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故事>没有爱情也可以

没有爱情也可以

收录日期:2025-08-07 19:51:37  热度:9℃

鲁迅先生曾冷静发问:娜拉出走后怎样?他的提问有现实意义,“五四”前后,很多女性忽而觉醒,离异、逃婚者有之,离家出走者有之,但在当时的大环境下,离开家,就能走向光明吗?

似乎是为了给这个问题一个答案,数年之后,呼兰小城里一个名叫张荣华的姑娘,像娜拉一样拒绝了被掌控的命运,离开生活了19年的家,去异乡,走异路,寻找新的可能。

也许是因为张姑娘才情卓然,她没有再回去,也没有堕落,还成了作家。只是那一路尝尽艰辛,被遗弃、遭家暴,经受各种困顿羞辱。31岁那年,她病死在香港,至死不甘地说:“我一生中最大的痛苦和不幸,都是因为我是一个女人。”

对,张姑娘就是我们熟悉的萧红,她印证了鲁迅的说法,在一个男权至上的社会里,女人单方面的勇气,无济于已经确定的命运。然而,世态芜杂,案例繁多,在萧红拎起箱子关上家门的20多年前,也有一个女子,逃出了让她倍感窒息的家,走出了一片新天地。

那个女子名叫吕碧城,安徽旌德人,父亲曾任山西学政。吕碧城12岁那年,父亲去世,两个异母哥哥都早逝,家中没有男嗣,吕家的财产因此为族人觊觎。他们甚至将吕氏母女囚禁,后来在官方的干预下,吕氏母女获得自由,但光景已经大不如前。

吕碧城10岁时,与同乡汪家定亲。按照戏剧里的逻辑,订婚的人家,若有一方家道中落,另一方必然会嫌贫爱富地悔婚,通常是女方嫌弃男方。可到吕碧城这里却颠倒过来,汪家见吕家今非昔比,老实而不客气地提出退婚。

这种单方面的毁约,是一种羞辱。许多年后,吕碧城的同乡胡适之对包办婚姻虽多有腹诽,但怕伤了母亲的心之外,更怕毁了一个女孩的幸福,他放弃了异国恋情,迎娶了“村姑”江冬秀。按照这个说法推想,吕碧城算是被毁掉了,注定要在同乡人的冷眼与白眼里,过她万劫不复的一生。

但吕碧城是不肯认命的,好在命运也肯帮她。她有个舅舅叫严朗轩,当时任塘沽盐课司大使,吕夫人便携带女儿投奔兄弟而去。虽然严朗轩不过是八品小官,但相对于安徽老家,塘沽更得风气之先,能够跃身到一个更大的天地。

她在塘沽生活了7年。1903年,严朗轩官署里有位方秘书的太太要到天津去,吕碧城想要随行,看看有无深造的机会。严朗轩大为光火,那时还是光绪年间,一个女孩子要外出就学,让这个当小官的舅舅实在难以理解。倔强的吕碧城没有被舅舅的怒火吓住,在秘书太太离开的第二天,她不辞而别,一个人来到了火车站。

光绪二十九年的一天,吕碧城一个人出现在火车站,没有娜拉的箱子,甚至连买车票的钱都没有,靠逃票上了火车。还好,在车上,她遇到了贵人,天津“佛照楼”旅馆的老板娘。老板娘与她一见如故,不但帮她买了车票,还把她带到自己家里。

到达天津的第一晚,吕碧城便给住在《大公报》报馆的方太太写信,这封信,凑巧被《大公报》的总理英敛之看到。吕碧城那一纸飘逸的字迹首先入了英敛之的眼,她的才情让他遥生好奇和怜惜之心。他和妻子一道拜访了她,将她接到《大公报》报馆。那晚,这对比吕碧城大了十几岁的夫妇,和这个年轻的女子畅谈到深夜。

他们大概谈到了女权等话题,吕碧城当晚挥毫作了一首《满江红》。第二天,英敛之将这首词作发表在《大公报》上,还以夫人之名写了跋语,称之为“极淋漓慷慨之致,夫女中豪杰也”。他又将吕碧城推荐给严复、傅增湘、方若等津门名流,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带她出入于老男人饭局。当时的文化名流如铁花馆主、寿春庐主纷纷与她唱和,《大公报》“杂俎”专栏,几乎成了她和她的唱和者的私家花园。

这次离家出走,对于吕碧城真是一趟梦幻之旅,短短几个月,她就在天津成了名。那些文人们的酬唱也许还有对“萝莉”作家的隐秘情结,但秋瑾女侠作为同性也对她另眼相看。秋瑾本人也曾以“碧城”为笔名,一次拜访之后,她表示,此生不再用这个笔名,留给吕碧城专用。

无疑,英敛之是吕碧城最有力的幕后推手。人生得一知己足矣,何况这个知己,亦非凡人。他是《大公报》的创始人,有一番坎坷奇特的经历,当时他是文化名流,相貌堂堂,最难得的是,和妻子一向感情甚笃的他,几番交往下来,对她竟有了异样的感觉。

在日记里,英敛之自叹“怨艾颠倒,心猿意马”,而他那本来对吕碧城十分热情的妻子,也觉出几分异样。她为之伤感,居然要发奋进学,不落吕碧城下风。

萧红当即就爱上了“救了她”的三郎萧军。可是,从头到尾,没有资料证明,吕碧城对英敛之有过非分之情。

不但对他,她一生遇到的出众男子多矣,袁世凯的公子袁克文、李鸿章的孙女婿杨云等,都算是她广义上的男闺密,但她谁都没有爱上。她甚至认为,包办婚姻都好过自由恋爱,包办婚姻若不幸福,还可以归咎于父母;自由恋爱若是失败,其懊恼悔恨,远甚于包办婚姻。

严复曾说她:“心高意傲,举所见男女,无一当其意者……比平常士夫,虽四五十亦多不及之者……此人年纪虽小,见解却高。”

她自己则对朋友这样解释:“生平可称许之男子不多,梁任公(梁启超)早有妻室,汪季新(汪精卫)年岁较轻,汪荣宝尚不错,亦已有偶。张啬公曾为诸贞壮作伐,贞壮诗固佳,奈年届不惑,须发皆白!我之目的,不在资产及门第,而在于文学上之地位。因此难得相当伴侣,东不成,西不合,有失机缘。”

细看这段话,她其实看得上梁启超和汪荣宝,可见她并不是一个独身主义者,只是机缘不凑巧。有人非要问她袁克文如何,她淡然一笑:袁属公子哥,只许在欢场中偎红依翠耳。她与他是真朋友,所以看他倒比别人都清楚。

清醒孤高如吕碧城,“不遇天人不目成”,她不骗自己将凡人当天人。

因此,当那个呆子吴宓自说自话地为她写推介文章,盛赞她的才华之后,居然以须眉浊气去推想她的“剩女情怀”:“集中所写,不外作者一生未嫁之凄郁之情,缠绵哀厉,为女子文学中精华所在。”他以为的恭维,却是对她严重的冒犯,吕碧城拒绝与他见面,还怒斥他为无聊文人。

但她的决绝磊落,也让她失去了靠在哀怨上歇歇脚的机会。与爱无缘的一生,吕碧城做了太多事情,办女学、做生意、求学美国、游历欧洲,她不觉中以亲身经历证明:即便对于女人,爱情也不是人生的全部。作为一个女学的创办者,她的人生对于女人有更多的借鉴意义:是你自己,而不是别的人,决定你的一生最终会不会是一个泡沫。

若是遇不上,没有爱情也可以。

猜你喜欢

  • 过年放炮

    村长从镇上开会回来一脸苦闷,这又表决心有立军令状的,这回任务要是完不成可就惨了,这可怎么办啊?村长媳妇王婶看见村长一回到家就愁眉不展的就问是怎么回事,村长就把去镇上开会的事和王婶一一说过,王婶听后也感叹过年不让放炮这事可不好办啊!过年放炮是

  • 我的某大型超市打工回忆录

    前言:作者为上海郊区松江区的普通老百姓,此文为回忆多年前刚踏入社会工作的青涩经历,以下为正文:最近听说有上海又有一家E-MART关张了,不由得想起自己七年前在另一家生意非常好的某大型超市工作的经历,至今记忆犹新。写上来给大家分享。依惯例:有

  • “穷免医院”兴衰史

    我叫黄渊吉,是中山大学医学系的学生,专究心脏病。从我上小学起,爸爸就给我买郑渊洁的童话,我在里面曾经看到过一个细节:一个身患绝症的病人因为没钱被丢在了医院门口,郑渊洁在后面说:“医生是有治病救人的本领的,但这本领要在金钱的滋润下才得以发挥。

  • 难忘的一课

    年初二,老陈开着他的二手车搭着老婆和几个邻居到本地的风景区玩。景区里风景优美,春色盎然,游客众多。老陈怕挤,不随大伙游玩。他是常来的,就那么一些景物,早就看腻了。老陈在车上斜靠着小睡一会,昨晚与张扬他们玩麻将玩得太夜,感觉有点儿困。老陈将睡

  • 陆丽“唱戏”

    王家院子里聚了很多人。陆丽头上包着帕子,身上穿着几个毛衣外面再穿长羽绒服,她大声呼叫:“哎哟啊!幽芬俩口子把找打惨了。”她指着胸膛对众人说:“我这里面痛得难受。”她又指着自己的左脸说:“你们不要以为我这脸面上不红不肿,其实骨头里很痛。哎哟啊

  • 小山村他五婶

    五婶进村的那一天正好是冬至日,家家户户都忙活着用翻箱倒袋的面做扁食。当地人说的扁食就是水饺,这个带有南方味道的叫法不知为何在这个北方小村里被根深蒂固的坚持着。一把白面、一把黄面,有的还倒腾出芝麻、花生磨碎了掺和进去,和成颜色不明的面团。馅子

  • 卢聚的故事

    在广袤的昌潍大平原上,有座峡山,峡山东面,紧挨着两座小山,人称姊妹山,靠西的那座叫草山,靠东的那座叫鞋山,两山中间前怀里有条大沟叫洚沟,洚沟里有天然古洞十几个,地形复杂险要,易守难攻,很有名气。相传,战国时,伍子胥在这里屯过兵;明朝时,草寇

  • 完小有个王维江老师

    序:有一次,期中考试,正好王老师出差在外,他教的语文,由有别的老师替他监考、阅卷。那时候,我的学习成绩都保持在全班前两名,我很轻松的答完,提前半个小时就交上了试卷。当公布成绩的时候,我在三十四名同学中,居于中游。为此我好几天提不起精神来。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