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故事>西施是哪月花神?西施最后是怎么死的?

西施是哪月花神?西施最后是怎么死的?

收录日期:2025-08-08 02:12:45  热度:11℃

一年有12个月,每个月都有一种象征性的花朵。而中国人又为每一种花朵配以美人,称为花神。

六月之花为荷花,荷花花神正是中国古代四大美人之一的西施。

西施原本只是一位普通的浣纱女,后来被士大夫范蠡选中,作为越对吴美人计的实施者之一。

越国败给吴国,越王勾践听从范蠡的意见,在越国广选八大美人送给吴王夫差。西施便是其中之一,越国将其从浣纱女训练成为一名合格的宫女。

一举一动,无不美不胜收,既通音律又善舞蹈。本身就相貌绝美,经过刻意的训练,更是平添一份高贵清雅的气质。

西施入吴王后宫,果然迅速得到吴王的宠爱。在西施的刻意引导之下,吴王渐渐无心朝政,甚至与后宫妃子朝中大臣离心,颇多猜忌。

因为宠爱西施,吴王处理朝政之时也不让西施回避,使得西施有机会接触吴国机密。而这些后来都成为越国对付吴国的情报。

越王勾践厉兵秣马,默默奋进,而夫差却沉迷享乐。最终吴越之战,越国大胜,勾践成就霸业,成为春秋五霸中的最后一霸。

吴国既然被越国所灭,那么西施最后结局如何呢?西施去向成谜,后世对她的去向说法众多,其中一项就是西施和范蠡避世隐居了。

《吴地记》:吴之后,西施复归范蠡,同泛五湖而去。

后世常说的故事就是西施原本与范蠡相爱,但是为了国家,范蠡忍痛放弃自己所爱的女人,辅佐君主成就霸业。当功成名就之后,范蠡最终选择了与西施一起离去。

这种说法,后世多认为是为了弥补遗憾,后世人创作出来的。从现实出发,大家更认同西施沉江说。

《墨子?亲士》:比干之殪,其抗也;孟贲之死,其勇也;西施之沉,其美也;吴起之裂,其事也。

《吴越春秋》:越浮西施于江,令随鸱夷以终。吴国灭亡之后,越王将西施装在皮囊中沉到江里去了。

而关于西施为何被沉江,也有很多种说法。

一说吴王灭后,越王倾慕西施美色,一日召西施侍寝。越王妻子妒火中烧,背着越王将西施沉江,留下此乃祸水,岂可久留之言。

二说范蠡不愿见越王沉迷西施美色,此后步上吴王后路,所以将西施骗出,将其沉入江水中。

三说西施被沉江,是越王所为。西施在越国宫中训练期间,与范蠡生出感情。为了计划能成功,越王承诺事成之后,放二人自由。

但其实西施在宫中训练之时,越王也为其美色着迷。等到吴国灭亡之后,西施高高兴兴期盼与情郎相守,哪知道越王却变了卦。

他不能得到西施,也不想其余人得到,所以最后下令将西施沉江。就这样一代国色美人香消玉殒,越王高坐朝堂春风得意。

这么多种说法,却并没有一个能拿出确切的证据。西施的死因随着历史沉沦,过往一切都成了谜题!

猜你喜欢

  • 一只骆驼的想念有多远

    从5岁到14岁,林北北一直住在外婆家所在的镇上。小镇地处江南,是附近的炙通枢纽。在镇上出现的陌生人,大多来自远方的流动商贩。 林北北生日的前几天,见到了一种叫骆驼的动物。一个黑瘦的汉子,牵着一头没人见过的动物进了镇子,然后在小广场边停下,竖

  • 历史深处的凄凉

    近来读史,读到两个有意思的故事。 商鞅帮助秦孝公变法后,秦国国富民强,凭借这个功劳,商鞅很是牛了一阵子。尽管他的变法,惹恼了太子身边的一些人,然而,有秦孝公这棵大树靠着,别人再咬牙切齿,也奈何不了他。秦孝公一死,他的灾祸便来了。 太子的党羽

  • 传说林道明是个大孝子,修仙成神后在天宫任职。 一日,林道明来到凡间想接母亲到天宫去享福,好话说了一背斗妈妈就是不去,这可把林道明难住了。世间人都想修仙成神去天宫,而她有这么好地极会为什么不去呢?其实她真地想去天宫就是舍不得撇下

  • 山东版的童话故事小红帽

    据说与格林童话里小红帽相近的版本有一百多种。有一天我的老外婆听了我给孩子念格林童话版的小红帽,她说,咱这儿有个“呱”(故事)和这个差不多。于是她讲了一遍,果真主要情节相近。我把这个山东版的故事写录在这儿。说不定,这个故事的原创在中国

  • 受伤的盘羊

    一群盘羊吃着青草,出现在朝阳映照下的呼和温都尔山谷。这里,峡谷崎岖不平,山峦叠障,牛皮红岩峰高耸错落。盘羊群趁着早晚凉爽的空气在深谷觅食,饮吸着清澈的山溪,烈日当空时簇拥在一处御热,又时常放一哨兵警戒,这就是这一带自然风光的美景。 这群盘羊

  • 一杯羊肉羹的教训

    战国时有个小国叫中山。有一次,中山的国君设宴款待国都名士。正巧羊肉羹不够了,无法让在场的每个人都喝到。有个叫司马子期的人,就没有喝到羊肉羹。他因此而耿耿于怀,便跑到楚国,劝楚王攻打中山。 楚国是个强国,中山很快就被攻破。中山君在逃亡的时候,

  • 乌鸦

    朋友提醒我,乌鸦不止是益鸟,在积累了五千年的中华文化土壤中,乌鸦还贡献了一个极其重要的词汇:反哺。 何谓反哺?自然界中鸟妈妈含辛茹苦哺育雏鸟是天经地义的事,雏鸟长大,学会了飞,便一只接一只离开母鸟。 就像我家厅前树梢上的那个鸟巢,眼看鸟妈妈

  • 知与不知

    人们习惯于以是否掌握知识作为知与不知的界限,其实这样看问题是片面的。 古希腊有个青年认为自己比大哲学家苏格拉底还聪明,到处炫耀自己的学问。有一天,苏格拉底问他一个问题:“世间是先有蛋还是先有鸡?” 青年不假思索地回答:“鸡是从蛋里面孵化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