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故事>小事不扰,大爱不言

小事不扰,大爱不言

收录日期:2025-08-08 02:26:42  热度:9℃

。。。1。。。

好多年前,每年春节回老家过年,爸总会买一桶红星二锅头。那种10斤装的大桶,拎着上车下车,中间还要倒一次车,很麻烦。

但爸每次一定会带给大伯。

大伯和爸面貌有几分相似,气质却有天壤之别:爸是武装部的干部,衣着得体,气宇轩昂;而大伯,在冬天见到他,永远是那身灰扑扑的旧棉祆,面容也是黝黑的,额头上早早就有了深深的皱纹。他吃饭的时候会喝点儿酒,很陶醉于爸带回去的高度二锅头,说这才像酒。

爸和大伯一起喝酒的时候很少有对话。大伯话少,说话又慢,常常是爸问起来,他才答两句。

在我记忆中,大伯不曾去过我家。我有时会疑惑大伯和爸的感情,明明是亲兄弟,交往却那么少,也不觉得亲。

。。。2。。。

大伯不能喝二锅头的时候,我已经工作了。爸也已经退休,而大伯更是彻底成了老人。他依然消瘦,眼神越发混浊,花白的头发永远是凌乱的。

因为有了车,再回老家,我们会带一些家里不用的家电、旧衣或者厨具。对那些旧物,大伯都乐于接受。只是那一年的二锅头,虽然买了最贵的,大伯也只咂咂嘴表示惋惜,说医生不让喝了。

爸沉吟良久,说:“还是去市里的医院看看吧。”

大伯摇头:“这点儿病也要不了命,再说没病医院也能看出病来。”

爸就不再说什么。那以后,回老家带的包裹中再也没有了二锅头,而是换成大包大包的药。每次爸去大药房把药买齐,然后戴着老花镜把服用方法写在一张纸上。回去后,会叮嘱堂哥好多次,要他按时给大伯吃药。

他们都老了。在一起,话依然很少,翻来覆去也只是重复地叮嘱:好好吃饭,按时吃药,有事打电话。

但大伯从来没有主动给爸打过电话,甚至连我唯一的堂姐出嫁,大伯也没有通知爸。

爸生气了。大伯的言语还是缓缓的:“你们回来也是花钱,在外面赚钱哪那么容易?不管刮风下雨都得去上班,还得看人脸色。平常买米买面的都要自己花钱,房价又贵。不比我们,自己地里都有,连油都是自己打的,天气不好就在家睡觉,老天爷都管不着……农村人,比你们活得容易。”

那是我第一次听大伯说那么多话,也是第一次听到这样的观点,忽然觉得这些年对大伯和他们那种生活的同情是那么苍白。

。。。3。。。

没想到,一直养尊处优的爸身体先出了大问题——食道癌,在省城医院做了手术。

爸手术后回到家,才告诉了大伯。于是,大伯第一次去了我家,带着全家人,租了一辆面包车,车里塞满了成袋的大米、白面、花生油、土鸡蛋,还有大棚里的黄瓜、茄子……

因手术后进食困难,爸瘦得厉害,堂哥进门后看到爸,背过身去落了泪。唯有大伯很平静,拿了凳子在爸对面坐下,问:“吃不下东西?”

我跟大伯解释:“这种手术,在很长时间内都会影响进食……”大伯并没有听完,便摇头打断我,对爸说:“别听医生说的那些,只管吃,只要能吃饭,什么病都不怕。”

病痛的折磨让爸极其憔悴,但大伯的到来让他很激动,他用力点头。那天中午,爸吃了手术后最多的一顿饭。

一年后,癌细胞转移到淋巴,爸再次入院。大伯急匆匆地赶到医院的那天上午,爸已经进入昏迷状态,被送到了重症监护室,无法探视。

大伯在监护室门外愣愣地站了许久,不管我们如何劝说,也不离开,直到夜晚才被堂哥硬拉走了。

两天后,爸去世了。按照爸的遗愿,我把他的骨灰带回了老家。

守灵的那一整晚,大伯搬来一把凳子坐在爸的棺木旁,不说话,就那么坐着。长明灯幽幽地亮着,浅浅的灯火里,大伯的神情是平静的,没有一滴眼泪。

。。。4。。。

第二年清明,我回老家给爸上坟。远远看到坟边两株小青松长得郁郁葱葱,大伯蹲在树旁,用手拔着几根春天里长起的荒草。

摆上祭品,大伯倒了两杯酒,他弯下苍老的身体,把酒慢慢倾洒在碑前。“喝吧,”他说,“没有人管了,想喝多少喝多少。”我的鼻子一酸。大伯忽然直起身来问我:“那时候,你干吗非把他送到那个地方去,不让我见最后一面?”

我一愣,半天才意识到他说的是重症监护室。

“那到底是什么破地方?”他唤了一声我的小名,说,“你当时怎么想的,把他送到那里去?”

“我当时……当时只想做最后的努力,能留住爸的命,哪里想得了那么多。”

他摆摆手,不再看我,自言自语道:“都不在他身边,他一个人多害怕呀。”眼泪从他眼中缓缓流出,沿着他面容间遍布的皱纹纵横。

对他来说,生死的事早就看开了。让他疼痛的是,最后一刻,他不能陪在爸的身边。

。。。5。。。

当年,爸和大伯一起报名应征入伍,大伯的条件更好一些,被接兵的首长一眼看中。两个人都可以走,奶奶却不能接受两个儿子同时离开,痛哭不已。

后来大伯对爸说:“你走。”说完大伯就没了踪影。爸走的时候,大伯又宽慰爸说:“走吧,家里有我。”

前前后后八个字,定了两个人的结局。

就这样,爸走了,大伯留了下来,两个人的命运从此有了天壤之别。爸一直在部队升到团级干部,转业到城市,生活优越安逸。大伯则留在农村照顾奶奶,成家后生了四个孩子,多年来生活拮据——所有这些,在漫长的光阴里,爸没有提起过,大伯更没有,好像很多年前并不曾有这件事发生。

大伯从不曾有任何遗憾和抱怨,甘心地沉淀在这样一种命运里,默默的、静静的。一如当年,他的担当和爸的接受是那么自然而然,顺理成章。

或者,大伯知道,若他委屈抱怨,爸在外面必不能过得心安。也或者,对他们的感情而言,原本就没有谁付出谁亏欠这一说。

这就是他们的感情吧。有生之年,他们相处的时间有限,更没有过关于情感的对白和承诺,只是一对寻常的兄弟,小事不扰,大爱不言。

猜你喜欢

  • 走上爱情的阳关道

    想不到的浪漫偶遇萧雨认识乔优纯属意外。同部门的琳达在一次聚会上玩高兴了对萧雨随口说:“我一个朋友的双胞胎弟弟很不错,现在在外企任高管,要是他在本地,我介绍你们认识下,或许有戏。”萧雨知道,哪会有戏,即使有戏也是琳达自己没戏在先。谁知此时琳达

  • 世上最疼我的两个人老了

    虽然在城里买房安了家,可是每年腊月二十七八,我都会像越冬的候鸟一样南归。老家在千里之外的南部小镇,路途遥远,可再远也是我想返回的故乡。“故乡”这个名词所能唤起的温暖记忆,皆是因由那往日的所在,潜流着我少年的时光之水,以及我现在仍住那儿的父母

  • 上帝要我换一种方式生活

    他出生在美国德克萨斯州的一个普通家庭,与父亲相依为命。从小他就是个腼腆内向的孩子,和他一样大的孩子都不喜欢和他在一起,因为他患有癫痫病,说不定哪一刻就犯病,把胆小的孩子吓得魂飞魄散。每次考试,他都在班上排名倒数。课堂上老师叫他回答问题,他总

  • 爱情长跑14年,为爱奋斗的青春

    青涩懵懂的校园情侣2004年,我16岁,在襄阳读高一,苏晓坐在我的后桌。我性格内向、不善言辞,而她是个阳光明媚的女孩,还是公认的班花。我是班里的尖子生,课间她经常拍拍我的背,问我一些她不懂的问题,我自然是耐心解答,一来二去我们成了朋友。总有

  • 谁更重要

    啄(zhuó)木鸟爷爷有一把秸秆(jiē ɡǎn)笤帚(tiáo zhou)和一张木柄(bǐnɡ)铁锨(xiān),那是他为了给童话谷打扫卫生,专门从丸子大熊那里买回来的。可是,最近秸秆笤帚和木柄铁锨却闹起罢工来。这究竟是为什么呢?原来,秸

  • 数着数着……

    夜深了,小熊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窗外的月亮可真亮啊,小熊翻了一个身,睡不着。院子里蟋蟀(xī shuài)的歌声可真响啊,小熊揉了揉眼睛,睡不着。远处传来呜呜的火车汽笛声。火车上的人一定急着回家,小熊想了想,还是睡不着。“孩子,快点睡,

  • 自己是自己的上帝

    劳拉·摩尔出生在英国的一个小镇,她小时候胖嘟嘟的,很讨人喜爱。不过,随着年龄的增长,劳拉越来越胖,16岁时,她的体重达到了196磅,差不多是一个同龄人正常体重的两倍。由于劳拉体型过胖,在学校里经常有人对她冷嘲热讽,甚至恶作剧地往她身上扔烟头

  • 不欣赏,但包容

    1847年,俄国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对空想社会主义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为此,他还参加了彼得堡拉舍夫斯基小组的革命活动,与一帮狂热的空想社会主义艺术家为实现理想而奔忙。一次,陀思妥耶夫斯基将自己撰写的一篇关于空想社会主义的文章寄给远在彼得堡的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