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故事>金庸的不了情

金庸的不了情

收录日期:2025-08-07 10:53:03  热度:5℃

遇见夏梦那一年,金庸33岁。那时的他,已经是名满香江的才子。而24岁的夏梦,是香港长城电影制片公司首席女演员。

金庸与夏梦的缘分,始于银屏。由于撰写影评,金庸与长城电影制片公司的影人熟识。夏梦作为当时炙手可热的明星,几乎主演了当时所有叫座的影片。银幕中的美丽身影引起了金庸的注意。渐渐地,夏梦走进了金庸的梦中、心里。只要是夏梦的作品,他每一部都会去看。他搜集她每一部电影的宣传海报,贴满了房间的墙壁。

金庸想,如果能接近夏梦,那该有多好。机会终于来了,1957年,长城电影制片公司聘请编剧,这个消息无疑令金庸兴奋异常。他几乎是第一时间就接手了这份工作。在电影公司里,他工作非常卖力,两年的时间,创作了很多电影剧本——《不要离开我》、《午夜琴声》、《三恋》等,之后,还学习做导演。他和夏梦合作的第一部电影是《絕代佳人》,金庸特意为她而写。影片上映后,轰动一时,这部电影成了“最昂贵的情书”。

1959年,他更为夏梦量身打造了电影《王老虎抢亲》。那段朝夕相处的时光,对于金庸来说,想必是终生难忘。她和他聊剧本,聊电影,聊人生……金庸很有才华,是名副其实的才子,两人之间总有说不完的话题。夏梦的一颦一笑,一一印在他的脑海里。夏梦,慢慢被这个男子的热情所感染,工作之外的交流与沟通也多了起来。

金庸和夏梦应该是很相配的。一个才子,一个佳人,他是导演、编剧,她是演员。只可惜,三年前,夏梦已经嫁做人妻。她是对爱情极为忠贞的女子。对金庸,她抱有欣赏与仰慕,但始终保持着适当的距离,不远不近,不冷不热,适可而止。她是聪明的女子,他的良苦用心,他的爱慕之意,她不会不知。不是不为所动,她非常仰慕金庸的人品才学,然而,她亦明白,她不能背负骂名,贸然接受金庸的爱。今生今世,自是有缘无分。

金庸和夏梦仅有过一次约会,是在街角的一家咖啡馆。意外的,夏梦接受了金庸的邀请。那一晚,两个人相对而坐,桌上的烛光影影绰绰,映衬出她脸部好看的轮廓,朦胧而美好。借着那杯温热的咖啡,金庸倾吐了埋藏在心底的话语。夏梦没有躲闪,没有慌张,面容沉静,她-直都在等这一天的到来。长久的沉默后,她说:“今生今世难偿此愿,也许来生来世还有机会……”

一丝不经意的叹息。这一天,金庸发现,他和夏梦之间终究是不可能。爱情,不仅需要对的人,还需要在对的时间相逢。

1959年,金庸离开了工作两年的长城电影制片公司,创办了《明报》。他对夏梦的一往情深,并没有随着他的离开而结束。他依旧时时关注着夏梦,以合适的身份扮演一位守望者。《明报》创办不久,夏梦出国旅游过一段时间。金庸特意在报纸上开辟了一个专栏——“夏梦游记”,追踪夏梦的行程,报道她在旅途中的点点滴滴。

1967年,夏梦退出影坛,告别了17年的演艺生涯,随丈夫移民加拿大。在她离开之际,金庸在报纸上一连几天报道此事,刊载在头版头条的位置。他还为此写了长篇社论《夏梦的春梦》献上祝福——“对于这许多年来,曾使她成名的电影圈,以及一页在影坛中奋斗的历史,夏梦肯定会有无限的依恋低回,可是,她终于走了。这其中,自然会有许多原因,在我们的想象之中,一定是加拿大草原的空气更加新鲜,能使她过着更恬静的生活,所以她才在事业高峰之际,毅然抛弃一切,还于幽谷,遁世独立,正是‘去也终须去,住也不曾住,他年山花插满头,莫问奴归处。’我们谨于此为她祝福。”他把爱意遮掩得浅浅淡淡,不动声色,看上去似乎合情合理,然而,了解此段情缘的人,无不为之动容。

年华似水,匆匆流逝。多少情缘,经不起岁月的打磨,早已轻描淡写。他对她追随的目光,却从未停止过。她是他笔下古灵精怪的蓉儿,不食人间烟火的小龙女,清丽脱俗的王语嫣……

猜你喜欢

  • 命运女神往往会敞开新的大门

    1943年罗伯特·梅里尔来到纽约夜总会的一个俱乐部,也就是位于一个小街、名叫马丁尼克的俱乐部试唱。薪水一个星期150元,对于初涉社会的罗伯特来说,这可真是个大数目。那是罗伯特第一次试唱,他求职若渴。老板很喜欢罗伯特的声音,想立刻雇佣他,但节

  • 面试的故事

    有一家大公司要招聘一位市场人员。丰厚的薪水和良好的福利待遇吸引了不少报名者。应聘的条件除了其他基本要求外,还要有一定的口才。许多人跃跃欲试。经过笔试和面试,留下了3个人进入最后的测验。第一个应聘者一进来,就看到面前坐着集团的总经理,他在商场

  • 狮子和大象

    有一天,素有森林之王之称的狮子,来到了天神面前:“我很感谢你赐给我如此雄壮威武的体格、如此强大无比的力气,让我有足够的能力统治这整个森林。”天神听了,微笑地问:“但是这不是你今天来找我的目的吧!看起来你似乎为了某事而困扰呢!”狮子轻轻吼叫了

  • 难解的结

    古罗马时代,一们预言家在一座城市内设一了一个奇特难解的结,并且预言,将来解开这个结的人必定是亚细亚的统治者。长久以来,虽然许多人勇敢尝试,但是依然无人能解开这个结。当时身为马其顿将军的亚历山大,也听说了关于这个结的预言,于是趁着驻兵这个城市

  • 苦恼的小和尚

    寺庙里有个小和尚,他的工作就是负责每天早上清扫寺庙院子里的落叶,只是这些,就需要花费许多时间。尤其是在秋冬之际,更让小和尚头痛不而。他竭力思考,每天都在想办法,而且还讨教庙里的师兄弟:怎么让自己轻松些。后来,这件事让住持知道了,住持就找他谈

  • 苦难与不幸

    在一小区的楼群里,住着两位很特别的人,33号住着一位年轻人,左邻32号是一个老人。老人一生相当坎坷,多种不幸都降临到他的头上:年轻时由于战乱几乎失去了所有的亲人,一条腿也在空袭中不幸被炸断;“文革”中,妻子经受不了无休止的折磨,最终没能和他

  • 换票

    有两个乡下人准备外出找工,他们一个买了去纽约的票,一个买了去波士顿的票。到了车站,打听后才知道纽约人很冷漠,指个路都想收钱;波士顿人特别质朴,见了露宿街头的人会特别同情。去纽约的人想,还是波士顿好,换不到钱也饿不死,幸亏车还没到,不然真掉进

  • 三个人与一只蜘蛛

    一保蜘蛛在断墙处结了网,把家安了下来,但是,它的生活关没有安宁,因为它常常会遭受风雨的袭击。又是这么天,大雨来临,它的网又一次遭受劫难。大雨刚过,这只蜘蛛向墙上支离破碎的网艰难地爬去。由于墙壁潮湿,它爬到一定的高度就会掉下来。它一次次向上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