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故事>樊梨花传说故事:火药山与九眼楼

樊梨花传说故事:火药山与九眼楼

收录日期:2025-08-08 07:51:33  热度:10℃

延庆火焰山:高1141米,峰型一般,因其九眼楼和长城结点,才算胜地。火焰山又称火药山,传说唐朝女将樊梨花曾在此制造火药,并大败番将杨凡于掸马峪。至今还有当年樊梨花制作火药的碾盘。

火药山东西线一带,在唐朝时即是边防地区,像‘晾马山’、‘火药山’等都是女将樊梨花留下的遗迹与传说。火药是怎样发明的呢?根据史料记载,火药的最初问世源于中国道家们的炼丹。本来道家们练丹不是为了研制火药,而是为了炼制“长生不老”丹,但意外地发明了火药。到了隋唐时期,封建统治者更加重视炼丹术,致使道教盛行,炼丹术发展到了鼎盛时期。唐初火药的发明者孙思邈即当时最有名的炼丹家。

四海镇:军事重镇,据说是因有四条河汇集于此而得名。传说樊梨花曾经在此打仗,附近村子的地名也都很有意思。比如第一座敌楼所在的村子就叫一楼,第二座就叫二楼。郭家湾原来叫裹脚湾,是因为在此薛丁山枪挑了樊梨花的裹脚布而得名。

九眼楼筑在火药山之顶,是北京最大的烽火台,3层,每面9个箭窗,九个了望孔连接三道边墙,四海若有警,南山边垣举炮火,顷刻可以达居庸关。九眼楼的外墙与主楼之间,设有宽1.2米的环形通道,供守城将士来往巡视。由此可见,外墙是九眼楼的第一道防御屏障。九眼楼山势高峻,晴天可望到北京城,故也称望京楼,为长城重要关口之一。现楼内有灶炕、居室遗迹,近处有马场、晾马场、军营(营城)遗迹。

樊梨花点将台:在九眼楼西边,为樊梨花的点将台。九眼楼不仅是万里长城之上规模最大,了望孔作多的敌楼,而且在军事防御上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它所处的地理位置险要,是宣(宣府,今之宣化)、蓟(蓟州,今之北京)、昌(昌平)三个军事重镇接点,是内外长城的交汇处。如今,展现在眼前的九眼楼,已是很残破了,历史的沧桑让九眼楼以体无完肤,留下的只有对它斑驳的印记。九眼楼长城虽经数百年的历史沧桑,它的长城第一楼的的雄伟壮观还是令人感到震撼的美!

九眼楼上留下的碑刻有24通之多。作为一座敌楼写下如此多诗文,也是绝无仅有的。古代军事家、诗人如此钟情于一座敌楼,从另一个侧面也说明了九眼楼的地位与众不同。中国长城协会专家,充分肯定了九眼楼万里长城第一楼的地位。他们登上了九眼楼十分慨叹地说:“我们走过所有长城,从来没感到如此震撼!”

猜你喜欢

  • 张居正改革朝政

    张居正改革朝政在明代,张居正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改革家。他生活在一个动荡不安、腐败严重的朝代。为了挽救朝廷的衰败,他毅然决然地开始了一系列改革举措,以重振国家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秩序。作为一个务实的官员,张居正首先着手整顿朝廷官员的品德和作风

  • 张居正改革朝政

    在明朝末年,朝政腐败且内外困扰,人们苦不堪言。然而,一位杰出的官员张居正以其勤奋和聪明才智,成为朝廷的重要人物。他担任了内阁首辅的职务,开始了一场震撼朝野的改革运动。张居正改革朝政的核心目标是整顿贪污和贪官污吏的问题。他深知清廉政治的重要性

  • 戚继光痛剿倭寇

    戚继光,明朝中期著名将领,他在历史上留下了许多英勇的战绩,其中一项引人注目的战斗,是对倭寇的痛击。倭寇是指来自日本的海上武装劫掠者,他们常常袭击中国沿海地区,给百姓带来巨大的伤害和恐惧。而戚继光作为一位忠诚的明朝将领,严于律己,善于治军,深

  • 李时珍著《本草纲目》

    早在明朝万历年间,中国的药学界迎来了一位杰出的人物——李时珍。他以其医学造诣和文学才华而闻名于世。其中,《本草纲目》是他最重要的成就之一。《本草纲目》是一部关于中草药的巨著,共有五十二卷,收录了我国所有已知的草本植物、动物、矿物等共计189

  • 秀美江南多文士

    江南地区是中国的一个著名地域,以其秀美的山水景色和众多的文人而闻名于世。在这片土地上,诞生了许多杰出的文士,他们以其才华横溢和独特的艺术创作风格影响着整个中国文化的发展。江南地区的秀丽风光被誉为"人间仙境",这里拥有迷人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历

  • 海瑞冒死谏皇帝

    在明朝的历史上,海瑞是家喻户晓的名字。他是一位勇于直言的官员,以他的正直和勇敢而闻名于世。他生于一个普通人家,但凭借自己的才能和努力进入官场,成为了明代成功的官员之一。然而,有一次,海瑞却陷入了一个生死存亡的危机,因为他冒死谏言皇帝。当时,

  • 于谦保卫北京城

    于谦保卫北京城北京,这座充满历史与魅力的古都,是中华民族的象征。然而,在某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一场威胁着北京城安全的危机即将到来。这是一个普通的夜晚,人们安心休息,却不知道一场灾难即将来临。就在这时,于谦,一个平凡却充满正义感的年轻人,正在

  • 郑和远航下西洋

    郑和远航下西洋在明朝成化年间,郑和是一位伟大的航海家。他带领着庞大的船队,踏上了横渡大洋的旅程。他的目的地是西洋,也就是今天的非洲和印度洋地区。郑和出生在中国云南一个富裕的家庭中,并且自小展现出了对航海的狂热爱好。他在年轻时加入了中国皇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