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故事>频遭人忌非人才

频遭人忌非人才

收录日期:2025-08-08 01:08:50  热度:9℃

李攀龙是明代著名的文学家。李攀龙自幼性情疏放,不喜当时书塾中讲授的经训内容和八股文,在别人眼里是个“狂生”。李攀龙虽然狂放,但他天资聪颖,很有才华,颇受当地名士赏识。但也因此,他常常遭到书塾同窗们的嫉妒。

有一次,李攀龙从外面回到座位上时,感觉凳子上有东西在蠕动,惊慌地跳起来,果然看见几条被压扁的虫子。之前有好几次,同窗们都以各种方式来捉弄他,甚至还有人公开说“谁让你那么优秀呢”。李攀龙多次制止无果,也无可奈何,不过他的内心其实还有一丝得意;大家这样对我,说明他们嫉妒我,这不正好也印证了自己是个人才吗?

在这种心理的影响下,李攀龙与同窗们的關系没有得到好转,学业也渐渐松懈起来。书塾先生见状,把李攀龙找来,问:“你有想过如何改变被大家捉弄的状况吗?”“他们捉弄我是因为嫉妒我,我能怎么办?难道因此故意让自己变得很差?”李攀龙理直气壮地回答。“你还有另外一种选择。”书塾先生说,“那就是让自己变得更出色。木秀于林风必摧之,但如果树木足够高大,风也拿它无可奈何。所以,总是遭人嫉妒,不一定别人没错,但肯定是因为你没有足够优秀。”

李攀龙仔细品味书塾先生的话,不禁连连点头。此后,他抛弃了心底的得意和骄傲,开始发奋苦读。后来,与谢榛、王世贞等倡导文学复古运动,成为“后七子”的领袖人物,被尊为“宗工巨匠”。

常说“不遭人忌是庸才”,但同样,频遭人忌的也算不得人才。人才刚崭露头角的时候,会有很多人出于嫉妒而抑制、排挤。但当你出色到别人无法企及时,他们便会转而拉拢你、捧着你,至少对你敬而远之。明白这个道理,也就能少去很多无谓的烦恼,增加更多的动力和信心。

猜你喜欢

  • 守着俗事做下去

    她出身良好,家人个个都才华横溢,又生得容颜姣好,天资聪颖。十四岁时,她开始写稿,十五岁就已经成为了编辑们不敢得罪的小姐”,常常被编辑部追着要稿。她做过报刊记者,担任过电影杂志的编辑,后来又去英国修了学位,做过酒店主管,做过政府部

  • 为什么你拼不过男人?

    作为专栏作者,我每天都会收到很多女孩的来信,其中80%都像怨妇一般向我细数自己的职场抱怨。其实,每一个女孩生来都没有标签意识,那些所谓的你该这样、不该那样,都是后天环境强加给你的。我的大学室友里有一个外国留学生。有一次,宿舍忽然跑水,我们几

  • 我在美国最牛学校求学

    挑战自我,过关斩将进牛校”我叫廖杰,祖籍苏州,父母早年出国留学后定居美国,现在都在哈佛大学从事教学、科研工作。幽泉学院”成为我中学时期奋斗的目标,一想到它在向我招手,我既兴奋又有压力。2006年11月,我向幽泉学院

  • 宜家待客“真小气”

    不久前,导师受邀去宜家的德国总部做交流讲课,我陪同前往。第一天上午讲完课后,宜家德国企业文化部的一位负责人道恩先生,特意把我们领到德国的一家中餐饭店就餐,我们顿时备感回家般的温暖。但等菜都上来时,我感到有些不快了,只有四碟菜,而且全都是素菜

  • 前方有个萤火虫

    大学毕业后,如我一般的毕业生,像是非洲大草原上奔腾的斑马一样,一起奔向就业市场。我也像他们一样把简历包装得像是企业的投标书,精致华美,恨不得把小学时获得的奖状都搬出来,可是我们的简历在被草草看过或者还没看过便按市场价一元每市斤卖给了收废站。

  • 不让自己偏安

    2004年的夏天,我在各家制作公司中奔走,同时接下四五档节目,在全国各大电视台播出,有日播有周播,忙得不亦乐乎。节目收视率颇高,口碑不错。单枪匹马闯北京的我,也初尝到了所谓成功的感觉。一天接到刘春的电话,他自报家门,问我是否有意加盟凤凰卫视

  • 我人生里的两次重要转折

    如果不是在老谋子的电影上看见她,你也许会以为她只是个苍白纯净的邻家小妹,笑容羞涩,表情清澈。谋女郎”的光环让这个尚未走出青春期的高三女孩走进了人们的视野,也受到了太多太多的关注。许多人都说,周冬雨年纪轻轻就邂逅了不可多得的幸运,

  • 我最信仰的一句话:上北大,没有什么不可能

    当你在若干年后某个悠闲的下午,回想起自己曾经的努力和放弃,曾经的坚忍和耐力,曾经的执著和付出,曾经的汗水和泪水,那会是怎样一种感动和庆幸,怎样一种欣慰和尊敬——尊敬你自己。未名湖边的桃花开了。我曾经无数次梦想过,花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