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故事>父亲的“三碗粥”

父亲的“三碗粥”

收录日期:2025-08-08 05:57:08  热度:10℃

小顾的父亲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对待庄稼表现出了超乎寻常的珍惜和敬畏。但是有一件事,却让小顾很不理解。

每次收完庄稼后,父亲总会在地里留下一些干瘪的稻谷。刚开始,小顾以为是父亲不小心遗漏的,便提醒父亲。父亲却说:“别管了,让它们留在那儿吧。”后来小顾才明白,那些干瘪的稻谷是特意给鸟雀留下的,是它们安全过冬的保障。

父亲精于劳作,庄稼常常能获得大丰收。有一年,邻省因天灾粮食歉收,一些人不得不外出谋生计。那段时间,父亲总会在院子外面挂一个竹篮,篮子里面有时放着两个馒头,有时是两块红薯,或者是几个窝窝头。

“把食物放到外面不怕别人偷了去吗?”小顾疑惑地问。父亲摇摇头,笑着说:“为了填饱肚子而伸手的,那不算偷。我们把食物放在外面,就是为了能让过路的外乡人填一填肚子,如果能吃饱饭,谁愿意背井离乡呀!”有一次,小顾透过窗户看到一个衣衫褴褛、风尘仆仆的路人拿出了篮子里的馒头,狼吞虎咽地吃完之后,朝着他家的房子深深地鞠了一个躬。

如今,父亲年事已高,他告诉小顾:“人要活得善良一点、大气一点。假如人生有三碗粥,一碗自己吃,一碗给家人亲友吃,剩下的那一碗要分给那些与你毫不相干的路人吃。”

父亲的“三碗粥”,不仅仅是出于善良和爱心,更是一种人生境界。

猜你喜欢

  • 和推磨有关的奇案

    你见过推磨吗?过去,富裕人家的磨一般用牲口来推,而穷人家则需要靠人力来推,推磨时间长了,人就会头晕,我国西南地区的人发明了一种木制的“丁”字形工具,叫做磨担钩,借助这种工具,推磨人可以站在原地不动,只需推动磨担钩就可以使石磨动起来,今天讲的

  • 人算不如天算

    诡异失火这天早上,县令冯文龙刚吃过早饭,就见仆人慌慌张张前来禀报:“老爷,出大事了!昨晚邱老先生去世了。”“什么?”冯文龙一震。这邱老先生是个满腹经纶的老秀才,平日里和冯文龙谈诗论文,两人很是投缘。此刻听得如此噩耗,冯文龙不由惊得目瞪口呆,

  • 灵丹妙药

    民国初年,重庆有个做丝绸生意的大老板,名叫康财旺。他身高只有一米六,体重却有两百五十斤,所以,虽然才五十出头,行动却非常笨重迟缓。这天晚饭后,康老板躺在阳台的凉床上吹着电扇乘凉。女佣王妈给他端来一盅凉茶,康老板刚呷了一口,就“扑”全喷了出来

  • 刀剃吊冬瓜

    何小九自幼丧父,村民都很照顾他,但小九娘看得更远些:村民虽然心善,管得了一时管不了一世。这天小九娘就对小九说:“你去学剃头吧。”于是小九被送到赵一刀那里学剃头。这赵一刀能耐了得,听说以前在王府里给贵人剃头,后来大清国亡了,他就自立门户,专门

  • 乱世择婿

    崇祯末年,吴三桂带着清兵入关,南下攻打李自成,李自成战败退出北京。一时间,战乱四起,难民如同潮水般从北方向南方涌来。归州县的南北要道上,聚集了成千上万的难民,这些难民没钱买吃的,只好乞讨度日,大户人家门前经常人满为患。可奇怪的是,没有一个难

  • 悬壶济世“清明根”

    每逢清明,广东北部山区的人们除了扫墓祭祖,还有一个非常奇特的风俗。大人们让家里的小孩子上山找一种草,将草连根拔起后洗干净,只嚼它的根。这种草的根很嫩,味道甘甜,小孩子们个个嚼得有滋有味,当地人管这种草叫清明根。相传,古时候,岭南梅山县一个偏

  • 巧用“岁币”

    公元1004年初秋,一队人马押运着大量的丝绢、茶叶和白银,出了古北口,进入了燕山腹地,缓缓北行。带领这队人马的使节正是在澶州城下让契丹人闻风丧胆的大将马知节。副使节是曹利用,就是他代表北宋与契丹人签订了让北宋臣民蒙羞的澶渊之盟。他们这次说是

  • 千古缠绵夜交藤

    太行山上到处长着一种药材,有秧有根,秧叫夜交藤,根叫何首乌。夜交藤像红薯秧一样,能扯几尺长,但每株何首乌上面只长两根藤秧,不是一个往南扯,一个往北扯;就一个向东长,一个向西长。奇怪的是这两根藤秧白天往两个方向生长,到了夜里,便渐渐靠拢,头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