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故事>绑架

绑架

收录日期:2025-08-08 02:06:30  热度:13℃

清朝雍正年间,京郊山上有个盘龙寨,寨主名叫石猛,经常带着手下干些打家劫舍的勾当。这天,在通往京城的一条小路上,石猛带着一伙人在树丛中埋伏着。

这时,一队车马走了过来,为首是一位年轻公子,光看他那神气十足的坐骑,与一身的绫罗绸缎,便知其出身显贵。二当家的正要动手,石猛却一把拖住他,小声道:“且慢!看见他身后的仆人没有?那家伙背的包袱看起来很沉,里面定有不少钱财,所以,你我各带几个兄弟,包抄过去,一个都不能放过。”

很快,石猛与二当家前后夹击,几乎不费吹灰之力,就将主仆二人抓回了盘龙寨。

在寨子里,年轻公子被迫交代了自己的身份。原来此人名叫李训,是京城某富商之独子。石猛一听,眼都红了,迫不及待地夺下仆人背上的包袱,打开一看,傻眼了,里面只有些散碎银子,其余全是书。

李训解释道:“在下爱书如命,半路遇一书商,就花钱买了这些。”

石猛当然不甘心,便对李训的仆人说:“我现在放你下山,你转告你家老爷,让他十天内拿五千两银子来赎儿子,如果他不送银子过来,我就送他儿子的人头过去。听懂了吗?”

仆人吓得两腿发软,哆嗦道:“听懂了,听懂了。”

就这样,李训被石猛囚禁了起来,关押在一间密室里。当晚,他正要睡下,石猛却命人将他提了出来。

石猛见了他,笑嘻嘻地问:“李公子既然爱书如命,想必一定认得字吧?我有一事,想请公子帮忙。”

李训问他到底有什么事,石猛道:“昨天在山下抢了一顶轿子,轿子里有个小妞,轿夫说她是河北赵员外的女儿。我让轿夫给赵员外送去口信,让他拿三千两银子来为女儿赎身。小妞就这样被我们劫上了山,我从小妞的身上搜出了一封信,问她信上写什么,她一直咿咿呀呀地打手势,我才知道这小妞原来是个哑巴,而寨子里也没人识字,只好劳烦公子帮忙看看了。”

李训从石猛手中接过信件,看了起来。半晌,他脸色一沉,对石猛说:“大王,这姑娘来头不小,我很为你与兄弟们担心啊。”

石猛不以为然道:“他爹不就是个员外吗?有什么好怕的?”

李训道:“他爹是没什么,只是她姥爺太厉害,是京师步兵营的总兵,惹不起啊。”

石猛一听,头都要炸了,忙问李训信中到底写了什么。李训道:“信是赵员外写给他岳父的。因岳父大人是京师步兵营总兵,位高权重,人脉广泛,赵员外便想拜托岳父,在京师找一名医,给他女儿看病,其他就是唠唠家常,没什么了。”

石猛点点头,拿着信不言语了。当晚,他与手下一商量,决定将小妞放了,以免引火烧身。次日,石猛正要放人,却听小厮来报,说赵员外送钱来了。石猛不敢怠慢,忙出去相迎,见赵员外哆哆嗦嗦地站着,一副六神无主的模样,心中正感诧异,赵员外突然双膝一屈,跪倒在地,哭诉自己无能,近几年生意屡亏,实在拿不出三千两银子,四方借贷才凑得两千两,望石猛高抬贵手,放女儿回去。

石猛一见赵员外这可怜兮兮的样子,哪像是总兵的女婿?对其身份不免生疑。于是,他将昨晚那封信取了出来,对赵员外说:“员外,这信是从你女儿身上搜到的。你给我说说,这信里写的是什么?”

赵员外回答说,这信很平常,就是因为女儿多病,而岳父刚好在京城做药材生意,认识许多郎中,便想将女儿送去调养。

石猛听罢,哈哈大笑几声,突然凶狠地说:“两千两银子就想赎你女儿,门儿都没有!你听好了,三天之内若拿不出三千两,就只好让你女儿做我的压寨夫人了!”

赵员外没办法,哭哭啼啼地回去了。石猛又将李训叫了出来,一见面先扇了他两耳光,这才接着说:“好小子,竟敢耍我,想英雄救美是吗?你听着,现在你的赎金增加到八千两了。少一两,剁你一根手指头!”说完,他又踹了李训几脚,正要扬长而去,却听门外小厮吵嚷,一问才知,有大队人马杀到了盘龙寨下。

石猛出去一看,果见寨下军旗招展,战马嘶鸣,正疑惑间,二当家匆匆跑来禀告:“不好了,京师步兵营的总兵亲率大军杀来了!”

石猛吓得不轻,不禁懊悔刚才对赵员外太过粗暴,欲将赵小姐释放,但二当家却说,总兵大人是为解救李训而来,说李训是他外孙。石猛这才恍然大悟,连忙跑到李训面前,亲手为其解开锁链,跪求李训大人有大量,放过盘龙寨。

李训平静地说:“我会向外祖父求情的。还有,你把赵小姐也放了,我要带她下山。”

石猛哪敢说个不字?赶紧将赵小姐送到李训面前,就这样,李训带着赵小姐下了山。

石猛见李训走入军阵,与为首的统领交谈起来。石猛盼望着军队能掉转马头,打道回营,没想到随着首领一声令下,军队竟一鼓作气,杀上山来。

盘龙寨依着悬崖而建,根本无路可退,石猛没有法子,只好拼死一搏,但区区几十号草寇,哪是数百官兵对手?不到一个时辰,盘龙寨便被攻陷,石猛本人也束手就擒。

当石猛被五花大绑着拖到阵前时,他抬眼一看,不觉糊涂了,只见与统领并排坐在马上、发号施令之人,正是那日与李训一同被捉的仆人。

石猛问李训到底是怎么回事,李训这才讲出实情。

原来马上之人,根本不是奴仆,而是京师步兵营总兵大人的外孙,李训才是他的仆人。那日路过盘龙寨,李训为保公子安全,建议两人暂时互换衣物,颠倒身份,等过了危险地带再换回来,不想两人真的被石猛所擒,而李训的建议也派上了用场。石猛果然误将公子当作仆人,并放了回去,反而将李训留下了。

说到这儿,李训苦笑几声,又对石猛道:“现在你明白了吧,你向我求情压根没用,我只是个下人啊。”

石猛听得目瞪口呆,随即又在公子面前跪了下来,乞求公子饶他一命。

公子转头征求赵小姐的意思,让她来决定石猛的生死。

赵小姐郑重道:“在盘龙寨时,我亲眼见他们杀害百姓、强抢民女,这样的人不死,天理何在?”

石猛见赵小姐说话,不禁大吃一惊,这才悟到赵小姐装聋作哑,不过是她保全自己的一种手段而已。

公子听了赵小姐的话,觉得她言之有理,便将石猛就地处决了。至于赵小姐与李训二人,因同生死、共患难而惺惺相惜,不久在公子的主持下,结成了夫妻。

猜你喜欢

  • 陈寅恪和唐筼的字中缘

    刚刚到清华执教的时候,由于陈寅恪潜心学业,加之他认为自己体弱多病,恐累及他人,故一直未婚。这时,陈寅恪的母亲俞氏已去世,父亲陈三立一再催促他成婚,但陈寅恪始终未承允。但是,满腹才学、风流倜傥、出身名门、兼容中西方文化的青年才俊陈寅恪,很快成

  • 海明威和他的妻子们

    假如你嫁给了一位作家,最重要的戒律可能是:你不能遗失丈夫的手稿!假如必须在文学史上选出一个作家的妻子在恐惧中汗如雨下的场面,那一定是海明威第一任妻子哈德莉·理查逊丢失手稿的那一天。那一天,她所乘坐的火车驶离巴黎后,她狂乱地在车厢中翻找,意识

  • 单田芳:总对自己“吼一嗓子”

    单田芳很早就出名了。那还是在上世纪60年代初,他年纪轻轻的,就住上了小洋楼,骑上了凤凰牌自行车——这车可不亚于当今的小汽车,平日也总是趾高气扬的。这很遭人嫉妒。“文革”一来,他可就倒了大霉,他被打成了现行反革命,下放到农村被管制劳动。一天,

  • 我的母亲章含之

    在我的心目中,妈妈是个悲剧性人物,但是,她是史诗规模、莎士比亚级别的悲剧人物。妈妈一生不知道自己的生父是谁,她的生母也是在20世纪70年代末,也就是她已经40多岁的时候,才和她有正式而且相对多的接触的。妈妈进章家门的时候不到1岁,她成为外公

  • 人生没有便宜可说

    她出生在北京一个普通的家庭。刚出生时,她头颅硕大,是其他婴儿的几倍;她胖嘟嘟的,有其他婴儿几倍重。人们看到她,觉得她胖得可爱。随着年龄的增长,她从人们的眼神里知道,胖并不是什么好事。胖,让她自卑;胖,让别人认为她又呆又笨,因为人们常说十胖九

  • “摇”出财路

    利民糖果厂是家老字号,它早年制作的“摇三摇多味糖豆”不仅口感好,包装设计也十分奇特:即在圆形糖果盒一端留有一个圆孔,只须垂直摇上几下,一粒糖豆便会掉出来,既卫生又好玩。此项产品70年代就备受小朋友们的青睐,还曾一度进入国际市场,生意十分红火

  • 奉献也是一种解脱

    他出生于广东东莞的名门望族,曾祖父是民国时期担任过司法总长、外交部长、代总理的伍廷芳。他15岁时师承黄君璧、张大千、赵少昂等国画大师,学习中国画,还成为赵少昂的入室弟子。上个世纪80年代,他已经在书画界功成名就,在香港及国外多次举办个人书画

  • 我同情今天的后生

    年轻人的“困惑”与“恐慌”我无法测知。眼下社会、媒体、网络的种种讯息和说法实在太多,年轻人不免困惑;恐慌呢,应该是谋一饭碗、混一前途越来越难吧。50后当年的焦虑不是升学和饭碗,而是去哪个省份的农村、干哪家工厂的工种。去是非得去的,苦是一定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