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故事>元将汪德臣简介 汪德臣是怎么死的?

元将汪德臣简介 汪德臣是怎么死的?

收录日期:2025-08-08 04:04:51  热度:10℃

汪德臣生活的年代,本就是夺过对峙,战争频发,社会动荡的时期,加之他又出生将门,见惯了杀伐征战之事,耳濡目染之下军事素养得到一定的培养。自幼受家庭环境之故,学习骑射本领,多有过人之处。

汪德臣十三岁的时候,其父汪世显投降蒙古帝国,受蒙古皇子阔端赏识。因为父亲的关系,汪德臣也受到阔端重视,十四岁的时候,即派遣他去上都觐见窝阔台大汗,最后得窝阔台赐名田哥,随侍皇太子身边。后来放在阔端王府中,受到蒙古贵族的培养和训练,武艺提高,侍太子游猎,矢无虚发。

十七岁之后回到父亲身边,跟随父亲一起出征四川,此后开始展露其在军事上的才干。

1243年,汪世显病逝,汪德臣虽为次子,但是因为其才能出众,最后受命承袭父爵,佩虎符,统领总帅府所辖各军,当时他只有二十一岁。

1246年,为彻底牵制南宋兵力,蒙古帝国再次向四川进军,并且增强不少兵力,汪德臣因此再次入川,一直到忠州、涪州一带。后来因为窝阔台汗去世,蒙古诸王陷入权利争斗中,攻打宋朝的步伐暂缓。

宪宗即位之后,汪德臣入朝觐见,换赐新符印,使仍任原职。因为权利更换的原因,南宋乘机加强防守并出兵北伐。针对这一情况,汪德臣奉旨修复攻蜀战争中毁坏的沔州城城垣、房屋,部署官属,增强防御,做好了打持久攻防战的准备。

1252年,汪德臣跟随都元帅太答儿出兵攻掠成都等地,随后围攻嘉定,被南宋名将余玠击退。

1253年,忽必烈进兵大理,道出临洮,特召德巨入见报告利州建城事,视为攻蜀大计。汪德臣请求免徭役,减课税,运粮、屯田以充实利州贮备,并且建城防备,以弟良臣为巩昌军帅,领兵屯利州嘉陵江南为外卫。

1254年,蜀中大汗,嘉陵江水位下降,粮食难以维计。当时一些蒙古将领建议弃城而走,汪德臣否定了这个建议。为了稳定军心,他将自己的战马杀掉,分给士兵,随后率军奇袭嘉川,得军粮二千余石。后又进攻阴平等地,破吕达一部,又获粮五千石。等到水陆交通恢复之后,军饷遂丰绰有余,招降各地流民种田。

后来汪德臣先后击败南宋新任四川安抚制置使余晦、统制甘润、宋将焦远,使苦竹陷于包围圈之内。在汪德臣恩威兼施之下,原南宋苦竹守将南清投降汪德臣。只不过后来南清北上朝见大汗,他的部下杀其家属,苦竹复归于宋。为了尽快拿下成都,蒙哥命汪德臣尽快拿下苦竹,汪德臣对苦竹发动总攻。

苦竹攻克之后,蒙哥召集诸王及各路大将,在阆州行在举行军事会议,重新部署了伐宋军事。蒙哥御驾亲征,前往攻打钓鱼台。

看到钓鱼台,想来大家都十分熟悉了,没错这个地方就是蒙哥汗的埋骨之地。正是因为贸然进攻钓鱼台,蒙哥在这里丢了性命,汗位最后才落到忽必烈的手中。也是因为忽必烈调转矛头,北上夺位,才给了南宋残喘的机会。

而汪德臣在这一战中,被宋军激怒,再次指挥军队日夜进攻,以图迅速破城。后来他在攻打城池之时,城内轰然一炮,飞石击中头部,伤重不起,遂死于军中,时年三十七岁。

汪德臣的去世,让蒙古军队军心动摇,蒙哥下达撤军命令,其长子扶灵而归。不久蒙哥也因此战去世,汗位落到忽必烈手中,历史翻开了新的篇章。

猜你喜欢

  • 写满尊严的人生

    上世纪50年代,曾传出一条轰动美国的新闻:两名驾驶战斗机参加大西洋军事演习的军人,因为飞机出现故障,紧急降落在一座无名海岛上。当他俩惊魂未定地钻出飞机时,突然发现了一个上身赤裸腰间仅系一块麻布的男人,而且是个白种人。飞行员试着用英语和他交谈

  • 人生需要一个容器

    一懒人整天抱怨上天没让他出生在豪门之家,愤怒于大千世界没给他一席发财之地,甚至痛恨财运之神偏心,一直没让他发大财。绝望之下,懒人想尽一切办法,找到了山上的大师,并将内心的不满一股脑儿全都倒给了智者,期望他能给自己指明一条能迅速发财致富的道路

  • 接受你看不惯的一切

    曾经有一位柔道冠军在教学生时说过这样一句话:要像杨柳一样柔顺,不要像橡树一样挺拔。”生活中,我们可以在不可避免的暴风中弯下身子,也可以因强烈抗拒而被摧折,这都取决于你自己的选择。但是,要明白的是,只有学会接受,你才能以一种宛如行

  • 生气不如争气,翻脸不如翻身

    哲学家康德曾说:生气是拿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在我们的生活中,每个人都会经历许许多多的磨难,家庭上的、工作上的、爱情上的,谁能说自己一辈子不会遇到这些呢?当我们因这些问题一遍一遍地折磨自己时,何不试着绕开它,去做个聪明的人,做一

  • 为爱长大

    刚上大学时,为了多修学分,感兴趣的和不感兴趣的课程我选修了许多,这才有机会上了一堂足以影响我一生的课。那时,作为新生,同学们都不同程度地放纵着自己,有的开始谈恋爱,有的夜不归宿上网消遣,有的背起一只大挎包,到各校兜售廉价的日用品。大家好像都

  • 认同自己,认真地欣赏自己

    黑格尔说:世界精神太忙碌于现实,太驰骛于外界,而不遑回到内心,转回自身,以徜徉自怡于自己原有的家园中。”世界上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人,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在我们身上有许多与众不同、甚至优于别人的地方,这是每一个人值得骄傲的地方。

  • 男孩与死驴

    一个城里的孩子移居到了乡下,从一个农民那里花了100美元要买一头驴,这个农民接过钱同意第二天把驴牵给他。第二天农民来找男孩,说驴子死了,钱也花光没法退了。男孩就让农民把那头死驴给了他。几天后,农民遇到了男孩,问他是如何处置死驴的。男孩说:我

  • 心灵的蜡烛 照亮心房

    亨利是个商人,人过中年,事业上却不尽如人意,屡屡受挫,因此情绪十分低落,常常无端地发脾气,抱怨别人欺骗了他。终于有一天,他对妻子说:这个城市令我失望,我想离开这里,换个地方。”无论朋友们如何相劝,都无法改变他的决定。亨利和妻子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