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故事>邓亚萍的励志故事

邓亚萍的励志故事

收录日期:2025-08-08 11:11:31  热度:12℃

邓亚萍是乒乓球历史上最伟大的女子选手,她5岁起就随父亲学打球,1988年进入国家队,先后获得14次世界冠军头衔;在乒坛世界排名连续8年保持第一,是排名世界第一时间最长的女运动员,成为唯一蝉联奥运会乒乓球金牌的运动员,并获得4枚奥运会金牌,其中包括单打和与乔红组合的双打。

童年的邓亚萍,因为受当时体育教练父亲的影响,立志做一名优秀的运动员。但是她个子矮,手脚粗短,根本不符合体校的要求,体校的大门没能向她敞开。于是,年幼的邓亚萍跟父亲学起了乒乓球,父亲规定她每天在练完体能课后,必须还要做100个发球接球的动作。邓亚萍虽然只有七八岁,但为了能使自己的球技更加熟练,基本功更加扎实,便在自己的腿上绑上了沙袋,而且把木牌换成了铁牌。

对一个孩子来说,这是多么难能可贵!这不但要使身体备受煎熬,心里方面也要承受巨大的压力。小小的她,每闪、展、腾、挪一步,都可以用举步维艰来形容!

腿肿了!手掌磨破了!——这是家常便饭!但他从不叫苦,不喊累!负责训练的父亲,有时心疼得掉眼泪!付出总有回报,由于邓亚萍的执着,10岁的她便在全国少年乒乓球比赛中获得团体和单打两项冠军。

进入国家队后,邓亚萍都是超额完成自己的训练任务,队里规定上午练到11时,她就给自己延长到11时45分,下午训练到6时,她就练到6时45分或7时45分,封闭训练规定练到晚上9时,她练到11点多。邓亚萍为了训练经常误了时间,她就自己泡面吃。

在队里练习全台单面攻时,邓亚萍依旧往腿上绑沙袋,而且面对两位男陪练的左突右奔,一打就是2小时!在进行多球训练时,教练将球连珠炮打来,邓亚萍每次都是瞪大眼睛,一丝不苟的接球,一接就是1000多个。

每一节训练课下来,汗水都湿透了邓亚萍的衣服、鞋袜,有时甚至连地板也会浸湿一片,不得不换衣服、鞋袜,甚至换球台再练。长时间从事大运动量、高强度的训练,从颈到脚,邓亚萍身体很多部位都是伤病。为对付腰肌劳损,她不得不系上宽宽的护腰,膝关节脂肪垫肿、踝关节几乎长满了骨刺,平时只好忍着,实在痛的利害了就打一针封闭,脚底磨出了血泡,就挑破它再裹上一层纱布接着练。就算是伤口感染,挤出脓血也要接着练。

邓亚萍的出色成就,改变了世界乒坛只在高个子中选拔运动员的传统观念。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也为邓亚萍的球风和球艺所倾倒,亲自为她颁奖,并邀请她到洛桑国家奥委会总部做客……

猜你喜欢

  • 反抗

    徐龙海再次喝了一杯水,这已经是第六杯了,摸摸肚皮已经溜圆了,像一个鼓胀的皮筏,撑得他隐隐作痛。他试着用尽全力攥紧拳头,可是筋骨好像被灌了铅,疲惫不堪,软弱无力。他再一次把刀子在磨刀石胡乱的磨了一通,身体不断的冒出冷汗,让他有些晕厥。他的心理

  • 哥们儿

    张国庆和李国庆是同村,又都是1949年10月1日这天出生,至于时辰谁前谁后,那时两家都没有钟表,这就说不清了。不过俩人都称对方为哥,表面上像是一对好兄弟,可心里头却有着一股互相争强斗胜的劲。张国庆家里条件不错,父亲在外边工作,爷爷一直在村里

  • 家事之故土

    从定居在双鸭山的玉财弟弟口中得知,对自己情深意切的叔叔虽然已经作古了,但婶婶还健在并一直居住在北票,同时弟弟还告知了在老家依然能够找到父母双亲的坟墓,大哥姚少华——也就是我的岳父从此心猿意马。可是少华老爷子为什么久久未能成行,为什么许多年都

  • 免费188

    那天杨蕾到Q县采访,她在县城下车后已是11点半了,因为早上走到匆忙,没来得及吃东西,再加路途颠簸,早已饥肠辘辘。下车后杨蕾的凤目往周围一扫描,看到了不远处有个“188饭馆”便走了进去。坐下后,看了看菜单,要了份水饺。吃水饺省时,她还要赶路,

  • 家事之南下

    上回说到,当姚玉财拿到他大哥捎来的皮袄后睹物思人,他执拗地认为那皮袄一定就是大哥的遗物,鉴此他以为大哥一准不在人世了。任凭亲属劝导、开释,任凭大哥姚少华得知此事后寄信慰藉,玉财就是认死理到九牛二虎也拉不回头的地步。万般无奈之下只能向组织上说

  • 用车

    周天一被‘诚信食品公司’聘去任副总经理,主要负责食品加工销售工作,公司里有货车、小轿车大小八辆,上任时,总经理没有给他专门配车,只是说有事现叫车就可以,并告诉周天一如遇有急事,公司的车忙不过来时,他的座驾特赦周天一可以坐,但必须先向他请示。

  • 阿P送礼

    阿P又一次下岗了。熟悉阿P的人都知道,阿P的亲哥哥在县城里是个不小的官,而亲嫂子的哥哥更是在市里当着大官。在这样的大树底下,他阿P会下岗?说给谁听谁也不信。但他阿P确确实实下岗了。而且,这次是第4次下岗。阿P第一次下岗,才25岁。企业倒闭了

  • 到底谁倒霉

    老张头是一个粮油厂的质检员,前两天高高兴兴地去上班,在厂布告栏里意外看到了一张下岗通知单,上面赫然印着自己的名字,老张头以为自己看错了,使劲揉了揉眼睛,仔细看了看,没错,是自己的名字,顿时心里凉了半截。原来,厂里新来了两个大学生,负责质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