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故事>博兴老粗布

博兴老粗布

收录日期:2025-08-08 06:18:58  热度:8℃

今天,《董乡文学》编辑和作者,来到了博兴县顾家村。

这里是全国最大的老粗布生产基地。这里生产的老粗布,不仅在数量上远远领先于其他地区,在品质和花色上也独具特色。

一走进博兴县顾家村老粗布园区,就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整齐宽阔的街道,街道两旁,都是大大小小的店铺,走进店铺,里面陈列的都是老粗布制品。什么老粗布床单、老粗布被罩、老粗布枕套、老粗布睡衣、老粗布唐装、老粗布衬衣……琳琅满目,品种齐全。有的还把古老的工艺,融入了现代理念,什么老粗布欧版、老粗布韩版、粗布婚庆刺绣、粗布豪华四季毯、粗布凉席、老粗布礼盒……还有专门为儿童缝制的玩具:布老虎、小猪、小羊等等,真是应有尽有,无所不有。

老粗布,又名老土布,是几千年来劳动人民世代延用的一种纯棉手工纺织品,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和鲜明的民族特色,它所具有的纯棉质地、手工织造、民族图案、古老民间工艺等特点显的尤为珍贵。在当代人追求绿色、环保的同时,与人们关系密切的衣、食、住、行中的服装和床品,老粗布又得到人们的推崇.

一提起博兴老粗布,还有一段美丽的传说。

相传,董永和七仙女结婚以后,看到家乡土地肥沃,适用于种植棉花,她偷偷来到天宫,跟着织女学习纺花织布。学会了以后,她又回到人间,临走,织女还送给了她一把神梭。

七仙女回到人间,她夜以继日,把棉花纺成线,织出了第一匹布,她还手把手地教着当地的妇女学习织布,在七仙女的带领下,人们过着男耕女衣食无忧的生活。老粗布的纺织技术,一直流传到现在。

人们为了纪念七仙女,把故事编成歌谣,到处传唱:“此布只应天上有,仙女传艺到千乘”。

我们走进一家店铺,老板是一个六十多岁的老人,看到我们来,非常热情。当我们问起老粗布的纺织情况时,打开了他的话匣子,便滔滔不绝的讲起来。

他告诉我们,手织粗布产品的织造工艺极为复杂,从采棉纺线到上机织布经轧花、弹花、纺线、刷线、作综、闯杼、吊机子、栓布、织布、等大大小小几十道工序。

为了织出绚丽多彩的图案,都需要不同的织法,比如平织、斜织、四叶织、压花、挑花。每道工序里还有很多子工序,手织布的图案意境,是靠各种色线交织出各种各样的几何图形来体现,通过抽象图案的重复、平行、连续、间隔、对比等变化,形成特有的节奏和韵侓,它反映生活的形式是曲折的、间接的,因而更具有艺术魅力。

老人说到这里,他把老粗布制品,一样一样的拿给我们看。他一边放着还一边介绍:“这是凤凰戏牡丹花,这是喜鹊登梅……”

鸟兽虫鱼,花草树木,样样俱全,我们看了赞不绝口。

老人看了看我们大家说:“我们顾家老粗布,绿色天然、环保健康、质地柔软,透气吸汗,手感厚实、肤感舒适、冬暖夏凉、抗静电,防螨止痒、不倦边、调节新陈代谢、有效防御紫外线等特点,成为当代人追求的新时尚。”

“是啊,的确,老粗布是送礼的佳品,大家都非常喜欢,你一天能挣多少钱?”我问。

老人笑了笑说:“这里以前主要采用的是家庭作坊式的生产,都是手工纺织,花样也少,多数为农村家庭妇女农闲作为补贴家用的一种经营活动,几乎家家户户都有织布的设备和加工具。现在生产销售都已经步入规范化流程。这里的老粗布主要是讲究品质、突出个性,质量较好,品价格低廉,主要面对批发市场的需求。除了工人的工资外,一天挣个千儿八百的不成问题,你看看我们这里,家家户户无闲人,已经形成了规模,每天都有很多顾客来订货,不光在国内,连外国人都看好了我们这里的老粗布,他们也经常来购买。现已发展到上千个花色品种,出口东南亚欧美等多个国家和地区,被国外称为“绿色纺织品”,过去连想都不敢想,只是一个梦,现在好梦成真了。”

老人说到这里,脸上露出了自豪的微笑。

我们走出了他的店铺,他送我们出来,笑着对我们说:“欢迎你们有时间再来!”

我们走出了很远,看到他还在向我们招手。

顾家人啊,就像这老粗布一样:忠厚、朴实、热情。

猜你喜欢

  • 年前“一坨屎”

    记得有一年,冬天特别冷,小姨刚结婚不久,家里比较困难,养两头猪和几只鸡准备过年的时候能卖个好价钱,能改善改善生活现状。那天夜里,天很冷,一家人晚上睡的也早。睡到半夜里,小姨父迷迷糊糊中听见后院里有响动,刚开始以为是猪在拱门,就没在意,但是听

  • 我听美女讲故事

    春节刚过,刘文便决定跟周围的弟兄学学,从网上淘个美女,给自己平淡无奇的生活增添点刺激。刘文在市文联上班,时间宽裕,工资不菲,捏造事实煽情忽悠本是拿手好戏,这几年老老实实呆在办公室搞了几个所谓的政府精品工程,原以为大家会对他刮目相看,谁知今年

  • 傻三姑爷传奇——吃饭

    又是一年芳草绿,又到了傻三姑爷给老丈人拜年的日子。自吃柿子出了洋相后,三姑娘想了一个办法,用绳子拴上丈夫的辫子,并约好三姑娘在窗户外面,拽一下绳子,三姑爷就吃一口菜,拽一下绳子就喝一口酒。可是,三姑娘突然尿急,就在绳子的这一头拴上了一块骨头

  • “胡两刀”与“阎王爷”

    市第一医院有个外科医生姓胡,手术做得干净利落,在医院内部有个外号叫“胡一刀”,不过后来,这个外号叫病人背地里给改成了“胡两刀”,慢慢就流传开了。原来,这胡医生医术虽不错,人品却差点,大家都说他手里好比握着两把刀,一把刀割的是病人的肚皮,一把

  • 丢老脸到家了

    小二怎么也没想到,这回可把脸丢到家了。昨天小二被公布提了副科长,同事们非得让小二请客。小二一想也是,以后得把关系弄好,打好群众基础关系,争取再上一个台阶,可是小二没想到,这回却把脸丢到家了。小二订好包房,告诉了同事们。偏巧这个时候小二家里来

  • 便宜没占着

    小二那会儿刚从学校毕业参加工作,还很单纯,头脑也简单了点,闹出不少笑话。那时他分到了毛纺厂,毛纺厂女工多,男工少,男工就像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大熊猫一样。小二初来乍到的,虽然像大熊猫一样珍贵,但也不敢支愣膀子,看人家干什么他就干什么。就是到食堂

  • 谁的道行更高

    和妻子小兰拌了两句嘴,贾小强便像小孩子一样又要赌气地离家出走了。临出门时小兰对他说:“你可以走,但我可告诉你,这回我绝对不会再像以往那样,三番五次地给你说好话求你回来了!”贾小强把脖子一梗:“这可是你说的,咱看到底最后谁求谁!”贾小强虽然嘴

  • 千万要看倒车镜

    云光最近买了一辆新车,想到自己是个新手,没什么开车经验,便向老张请教。老张是公司的老司机,有十几年的驾龄,什么阵势没见过,经验十足。云光说了来意,老张摸着下巴,皱着眉头想了想,咬着牙丢下一句话:“就一句话――倒车的时候千万要看倒车镜!”这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