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故事>芮成钢成功学:时代局限下的精英困境

芮成钢成功学:时代局限下的精英困境

收录日期:2025-08-08 02:26:41  热度:8℃

芮成钢成功学:时代局限下的精英困境

作者:张子宇

著名央视主持人芮成钢被调查,如一石激起千层浪。嘲弄、愤慨、惋惜等情绪夹杂其中。然而,关于芮成钢的讨论,却并非主要围绕他可能涉及的问题,而是为什么不喜欢芮成钢以及应不应该“落井下石”继续揭短。作为一个名人,一向以高大上、精英著称的他竟会如此“众叛亲离”,个中原因令人玩味。或许,在他的成功之道上,我们可以寻找到端倪。

芮成钢被调查的消息传出后,这位公众人物再次陷入舆论风暴眼中,不论他是否涉及犯罪行为,从他的人生轨迹和一贯行事风格来说,还是颇能反映这个时代某些特质。

芮成钢独特的成功之道,闪烁着基于中国传统与当下的智慧光泽,以下关键词或许可以总结一二。

朋友圈

中国人讲人际关系,而随着社会发展,这种关系网发展为饭局、圈子等概念,能否进入某流的圈子,成为许多人心目中人生成败的关键。

芮成钢被调查,一篇多年前文章中的“我的老朋友克林顿”被挖出来,构成对他嘲讽的主体素材,甚至延伸出一篇《哪些老朋友能救芮成钢》的恶搞文章。

芮成钢高大上的朋友圈,确实是他的主要卖点。在电视上,世界政要、总裁CEO们,和芮成钢可以说是二元一体,不可缺少。芮成钢也深知且并不讳言这点,在自己的书里就有表述:搞关系,必须的!“当我与某大国首相初次见面,如果我能一口气说出一串我认识的与他同一党派的议员,他就会觉得很亲切。工作多年,我的采访对象之间其实有很大的重复性和关联性,转来转去,都是那个小圈子,在我大脑里形成了一幅清晰的人脉关系图。”

而说到芮成钢的朋友,又不得不提达沃斯。这个世界经济论坛,尽管被一些人吐槽为过于阳春白雪,但确实是认识人的最佳场所。曾有中文媒体人感慨,到了达沃斯,平时多么难约难见的大腕就随意坐你身边,还有比这更好的约访机会吗?

达沃斯也成就了芮成钢。根据媒体报道,2008年初,现在出事的前央视财经频道总监郭振玺和芮成钢等6人赴瑞士采访达沃斯论坛,只有芮成钢一人持有采访证,不少会场都只能轮流进去,后来,他们用了一整年的时间去整合资源,2008年下半年正赶上全球金融海啸,财经频道推出“直击华尔街风暴”系列直播节目,芮成钢把他所有的资源都调动起来,专访了很多重要人物,多少世界级媒体都来索要素材,一举成功。

可以说,芮成钢深知老朋友的重要,也很善于结交名流。而达沃斯、央视等又给他提供了理想的平台,再加上本身的能力和努力,这一项成功之法得以完美达成。

没有比一句吐槽更适合作为这项成功原因的总结了,那就是:即便如此低调处理和名人的关系,每年的达沃斯经济论坛,依然被一些居心叵测者称为“芮成钢和他的朋友们的聚会”。

洋务派

用时评人许知远文章里的话说:这位年青的主持人很容易被视作新一代中国精英的代表,他是时髦的电视人,在耶鲁大学接受训练,说着流畅的英语,在全球各地旅行,按照他自己的说法,采访过世界300多位领导人,包括比尔·盖茨与比尔·克林顿……精英,一切又突出着国际二字。

芮成钢的微博也记录了他与各国政要的互动,他与比尔·盖茨共进早餐,参加克林顿的私人聚会……他和澳大利亚前首相陆克文的良好关系更是尽人皆知。而那些接受过他采访的国际大腕们对他也多有褒奖,意大利总理马利奥·蒙蒂说:“被芮成钢这样的重量级记者专访,是一件相当愉悦的事。”耶鲁大学校长理查德·莱文说:“芮成钢是一位活力四射的新时代中国的标杆式青年。”日本前首相福田康夫则说:“我为亚洲能有他这样优秀的媒体人感到自豪和骄傲。”这些评价都被出版社印在《虚实之间》(芮成钢著)的封底。

“凭借好风力,助我上青天。”芮成钢的东风就是无数的外国老朋友与他不错的英语。

可以说从一开始,芮成钢的前进之路就和国际化紧密相连。还是小学生时他就开始阅读英文原版小说,以外交官作为人生志向。他创办了英语频道惟一的财经节目:财经报道(FinancialReport)。之后又在当中加入人物访谈,并更名为财经中国(BizChina),以此广泛接触国际政商领袖。芮成钢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回忆,“节目在海外播出,让我比一些同龄人更容易出现在一些国际化的‘人才探寻雷达’上,获得一些所谓的‘荣誉’,原因不外乎此。”后来,央视经济频道改版,芮成钢被当时二套的制片人王利芬相中,借调来主持新栏目《全球资讯榜》,“看中的还是他的国际视野。”

爱国者

国际太过,就容易招来“挟洋自重”的嫌疑。分寸把握不好还要荣登“西奴榜”。

但芮成钢并不需要担心,因为他很爱国。英语再好,也只是工具;老朋友再铁,也只是朋友,不影响立场。从老一辈的角度来说,就是在大是大非问题上,紧跟“主流”,坚守“原则”。

其实很难说得清楚,对于这种爱国主义,芮成钢是仅仅出于功利,还是真实信仰,是始终如一,还是后天有所变化。

审视一下,可以发现经常“没立场”的芮成钢在这点上倒是一贯清晰的。如2005年,他以“耶鲁世界学者”的身份去耶鲁访学一年。他对此回忆,“刚到耶鲁时,我似乎也有些‘愤青’,怀揣向世界传播中国的神圣使命,每听到对中国‘不友好’的声音便拍案而起……”

在耶鲁,处处有芮成钢战斗的痕迹。一位教授在发言中提到“中国不是民主国家”,芮成钢立刻站起来反驳:“美国人一向认为只有美国的民主才是民主,其实民主可以有不同的含义,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芮成钢的同学,哈佛学者IbrahimHauwa曾回忆:“我仍然清楚地记着他对自己祖国的热爱,尽管我们学习任务非常繁重,他总能引领关于中国的话题,并及时纠正人们的错误看法。”

这种零碎“对抗”的后续发展,就形成一个高大上的概念,根据其同事钱曦的看法,芮成钢的价值观是“以己之力,去向世界表达一个完整清晰的中国”,事实上,“我们每一个财经频道的人都有这样的使命感:发出中国的声音。”

这当然是有价值的,香港《文汇报》驻京记者彭凯雷曾写过,芮成钢提问奥巴马,是“央视启动国际化战略的尖峰时刻”,也是“‘经济中国’征战国际话语权的经典的一刻”。在那篇文章中,芮成钢曾总结,“人人都是外交家!”也透露他的节目的确好几次获得外交部的表扬。“我很幸运,我很年轻的时候就被放在这样一个(向国外解释中国的)位置上,久而久之就变成我生活的一部分。”他说。

于是,我们看到芮成钢在星巴克问题上激情展现民族主义,看到他抨击了骆家辉,看到他代表亚洲人民质问了奥巴马,不过,只要研究芮成钢的国际化和爱国,就可以发现其还是有精明之处。他巧妙地避开了土洋之争的核心矛盾。

质疑骆家辉却不在意识形态上攻击美国,质疑星巴克进故宫却不反对外国企业本身,抨击奥巴马但并不在重大国际议题上持有强烈反美立场。一些不痛不痒的爱国主义言论,不会让他在美国不受欢迎,他依然是外国政经要人的座上宾。恐怕这一点,甚至会让一些人由衷地羡慕嫉妒恨。

如果仔细研究一下,芮成钢的立场甚至连民族主义都不太沾边,与许多央视或者凤凰卫视国际时政节目的嘉宾发言相比,芮成钢似乎离民族主义太远了。

学者展江就认为,芮成钢相当成功地避开了一些风险。涉外报道和财经节目的安全系数和播出率很高,“这很容易让他出名。”

《南方人物周刊》记者杨潇也曾提及“很难看清芮成钢的价值观”。杨潇在采访时也曾直接问芮成钢,和白岩松那一代央视人相比,你的公共发言似乎很少纠结,很少沉重。他反问:他们是那样吗?停顿了一下,开始解释:人要为自己的选择负责,没有人逼着我给央视工作,“就好比你选择人生伴侣,你看中了他/她好的地方,那你就要学会接受他/她不好不可爱的地方。”

芮成钢的这种风格或者说技巧也是有一个逐渐形成的过程,他甚至还有一个判断:“我个人觉得在新闻领域中是没有所谓真相的,这里面只有事实和角度。事实是什么?哪些是事实?这是很客观的东西,然后,我是从哪个角度看这个问题,答案是不一样的。没有人知道百分之百的真相,真相是一个很虚的概念,只是事实加角度。”

所谓“很虚的真相”,得以让他回避直面许多敏感的东西。芮成钢很谨慎地遵循着传统智慧中的自我保护术,体现着娴熟的精明与圆滑。

伪精英

这样的芮成钢,如果不是因为涉嫌经济问题(假设目前的消息是准确的),他应该能非常惬意地保持着这种成功,基于安全、实用、精明的成功。但在他出事以后,却发现一个明显的问题,这个问题可能就是这种成功学的副产物,那就是没有朋友。

在芮成钢出事以后,网络上对他的讥讽嘲弄以及各种爆料如潮水般涌来。也有许多人批评这种现象,认为不该“落井下石,墙倒众人推”。但观所有辩护者,均是秉承“厚道”的立场,认为芮成钢的成功与他的个人努力密不可分,可能有令人讨厌的地方,但也无大恶之类。基本是一种怜悯、惋惜的态度。但既无人去保他的人品,也没有人说,“我是他的好朋友,我相信他不会如何”。

这和芮氏成功学密不可分。很多人在批评他时,引用北大教授钱理群的一个概念,即“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也有人提出“精英病”这个概念。微博大V五岳散人这样描述了他对于芮成钢的印象:“与这位主持人在各种活动上见过几次,最为接近的一次是头几年美国大使请客吃饭,一桌人都准时,他迟到,来了也并不与其他人打招呼,直接就开始与大使交流,别人很难插上话。对他这种完全没有礼貌的行为不爽,但英文确实好,远比我等流利。”

总之,高高在上的芮成钢,没有草根朋友。他的那些“国际老朋友”们,碍于自己的身段,不愿意也不可能为他说话;总是回避敏感问题,让他显得“陌生而遥远”;在国际与爱国之间的模糊与摇摆,导致“五毛觉得他是五美分,五美分觉得他是五毛”。总之,舆论固然有势利的一面,但收获这份世态炎凉,恐怕也是芮氏成功学的必然结果。

猜你喜欢

  • 我爱你曾是少年

    【宽阔,像一面海】6月的异国他乡,李皎然拆了一个包裹:两包方便面。是几年前最便宜的那种。她立刻红了眼眶。那是她从前的感情,好得像从不曾真正拥有。他们并肩作战,最困苦的时候吃的面,市面上大约已经停产,杜微白费了苦心寻来,用于破冰。这么一想,原

  • 我知道,你是我的

    【一】袁迪宝和李丹妮这对年过八旬的老人跨越五十多年的异国恋情,已众所周知。提起他们,不是为重复这个浪漫生动的爱情故事,而是看到某卫视频道做节目,邀请这对老人做嘉宾时,李丹妮老人说的一句话。她说,后来在法国,辗转收到袁迪宝寄去的信和一张全家福

  • 眼神

    她那眼睛,汪汪如水,笑意盈盈,那眼神就像迷途者找到方向那样闪着光。那是平常的一天,放学后,爸妈带我到饭馆吃饭。饭前要洗手,我迅速奔向洗手间。一个矮矮的、约摸三四岁的女孩正踮着脚,左手撑在台上,右手探出,离那个新式水龙头的开关一厘米的样子,她

  • 终点爱情

    没事,你们继续。我十分佩服自己临危不惧的勇气,因为我此刻正面带微笑且非常冷静地说出这句话来。我迅速退出房间,转身飞快奔向电梯,眼泪哗啦啦地流,手猛按电梯键。但电梯似乎与我作对,迟迟还停在楼下没动。我想也没想就直奔楼梯方向去,也不管这里是二十

  • 穷富人交换节

    唉,真累呀!天天干得汗流浃背,腰酸背疼,还买不回人家的一包烟,这个世道真让人讨厌!你看,xx家这么穷,经常吃一些廉价的东西,身体倒是健壮得很,一年到头都不生病。听听,穷人和富人都在抱怨着自己的生活。现在的人老是不满足于自己的生活。穷人一天到

  • 网恋

    王帅在一家公司做门卫,工作比较轻松。这段时间,王帅疯狂地迷上了上网,他给自己起了一个非常酷的网名:来自北方多情的公狼。王帅一表人才,长得人高马大,网上许多热情前卫的女孩子,都被这条来自北方多情的公狼给吸引住了。他们纷纷给王帅发求爱表情,争抢

  • 网恋的代价

    可怕的手机铃声叮叮当当地又响起来,是陈力又来了电话,对此,郭敏做了缜密的应对准备。一直以来,郭敏为了保全名声,不得不保持与他的关系。郭敏已与他人定下结婚日期,如果陈力再死缠烂打的纠缠,她就太危险了。所以,为了自己的幸福,郭敏必须尽快地除掉陈

  • 不寻常的网恋

    19岁之前,美丽俏皮的黄玉容是人见人爱的活泼女孩儿,她梦想着毕业后成为一名幼儿教师,和喜欢的孩子们在一起。黄玉容1980年出生于惠州市惠城区横沥镇。1999年,19岁的她正在一家幼儿园实习,一天突然感到手腕酸痛,并且疼痛感越来越严重,后来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