子的人,容易被眼泪和温情击中,一旦谁对我有期望,我就会尽力满足他的期待——说白了,就是为别人而活。

有次跟人闲聊,说其实自己最感兴趣的是历史,想钻在瓶瓶罐罐、线装古书里不出来。对方是个热血青年,抓着我的手说:“那你为什么不退学,离开这个敷衍的专业,去追求你的梦想?”我愣了一下,反问她:“你知道我跑进这个敷衍的专业,费了多大劲吗?”

是挺没劲的,我就像一个刚从老虎机里赢了两千块钱的新手,把钱攥在手里,不敢再蹚进一场新的赌局。握有很多资源的人可以随便挥霍,哪怕下错了高架口,都可以通过封锁路段来掉头;一无所有的人特别无畏,他们赤着脚随便变道,红绿灯也只是摆设;只有我们这种人,攒钱买了辆车,却开得战战兢兢,离栏杆近一点都怕车被刮花了。

所以我还是跟着大部队,步伐整齐、口号嘹亮地走在据说指向平坦前程的道路上。

你们的黄金时代

上大学后我第一次回家,是搭舅舅的车回去的。舅妈坐在前面给我们剥橙子分鸭脖,大一点的妹妹梗着脖子跟他们冷战,小一点的坐在我膝盖上,兴高采烈地玩游戏。突然间,电台广播从电子合音的国外小众乐队切换到了崔健的《花房姑娘》。舅舅用手指轻轻敲击方向盘,随口说了句:“他一开始就在北大食堂里唱,学生埋头吃饭,也没什么人理他,进进出出,掌声寥寥。一年后他再在大讲堂出现的时候,只能容纳1500人的空间,挤进了3000多人。”我有点蒙了,舅舅一边按喇叭一边继续说:“我也跑到了北京去听,还顺便爬了长城。”

舅妈在旁边掐他胳膊:“是不是跟你们那个系花一起爬的?”

我想起来了,我见过那张照片,当时还清瘦的舅舅戴着一副巨大的黑框眼镜,站在“不到长城非好汉”的牌子下,旁边是穿着长裙、长发披肩的系花。他搂着她,一脸的志得意满,和讲堂里那些年轻人一样热血、躁动,他们都觉得,理想会实现,姑娘也会有的。

我想我终于知道,外婆家抽屉里那些泛黄的苏联小说的读者是谁,那一摞不能再播放的旧磁带的主人是谁,甚至,那沓散落的诗稿的作者是谁。说吧,那段怀揣着文艺梦高唱要放荡不羁爱自由的旧时光,它们的失主是谁。

跟舅舅查证,他愣了一下,回头瞥了我一眼,说:“当时没人想进体制内或做生意,那时候谁都想当诗人,想学海子,学崔健,抱把吉他在女生楼下弹一天,给女孩子朗诵自己写的诗。放到现在,早就一盆冷水浇下来了。”我配合地大笑,他拐了个弯,在女儿“烦死啦,你们吵得我没法看动画片”的抗议声中,结束了这个短暂的话题,转而戴上耳机,听今明两天的股票走势。

如今,舅舅成了要刻意控制腰围的中年人,旁边是妻子,身后的女儿们埋头于微信和iPad,她们对崔健一无所知,而他也只是随口跟唱,刻意把尖锐的歌词唱得模糊。有那么一瞬间,我觉得宽大的车厢变得拥挤,20年前那个浑身荷尔蒙、一肚子不合时宜的愤青,和这个关心证券指数、楼盘广告的中产阶层代言人狭路相逢,他们两两相望,他们不曾相忘,他是他深埋地底的火山口,他是他喷薄过后的岩浆岩。

从你们的全世界路过

我喜欢观察人,因为这个世界最迷人的,就是人本身,人身上永远有故事。大一刚入学的时候,寝室成员间都还不熟悉。为了活跃气氛,我提议说,讲一件自己做过的最出格的事。别人的故事都很精彩,甚至惊悚:有人翘掉了高考前的模拟考试;有人18岁生日那天跑去蹦极;有人深更半夜喝醉了,和男友在空旷无人的街道上高唱《好汉歌》。收到最多好评的,是一个北京女孩的彪悍青春——她为了和韩国“欧巴”偶遇,恶补一个月韩语,同时做了好几份兼职,终于在高考完的第二天,搭上了飞往首尔的班机。她操着磕磕绊绊的韩语,居然也有惊无险地在异国待了一个月。在那个月里,她一边搜寻韩剧里出现过的梦幻场景,一边追踪韩星,留下了一堆胜利的合照。

但也有特别丧气的人。譬如一个来自偏远农村的,10月份就早早套上了高领毛衣的女生。她思索了好一会儿,摊开手说:“我没有。”室友们理所当然地嫌她装,还有人相互耳语,空气里捕捉到的关键词是“乡下人”“有心计”“复杂”。我坐在床上,两条腿晃荡在半空,想靠这无声的举动缓解一下尴尬气氛。那女生无从辩驳,只能低头沉默,有人用被子蒙住脑袋,闷闷地吐出一句“没劲,先睡了”,也有人转过身去,跟男友发短信,我猜那短信里,一定有对这场戛然而止的夜谈的吐槽。

我牵起嘴角朝那女生笑笑,然后起身去了洗手间。没想到她悄无声息地跟了出来,在我搓洗满手肥皂沫的时候,她轻轻地说:“你知道吗,这是第一个,我没有回答上来的问题。”我愣了愣,只能用那些轻飘飘的话来宽慰她,我说不要紧的,大家就是说着玩,我说以后慢慢熟了就好了,我说你别放在心上,早点睡吧。

可我爬上床后,翻来覆去,脑子里却满是水流的哗哗声,还有那句底气不足的“这是第一个,我没有回答上来的问题”。我们高喊着“不要生存,只要生活”,可她光是活着,就已经竭尽了全力。

第二天我跟那个北京女孩一道吃早饭,排队买鸡蛋灌饼时,我吞吞吐吐地说,要不以后对那个农村姑娘好一些,她毕竟生活的环境封闭,经历单薄,到了上海多少有些不适应。北京女孩正盘算着要加培根还是热狗,她翻了个白眼:“她怎么就苦了?我爸妈很早就离婚了,我从高二起,就没用过他们的钱。我的生活费、学费,都是自己打工挣来的。可是你看,我有成天摆出一副苦瓜脸吗?”刹那间我不知道该答什么。

我想,我大概没有权利或能力去评判这两种人生。我能做的,是用眼睛记录这一瞬,我相信这些记录会像popstar游戏那样,层层相叠,霎时消除,然后就能蹦出全新的世界来。

这可能就是我写作的原因。有时世界像田径跑道,有人致力于奔跑,有人就想晃荡到终点,我则是那个拿着相机的人。我迷恋曲径通幽的人性,和它偶尔泄露出来的那点秘密。我迷恋那些人性中的不光彩和不服输,那些表演欲和控制欲,那些拆台和成全,伟大和委屈。我想,记录本身,就意味着质疑和反抗,就意味着从“心灵鸡汤”的勺子里跳出来,从描绘的甜腻未来中跳出来,跳到这个五毒俱全却又清澈见底的世界里。

我们就这样继续深一脚浅一脚地赶路,只是有时,我说有时,我会低头分辨泥潭里的足印,从陷下去的码数里,猜中世界随手赠予的一点深意。

猜你喜欢

  • 100次的失败是为了101次的成功

    1949年,吴孟超在华东军区医院(第二军医大学前身)当住院医生,有幸成为裘法祖教授的学生。当吴孟超提升为主治医生,为选择一个固定的外科方向而迷茫时,裘教授对他说:“我国在肝脏外科方面还是空白,如果你有决心,可朝这个方向发展。”吴孟超茅塞顿开

  • 最重要的成功因素

    成功的因素,1000个人恐怕会给出1000种答案。个人的经历、机遇、特点都不相同,促成其取得成功的因素自然不一而足。有的人是因为锲而不舍的坚持,有的人是有着一往无前的勇气,有的人是遇到千载难逢的机遇。外界条件和环境我们无法左右,可总有一些共

  • 俯下身子去接近梦想

    当你驾车行驶到成渝公路中段时,你会惊奇地发现一个门外排着长队的路边店,店名叫“唐僧柚长生店”,也许你会好奇地停车看一看。说起这“唐僧柚长生店”,还有一段温馨的故事呢。这家店店主叫张可,是位二十多岁的年轻人。前年,张可大学毕业,揣着毕业证到处

  • 成功,先要弯下腰

    台商罗田安30岁时,就已经成为了十几家企业的董事长。那个时候,被称作“亚洲四小龙”之一的台湾,整个大的经济环境正处于腾飞时期。有幸踏着这个腾飞的浪潮和节拍,罗田安的财富和事业也演绎着加速度的膨胀和“腾飞”。他的资产迅速飙升到几个亿。“我三十

  • 破茧成蝶的电影人咏梅

    1970年,咏梅出生于呼和浩特的一个蒙古族家庭,她的原名叫作“森吉德玛”,高中毕业后考上了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那时,在她的人生蓝图里,还没有做演员的规划。1995年,大学毕业后在外贸公司做职员的咏梅,在朋友的推荐下去电视剧《牧云的男人》剧

  • 她为什么能喝到粥

    小时候,她总是缠着妈妈问道:“将来我能成为一个大人物吗?"“别想这些事,孩子。"她不解:“为什么呢?”妈妈说道:“像我们这样生活在贫民窟的人,能有粥喝就很不错了!”今年这个贫民窟少女20岁了,她不仅有粥喝,而且一夜成为全球瞩目的象棋女王,她

  • “滚”出来的女一号

    《美人鱼》的票房很高,仅在内地票房就有大约33。9亿。当时《美人鱼》选拔女主角的方式是海选,经过层层选拔到了最后只剩下6个人,这6个人在形象气质各个方面都非常优秀。最后一次的选拔方式是导演周星驰和执行导演林子聪等人坐在下面做评委,根据台上6

  • 最好的贵人是努力的自己

    1981年,导演许鞍华准备拍摄电影《投奔怒海》,本来定的男主角是周润发,但周润发因为一些原因不能出演,就向負责选角的副导演夏梦推荐了一个人。夏梦问是谁,周润发说:“他是我在无线培训班的师弟,名叫刘德华,前不久我跟他合作过一部影片《鳄鱼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