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故事>别轻易把心打碎

别轻易把心打碎

收录日期:2025-08-07 22:58:49  热度:9℃

在美国印第安纳州的一个小镇曾经发生过这样一件事。

这天,人们吃完早餐,准备出门上班。刚走到大街上,所有的人都被眼前的一幕惊呆了,路面上满是碎玻璃。人们只能站在街道两旁,诅咒此刻已不知藏身何处的肇事者。政府紧急调集了数十名清洁工,花了近一个小时才将道路清理干净。令人意想不到的是,第二天早晨,碎玻璃又布满了大街,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第三天。

看来,是有人蓄意制造麻烦,警局迅速派出了调查组。

这天晚上,斯蒂夫警官悄悄蹲守在街道旁边的花坛里等待肇事者出现。就在他昏昏欲睡之际,一束刺眼的灯光突然射了过来,接着传来“轰轰”的加油声。伴着汽车的呼啸而过,路上立刻布满了玻璃碎片。斯蒂夫看清肇事者开的是一辆吉普车,车上装满了玻璃瓶。肇事者将吉普车后门打开,随着汽车的疾驶,玻璃瓶纷纷掉到地上摔碎了。

躲在暗处的斯蒂夫微微一笑,第二天,肇事者就被抓获了。

肇事者叫尤尼金,是一个玻璃加工商。因为前段时间不小心购买了大量的劣质玻璃瓶,致使加工出来的新产品成了次品,眼看自己的所有心血都将付之东流,一怒之下,尤尼金便做出了这样荒唐的举动。

按照美国的法律,尤尼金被罚款500美金并处三个月的监禁。尤尼金刑满释放之后,斯蒂夫警官不仅替他交了罚金,还出资为他购买了一台全新的玻璃熔化炉。尤尼金把所有的次品倒进熔化炉里,不久,全新的玻璃瓶在尤尼金的精心熔炼下诞生了。

只用了半年时间,尤尼金便还清了斯蒂夫的钱,而且在他的努力之下,业务越做越大,在美国、英国开了十几家分公司,成了当地赫赫有名的富豪。

如今,每当尤尼金回忆起那段往事,总会很有感触地说:“我们的心很像玻璃瓶,有时候装满哀怨,有时候装满愤恨。但请你记住,千万不要将它们轻易打碎,因为它们还可以‘回炉’。”

抱怨只能让自己变得面目可憎,报复只能把自己送入囚牢。只有走出负面情绪的牢笼,才能找出问题所在,找到解决的办法。

不管是同学们还是爸爸、妈妈、老师,大家都各有各的烦恼,大家也都会在不同场合抱怨一下。适当的抱怨和发泄,有助于疏通情绪,但如果控制不住负面情绪,任其发展,那它必将把我们带入死胡同。想想看,光抱怨去了,哪还有时间学习、思考呢?即便快乐来到身边,成功的机会降临,被愤恨蒙蔽的双眼也看不见它们吧!

猜你喜欢

  • 钝感力让我无惧当差生

    我上高一和高二时,成绩很差,在班上排名倒数。一次月考,我考到全班第二十一名。发成绩单时,我得到老师的称赞,无意中却听到坐在后排的一个同学说:如果考试输给苏有朋,真的丢脸死了,回去怎么向父母交代?”这句话在我心上深深划下一道痕,我

  • 我的同学是太子

    远在瑞士伯尔尼的同学给我打电话,兴奋地说他入住东宫了,我只是淡淡地回答,早在意料之中。 放下电话,金正恩的影子立刻在我脑海翻滚,这小子终于如愿以偿了。在伯尔尼的时候,金正恩总是表现得很普通,似乎还是一个非常孤僻的人,不过他也曾做过一次大胆

  • 自私地去高考

    一位老师曾经在课上给我们讲过一个故事: 我们的一个学长,姓李,家中贫困,当时是他们家乡的小山村里有史以来第一位大学生。因此,跟许多故事里说的一样,这位李学长发愤图强,以优异的成绩毕了业,并开始在一个不错的企业里工作。李学长很兴奋地打电话给

  • 大学要吃“回头客”

    中国这几年有个高等教育大跃进。名校就不说了,各种各样的小学校也竞相升级。在中国高等教育界有个名校规则”:先大兴土木、大上博士点、大聘明星教授。我在国内有个朋友,大学毕业后从没教过书,但被隆重聘到某省的大学当大牌教授,年薪几十万元

  • 纸飞机飞不出城市

    她是暖色调的温暖 高中的时候,学校举办了一次演讲比赛。她是选手——脸色绯红有些紧张的女生,俏丽的短发,穿蓝白色的海军裙,裙上有长长的流苏,很美——而我是观众。 她虽然有些紧张,却非常流利顺畅地带着感情演讲完了。 我使劲鼓掌,骆驼也鼓掌。我说

  • 扔掉“光环”,从糖葫芦中找到自我

    学费有人赞助,没有了后顾之忧,我就一门心思钻研专业课,很少参加各种社团的活动。 转眼到了毕业时,2006年4月的一天,我拿着简历第一次去人才招聘会场。好不容易挤进人堆,我在一家招聘台前递上求职材料,招聘主管看到“北京大学”的毕业证,注视我的

  • 梦想

    在我12岁的时候,我迷恋上了学校对门精品店里的一把小提琴。那把小提琴是银灰色的,有一尺多长,显得很精致很漂亮。它挂在对着门的墙上,在红色灯光的照耀下,散发着一种珠光宝气,竟有些梦幻的色彩,看上去分外美丽。每天放学,我都要抬起头看看它。

  • 命苦不能怪上帝

    他已经是第九次面试失败了。 挤在回家的公交车上,人很多,这让他本来就懊丧的心情变得更加糟糕,他觉得自己仿佛已经走到了人生的终点,生活的信念动摇了。在他旁边坐着一个胖胖的小男孩,一直静静地望着窗外,大概五六岁的样子,亮亮的眼睛,浑身上下散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