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故事>拒绝“特权”

拒绝“特权”

收录日期:2025-08-08 04:13:49  热度:9℃

拒绝“特权”

作者:张秀芝

上个世纪初的一个冬天,前苏联文学家高尔基到莫斯科郊外的一个小镇采风。恰巧此时,小镇上的一家剧院正在上演他的一部戏剧,于是高尔基便决定晚上去看一看,想知道观众对自己作品的反响如何。

第二天晚上,当高尔基来到那家剧院时,售票窗口前己排上了一条长长的队伍,他也排到了队尾,等候买票。

莫斯科冬天的夜晚特别寒冷,这让衣服穿得很单薄的高尔基有些吃不消,好在等候了半个小时后,他终于买到了票。当他拿着票朝剧院里走时,迎面走来了一位男士。

“请问您是马克西姆.高尔基同志吗?”这位男士问道。

“是的。”高尔基知道对方认出自己来了。

“真是太令人激动了!我是这家剧院的负责人,能见到您真是无比荣幸,您可是我的偶像呢!”

“哦,那么还有其他事吗?我想该进去看演出了,戏剧马上就要开始了。”高尔基道。

“请稍等。”剧院负责人说。“我得让他们给您退钱,您是这部戏剧的原作者,也是前苏联最伟大的作家,我们哪能收您的钱呀!”

“您的意思是,我有免费观看演出的‘特权’?”高尔基疑惑地皱了皱眉。“当然,您非同一般人。”负责人回应到。“谢谢,那么按照您的逻辑,农民吃面包,裁缝穿衣服,是不是都可以不用付钱昵?因为粮食是农民种植出来的,衣服是裁缝裁剪出来的。如果真是这样的话,一切岂不是全乱套了!”

还没等对方回答,高尔基又继续说道:“我的确是这部戏剧的作者,但我已经获得了它的版税。现在我只是一位普通的观众,因此买票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了。”

剧院负责人觉得高尔基说得很有道理。“既然如此,那么请让我为您安排一个最好的位置吧,这样您会看得更舒服些。”

剧院负责人以为这下高尔基肯定不会拒绝了,谁知高尔基又反问道:“农民就应该吃最好的面包,裁缝就应该穿最好的衣服吗?”

最终,高尔基还是跟其他人一样,以一位普通观众的身份观看了整场演出。当然他也因此赢得了剧院负责人更大的尊重。

猜你喜欢

  • 斩女儿

    相传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位叫梁王的小国之君,他有个独生女儿,名叫九女。梁王把她当作掌上明珠。梁王爱九女,更爱养蜜蜂。他在百花园里养了四九三十六窝蜜蜂,这蜜蜂不是养着采花酿蜜的,而是为了打仗作战的。这些蜂子平时跟普通的蜂子差不多,一旦出阵,便顿

  • 武生打巡捕

    这故事有好多年了。那时候,镇江江边是英租界,租界上有英国巡捕。说起巡捕,可横呐!他们对中国老百姓,要打就打,要骂就骂,跟他没得理讲。碰着他,就跟碰到煞神一样。有一回,苏北有个妇女,手里搀个小把戏,身上背个包袱,从江对面过来,打租界上路过。小

  • 乌金荡本

    兴化出了个高阁老。有一年,阁老回到老家祭祖。阁老的舅子有点疯疯傻傻的,见到阁老回家来就说:“阁老,你回来了,听说京城热闹,你几时带我去玩玩,看看皇帝老儿是个什么样子。”闷老说好的。呆舅子又问阁老几时动身,阁老回说几时几日上朝。阁老嘴上这么说

  • 黄蛇洋的响声

    洋口东北边的海里有一个洋,叫做"黄蛇洋"。凡是下海的人经过那里,都能听得到夯郎夯郎的响声。这黄蛇洋为什么有这响声呢?原来在很久以前,这里也是平平的海滩,既没有港子,也没有洋,当时就靠堤岸挡住海水。后来,堤北边出了一条大黄蛇,这条蛇有水桶那么

  • 别人不做的我做

    贾家庄有个贾员外。他家财万贯,良田无数,家中常雇一二十个长工伙计。那些伙计像走马灯一样,换了一个又一个,在贾府里站不住脚。什么原因呢?还不是贾老财的规矩多,雇的人,一要多做,二是少吃,方圆二十里没得人去了。贾家麦子烂在田里没人收,柴禾烂了没

  • 郑子明单眼雌雄脸

    戏剧脸谱中,有一种专给奸诈之人画的脸,两边不等样,脸歪到一边叫歪脸。《法门寺》里的杀人犯刘彪就是这脸。但是,《打瓜园》中的郑子明是个好人,脸也是歪的,这是什么缘故呢?原来郑子明年轻时候做过一件见义勇为的好事。一天他在县衙前的大街上,看到一伙

  • 一千个草人

    天京失陷后,忠王李秀成带领幼天王逃出南京城,路过东山,朝湖熟方向走了。东山周围的农民,怕清兵来追,就推出三十多个小伙子,在东山那块挡路,里头有个人叫黄金海,对众人说:"光靠我们三十多个人,哪能挡得住清兵哪,我们扎些草人,插在东山大路两边,清

  • 踏儿头

    相传,泰州原来没有城池。唐太宗李世民,觉得泰州这么好的地方,没有像样的城池,说不过去,于是,派了尉迟恭的儿子尉迟宝林监造泰州城。不到一年工夫,尉迟宝林就将城造好了。城墙又高又大,街道笔直,又壮观又整齐,百姓没有一个不说尉迟宝林的好话的。这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