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故事>半部论语

半部论语

收录日期:2025-08-07 22:00:53  热度:10℃

赵普,原先是赵匡胤手下的推官。公元960年,赵匡胤率军北上,部队到达陈桥时,赵普为赵匡胤出谋划策,发动陈桥兵变。赵匡胤做了皇帝,建立了宋朝,史称宋太祖。接着,赵普又辅佐宋太祖统一了全国,做了宰相。宋太祖死后,他的弟弟赵匡义继位,史称宋太宗。
宋太宗时,赵普仍然是宰相。有人对宋太宗说赵普学识浅,所读之书只是儒家的一部经典《论语》,当宰相不恰当。
有一次,宋太宗问赵普:“有人说你只读过一部《论语》,这是真的吗?”
赵普老老实实地回答说:“我所知道的,确实不超出《论语》这部分。过去我用半部《论语》辅助太祖平定天下,现在我用半部《论语》辅助陛下,天下太平。”
后来赵普病逝,家人打开他的书箱,里面果真只有《论语》二十篇。
“半部论语”强调儒家思想的精深。
(出自宋?罗大经《鹤林玉露》)

猜你喜欢

  • 老马识途

    春秋时期,齐桓公应燕国请求,带兵打败了山戎国的侵犯;山戎国国王密卢逃到孤竹国请求救兵,管仲跟随齐桓公打败了孤竹国的援兵。在回国途中,因假向导引入迷谷,使齐军受困。管仲建议用一匹老马带路而化险为夷。

  • 抱薪救火

    战国时期,许多小国都先后被大国吞并了,最后只剩下秦、楚、齐、赵、韩、魏、燕七个国家。七国之中,秦国的实力最强,它不断地派兵向邻国进攻,实行蚕食政策,扩大自己的疆土。 从公元前276年开始,魏国连续三年都遭到了秦国的攻打,不但损

  • 鸡鸣狗盗

    春秋战国时期,有四个人在诸侯各国中名气很大,被称作“战国四公子”。他们分别是:齐国的孟尝君,魏国的信陵君,赵国的平原君,楚国的春申君。其中以孟尝君的名气最大,他热情好客平等待人,不分贵贱、国别、能力大小,对待门客一视同仁,以礼待之,

  •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据《战国策?赵策一》记载,春秋末年,晋国的大权落到智、赵、魏、韩四卿手中,晋定公实际上成了傀儡(kuǐ lěi)。公元前458年(已进战国时期),晋定公派使者去请求齐、鲁两国出兵讨伐四卿。四卿得到消息后,联合出兵攻打晋定公。定公无力

  • 妄自尊大

    刘秀刚刚建立东汉王朝的时候,全国并未完全统一。各路豪强分别占据一方,国家仍是四分五裂。这些豪强之中势力最大的是在成都称王的公孙述。当时,另一个势力稍弱一点的豪强隗嚣(wěiáo)派部下马援前去拜访公孙述,想找一条政治上的出路。马援小时候就和

  • 富翁的第一百只羊

    战国时代,有一个名叫宋陵子的人,他虽然贫穷,但是却知足常乐;可是有一国财富的魏文侯却常常讥笑他,而且还鄙视地说:“你一直都很穷,难道要穷一辈子吗?”宋陵子不理会他挑畔的语气,看了看魏文侯然后平静的说:“请你不要担心,慢慢听我说。前几天,我做

  • 不寒而栗

    西汉时期,有一个名叫义纵的人。由于他的姐姐医治好了汉武帝的母亲王太后的病,因此义纵也得到了汉武帝的任用。他先是在几个地方担任县令,后来又多次升迁。在任职期间,义纵公正无私,不惧怕权贵,严格执行各种法令,使当地的秩序有了极大的改观,那些违法乱

  • 不敢越雷池一步

    东晋时期,世族权贵之间不断发生战争。其中,晋明帝皇后的哥哥庾亮,在晋成帝即位后担任中书令,职掌中央大权,受到晋成帝的赏识。凡是朝廷大事,晋成帝都要听取他的意见。对此,镇守历阳的苏峻将军十分不满:我沙场屡建战功,庾亮凭什么青云直上!当时西部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