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故事>把握度的智慧

把握度的智慧

收录日期:2025-08-08 03:21:42  热度:9℃

沙漠气候非常特殊。白天,炽热的太阳经过沙石的反射和热量累积,能把人活活烤死;夜晚,彻骨的寒冷又能把人冻僵。尽管沙漠气候如此可怕,但印第安人的建筑却有逢凶化吉的功用。

在沙漠里,印第安人的墙是经过特别设计的,它的厚度恰到好处——白天炽热的艳阳晒不透那向阳的墙壁,等到快要热透时,夜晚就已经降临。于是在外面酷寒难耐的夜里,那晒热的土墙,正慢慢地散发出白天储存的热量,使室内变得温暖。如果那墙薄一些,白天室内就会变成烤箱,夜晚也不会散发足够的热量。但如果墙再厚一些,白天固然不至于炎热,夜晚却因为透不过热量而变得寒冷。

沙漠是印第安人的乐土,他们祖祖辈辈安适地住在那里,这一切的奥秘,就在于那不薄不厚的、恰到好处的墙。

写到这里我又想到另一个故事:有三个靠鱼鹰来捕鱼的渔民。他们每家都有一只小渔舟,养着数十只鱼鹰,每天早出晚归,捕鱼卖钱。

鱼鹰的喉咙下面有一个天生的皮囊,可以储存捕捉到的鱼。为了不让鱼直接进入鱼鹰的胃里,渔民通常在鱼鹰皮囊的下面用一种比较结实的水草扎上。

第一个渔民大大咧咧,把捆扎鱼鹰脖子的水草系得松松垮垮。结果,无论大鱼小鱼,几乎都被贪吃的鱼鹰给私吞了。能从鱼鹰嘴里抢下来的鱼少得可怜。捕不到鱼,自然卖不到钱。所以,几个月过去了,他仍是一只小舟,数十只鱼鹰,贫穷依旧。

第二个渔民则精于算计,他把捆扎鱼鹰脖子的水草系得严严实实。一开始还好,无论大鱼小鱼,几乎全都颗粒归仓。但好景不长,鱼鹰因为吃不饱,先后都饿死了。最后,他只剩下一只孤零零的渔舟,比第一个渔民还凄惨。

第三个渔民的做法不同于第一和第二个渔民,他捆扎鱼鹰脖子的水草系得不紧不松。鱼鹰抓到大鱼,想吞也吞不下去,只好吐出,成为渔民换钱的资本,而鱼鹰每天只能吃到些小鱼。结果,这个渔民每天都有数量可观的鱼卖到集市上去,不久他就富了起来。

天下万物,皆有其度。度是分寸,是水平,度是经验与智慧的结晶。做人做到恰如其分,是人生的最高境界;做事做到恰到好处,是人生的最大学问。

猜你喜欢

  • 两个林局长

    某局里有两位林姓的副局长,分管不同的事务,性格迥异,原本是很难将这两位为人处事大相径庭的局长联系到一起,但有意思的是,凡是看到他们两人的名字,就会不自觉地人将他们进行一番比较。他们一位叫“林有才”,一位叫“林有财”,人人都说,人如其名,可这

  • 狗的命运

    说的这个故事我都不知道如何写下去,这是个真实的故事。我都不忍心把我写进去,因为我也自私,为了自己的更好的生活没有尽心对这个生命多付出一份更好的爱心。那是在一个冷饮批发市场,有一个30多岁的女人,她为了自己门市夜里有个安宁,也为了在门市不那么

  • 打工

    父亲第一次跑出去打工,是被村里的代雨给忽悠去的。代雨去山西挖煤,回来大讲那边怎么能挣钱发财,父亲在一旁闲听着,不知不觉就被吹得天花乱坠的代雨给打动了,想着去赌上一次,发一笔财,然后回来做一些小生意,发家致富。在代雨的嘴里,山西遍地不是乌黑的

  • “私奔”和“情书”

    由惊心动魄转向温馨浪漫我第一次听到“私奔”这个词,大约十岁,也许是小学四年级,记忆中是阳光灿烂的午后,母亲正和客人说话。我坐在方桌边照着大楷描红本写字,一个字写一行,枯燥乏味。大人闲聊的话题总是吸引我,客人说:“阿翠和毛根私奔了。”母亲大惊

  • 身边的“老抠”

    “老抠”叫欧昌华是环卫部门的一名工人,他十分吝啬,工作服补丁重补丁也舍不得丢,劳保鞋破了几个洞依然穿在脚上,牙刷柄上的毛掉了一半还在使用。在食堂吃饭时,几乎没见他买过一角钱以上的菜。他床头放着个泡菜坛。常常是在食堂买了饭后,从坛里夹一两块泡

  • 罗生门

    黑白无常新抓了三个死鬼到阎王殿。仨鬼给阎王爷磕头作揖后,便开始作自我介绍。到了阎王爷这里有个规矩:先作自我介绍,再进行组织考察,论生前善恶赏罚!第一个死鬼西装革履,双耳垂肩,头发都快掉光了,只有额上还耷拉着几缕。他拉了根凳子坐下,呷了口茶,

  • 找政府

    一位老农从风雪中走来,他上身只穿了一件“的确良”中山服,衣袋已尽数脱落,脚上着“解放牌”胶鞋,后跟也瘪了下去。他将几张字纸卷成筒,伸进衣袖,紧紧攥着,径直朝县政府办公大楼走去。他看见政府门口跪了男女老幼几十个人,周身上下积了一层厚厚的雪,像

  • 迟来的道歉

    李嘉琪是一名高中毕业生,她去应聘多家公司,但都因为学历不够而被拒绝,这天她正在家里愁这件事,但突然有人打电话过来说有一个待遇不错的工作,问她愿不愿意做,她喜不自禁,欣然同意了。她找到那人说的这个地方,心一下就从空中跌到了谷底,这是一家殡仪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