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故事>清代科考为何被称为史上最严考试

清代科考为何被称为史上最严考试

收录日期:2025-08-08 03:10:48  热度:9℃

在中国古代,由于科举考试成绩与名利、仕途直接挂钩,作弊现象尤为严重。如何确保考试公平,各朝都有一套相应的办法,其中以清朝的考试管理制度最为完备,考场纪律为“史上最严”……

“准考证”上没照片,如何辨识考生?

考试作弊最直接的方式,就是找人代考,古称“代笔”,又称“倩枪”、“枪手”。古代由于照片技术尚没有发明,功能类似于现代准考证的“票卷”、“考凭”上是没有照片的,考生凭票入场,枪手很容易混过去。

为防止有人钻“空子”,清代考场实行“点名识认”。所谓的“点名识认”就是点名进场,对其进行辨认,这是考生入场必经的首道关口。入场前,在门外设序进牌,上面写明牌数、省份名次,以便考生认明随行,听候点名识认。

古时的考场称“贡院”,“点名识认”程序在贡院的最外一道“龙门”进行。点名好办,识认不容易,守门人都是随机新换的兵役,不认识考生怎么办?考生要拿出“识认官印结”。

“识认官印结”是古代流行的一种行政文书,上面盖有官印,证明考生身份的真实性,防止冒名顶替。这种文书实际作用是一种担保书,一旦出事,“担保人”跟着倒霉。“识认官”就是担保人,其姓名登记在点名册上,叫到考生时他就出来辨认。这种办法其实是一种原始的人工“人脸识别技术”,识认官临场辨别无误后会签字放行。万一识认官不到场,除了将其所报的试卷扣除以外,识认官也将被查处。对国子监、府学出来的特定人群的考生,也可由其老师(助教)一类考官认可的人员出来辨认。需要说明的是,不只考生这样,凡进入考场的人员都要严查,或出示“印结”,或使用专用“腰牌”(临时身份证)。

没有扫描设备,如何查出作弊工具?

经过识认后,考生还不能进入考场,要经过第二道关口“搜检”(搜身和检查所携带物品)。为了防止考生将作弊资料亦即古代所称的“怀挟”偷偷带进考场,甚至不顾及考生的隐私。

宋金时期,朝廷对“怀挟”行为开始严打,女真人建立的金国甚至采取“裸检”手段,考生进场前“行沐浴更衣之法”。由于有悖斯文,脱衣解裤等手段并未被严格执行,一直到清代才又重视起来,搜检时连内裤都要搜。

据清 《钦定礼部则例》(卷91)《仪制清吏司·乡会试场规》记载,顺天府的乡试和会试考生入场时,在第一和第二两道门分两次进行搜检:“令搜检人役两行排立,士子(考生)从中鱼贯而入。以两人搜检一人,务令士子开襟解袜。”后来更规定,考生必须穿规定服装。

经过这次检查,清朝的考场纪律更严,对所有可能作弊的地方都作出明确规定,如对带入的食品,“糕饼、饽饽各要切开”。甚至连考生所穿内衣内裤(亵衣、裈裤)都有强行要求:“裈裤绸布皮毡听用,止许单层。”搜检时,内衣内裤都要搜。曾有人就此举提出异议,乾隆皇帝亲自解释:“设无所别,而一概从宽,则将来裈裤中竟成怀挟之薮矣。”意思是说如果内衣内裤不搜的话,那考生都把作弊资料藏那里了。

每人一间号舍,如何防交换试卷?

之前进考场的两道程序仅是例行检查,防止考试期间作弊才是重中之重。

古代考场与现代不同,不是一人一张桌子,几十人坐在一个考场,而是每人一个小房间,即所谓“号舍”。贡院平时都是关闭的,考试时会派士兵看守、巡查。在开考前,主管部门要安排专人对考场进行一番彻底检查,除了清查安全隐患,最主要是检查预先埋藏在考场内的作弊资料。

从进入号舍考试至交卷,最容易发生的作弊行为是换号、换卷、代考等。考生和枪手都合法入场,枪手把自己做好的卷子换给考生,称为“龙门调卷”。为严防此类作弊出现,清朝考生坐号的编列都是随机分配的,并有多人现场监视分配。监考人员直接监看对应某舍,姓名登记入簿,“倘有乱号等弊,即将某号原查官参处。”

考生在领试卷时,由换卷官验明卷面。然后按指定通道,进入自己的号舍。进入号舍后,工作人员随即“栅门锁闭”。接下来,监考人员要进行查号,再次核对考生身份,由监临、知贡举、监试、提调等大小考场官员负责,分段严查,按照年龄、相貌逐一核对。没有特殊情况,考生不能到号舍随意走动。如果乱入号舍,一经发现,立即赶出考场。如果在场内制造不稳定因素,“照例黜革枷示”。

考好交卷也有规定。交卷后,考生仍由规定的通道直接出来,不得任意驻足,偷归号舍,也不准另入别号。

没有无线发射装置,场外如何遥控作弊?

答题期间,最隐蔽的作弊手段是内外勾结。古代考场与现代一样,一旦开考要全封闭,与外界完全隔绝。现代场外作弊,可以通过无线装置远程作弊,古代没有这些高科技设备,枪手在考场外怎么知道考题然后将做好的卷子递进场内?

由于枪手直接进入考场代考难度很大,危险系数极高,有的家长往往在考场附近给枪手租个房间,在场外替考生做卷子。试卷如何送出递进?考场内外都有士兵把守巡查,即使没人把守,也无法翻墙。贡院一般有三重墙,内外墙都铺以荆棘,以禁攀爬,贡院别称“棘闱”即由此而来。

清《钦定大清会典事例》上提到了不少场外“遥控”远程作弊手段:“京城举场附近之地,近科以来,闻有积惯奸徒,窝藏枪手,专为场内代倩文字。而不肖举子,勾通外场巡绰兵役及闱中号军,将题目走漏消息,用砖石等物掷出场外。及文字作成,或遥点灯竿、连放爆竹,或将驯养鸽鹞,系铃纵放,作为记号,预行指定地方,以便关通接递……”

猜你喜欢

  • 猫头鹰练嗓

    猫头鹰练嗓猫头鹰是有名的捕鼠能手,可是很多年过去了,谁也没有来给它嘉奖。猫头鹰心里非常不是滋味。“这是什么原因呢”猫头鹰为此冥思苦想,后来终于发现——自己嗓音太难听了。“声音又粗又哑,不会唱歌又不会演讲,难怪自己上不了台面!”为了塑造一个大

  • 鸡的翅膀

    鸡的翅膀鸡原本有一对能高飞的翅膀,在天地间自由自在地翱翔。有一次,鸡不小心被人捉住了。人把鸡带回家,关在一个笼子里,把好吃的东西放在鸡的嘴边。鸡也不管三七二十一,大口大口地吃了起来,一边吃还一边想:“这下倒舒舒服服就能吃到食物!何必再整日风

  • “木桶”法则

    “木桶”法则一位老国王给他的两个儿子一些长短不同的木板,让他们各做一个木桶,并向他们承诺,谁做出的木桶能够装下更多的水,谁就可以继承他的王位。大儿子为了尽量把自己的木桶做大,做到桶壁最后一条挡板时没有木材了;而小儿子平均地使用了这些木板,做

  • 愿得一心人,白首不相离

    “剩女”表情扫描A“鲜花”插不上“牛粪”上周末,一位异性朋友打来电话,哭兮兮地说:“陪我喝酒吧。”20分钟后,我和夫人已坐到她对面。隔桌看见她脸上泪痕未干,我笑道:“你是不是‘白毛女’啊?是不是受到‘黄世仁’欺负了?干吗啊,有酒有闲,还弄得

  • 东莱先生吕祖谦简介 吕祖谦是怎么死的?

    吕祖谦是南宋时期著名的理学家,字伯恭,世人称其为东莱先生,为了和他伯祖区别开来,又有小东莱先生的称号。吕祖谦博学多识,创立婺学,开浙东学派之先生,成为当时理学发展的一个著名学派。而吕祖谦也因为本人在理学方面影响,而被与朱熹、张栻齐名,并称东

  • 理学先驱胡瑗对中国教育发展的影响 胡瑗的

    教育,一直是中华民族发展的重中之重先贤孔圣人提出有教无类,教育范围增大,使得许多平民得以接受教育。到了今天,中国政府更是直接推行九年义务制教育,只要是中国人,就可以接受免费的教育。实际上无论是在哪个时代,哪个政府,对于教育都十分的关注。北宋

  • 北宋学者胡瑗简介 胡瑗是怎么死的?

    胡瑗是北宋时期的学者和大臣,是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被后世人奉为理学先驱。因为他居住在陕西路安定堡,所以当时人们尊称其为安定先生。胡瑗出生在一个官宦世家,家世显赫,祖上曾经出过两位皇后和太后,另有三公九卿及将军、太守10余人。不过可惜的是,

  • 《龙珠传奇》朱慈煊的历史原型 朱慈煊是怎

    《龙珠传奇之无间道》,是2017年最新清装传奇剧。这部电视剧大概讲的,就是一群小伙伴在师长们的教导下,光复大明江山的事情。在这期间,前明公主朱易欢(李易欢)无意中与当今圣上康熙皇帝相识,并且随着故事的推进,两人还发展出了一段真挚的情感。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