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故事>我是他的弟弟

我是他的弟弟

收录日期:2025-08-08 07:12:30  热度:12℃

1

他比我大8岁,我一生下来,他便很开心地背着我四处给人看,而后等着人来夸我聪明。小镇上的人都知道他患过大脑炎,口齿不清,人也呆笨,便总喜欢逗他说:爸妈以后就只疼你弟弟一个人了,你难不难过?他大约并不知道“难过”究竟是怎样的一种情绪,所以每次都只傻傻地笑笑,然后在外人的叹息里,背着我继续游逛。

我在他的背上,呆到5岁的时候,便吵闹着不肯再跟他一起出门。父母问起原因,我便很夸张地捂住嘴说,他身上有怪味!没有人知道,这只是我编造的一个谎言,我不过是想在与别的小孩子疯玩的时候,能够更体面地做一个小小的头领,而不是被人嘲弄说,你哥哥是不是也听你的呢?这个谎言,父母听过即忘,我也在一天天的飞快成长里,没心没肺地记不起丝毫。只是他,却牢牢地刻在了心里,每次父亲带我们去洗澡,他都一个人霸占着水笼头,很仔细地搓洗着每一寸肌肤,又用肥皂,将全身都打上泡沫,直到父亲朝他喝斥,他才会用水冲掉。出来的时候,他总喜欢跟我走在一起,又刻意地提醒我:弟弟,闻闻我的头发香不香?我常常漫不经心地看他一眼,依旧将他落得远远的,又像忽略空气一样,将他微小的虚荣与讨好,统统地忽略掉。

父母曾经试图送他上学,但每每都被老师遣送回家,说他不知何故,无端地就会挑起一场争战。其实都知道是他自己受了欺负,又不肯说,倒是让那些校园痞子们先行告了状。他自己依然喜欢背了书包上学,尽管老师们从来不会提问坐在角落里的他,尽管周围的热闹,将他的孤单,映衬得愈加地鲜明,可他还是很单纯地喜欢着。就像浅溪里一枚黑色的石子,对潺潺流水的依恋。

但他还是只勉强读到初中,便回了家。我那时也已经开始念书,但却不懂得要好好学习,闲着没事,便总喜欢惹些是非出来。有一阵子,因为惹祸太多,常在傍晚回家的时候,被人截住。我一个人势单力薄,打不过他们,便想开溜,可惜,四面已是密不透风的人墙。每每这时候,他总会英雄般从天而降,大喊一声,趁他们诧异回头之际,拉起我飞奔回家。那是冬日的夜晚,天黑得很早,我们在小路上牵着手狂奔,看不清彼此脸上的表情,但却在指尖的相触里明白,兄弟,原来是这样一种息息相通的温暖与默契。

2

后来我开始住校,不常回家,也不再乐意提起他当年的英勇。他已经发育成一个虎背熊腰的大男人,但脸上的表情,还是那样地迟钝,开心与伤悲,于他,都像那电池不足的钟表,总是慢了一格。父母渐渐对他发愁,担忧他的后半生,没有了他们将怎样度过。他们不愿让他受人欺负,但也不想他这样一日日混下去。他自己倒是始终小孩子一样开怀,看到有人嘻笑着递一枝烟过来,都会激动得手足无措。每次父亲带了好吃的去学校看我,他也要跟着去。他眼睛里,与年龄错了位的好奇,常常引来许多人的围观。我就是从那时候开始,想极力摆脱掉他的吧,他在我的心里,如一盆兜头浇过来的脏水,将我脸上的得意与风光,还有骨子里的高傲与虚荣,一下子淋到连火焰灭后的余烟都没有。

但还是躲不掉他。他央求父亲,帮他在我们学校旁边的货物中转站,找到一份做搬运工的活计。父母很乐意他既能出力养活自己,又能监视我的学业,随时把我的动态汇报给他们。他自己亦是卖力,不仅很快因为过度热情,而成了中转站的搬运主力,而且对父母交给的任务,也丝毫没有懈怠。几乎每天中午歇班的时候,他都会去我的宿舍楼旁,小风一样快乐地溜达一圈。看到我从窗口探出头来,便会程序似的冲我调皮地眨巴一下眼睛,又挥一挥手,这才喜气洋洋地大踏步走去。尽管我自己不肯说,但周围的同学,还是在他的频繁光顾里,慢慢知道了我有一个智障的哥哥。有时候看他提了饭盒过来,他们甚至会冲他吹口哨,又笑着将半截香烟扔到他的脚边去。他从没有在意过这样的嘲弄,他的眼里,只有看护的责任,只要每日见我好好地在学校里呆着,他这一天,便可以安心。

可是我的心底,却因此滋生出无边无沿的怨恨与自卑。终于有一天,我在他又笑呵呵地将父母做好的一份酸菜鱼递过来的时候,一脸厌烦地朝他发了脾气:麻烦你以后,不要再像个尾巴似的跟着我好不好?你都不知道,你这样有多傻多可笑!他在我的怒吼里,有一刹那的失落和感伤,但随即,他又伸过手来,木讷笑道:妈说的,你吃了会聪明。我冷冷接过来转身走掉,而他,却很反常地,飞快地跑开了。

3

这之后他便莫明其妙地不再做搬运工,继续在家四处打短工。我在这份安静里,慢慢将他忘记。这样直到我考入大学,去了外省读书。而他,也终于学到一技之长,被一家鞋厂,招去做了工人。儿时的那段牵手奔逃的情谊,在时间里,就这样一路淡下去了。半年才回一次家的我,几乎不知道已近而立之年的他,心里究竟在想些什么,父母对他,也依然像对一个孩童,时常地当着人的面,训斥他种种古怪的言行。他偶尔会生气,但更多的时候,则是顽皮地笑笑。笑,几乎成了他面对一切不快一切烦恼的唯一的表情。

我很少跟他说话,他见我冷漠,也是讪讪地招呼两句便安静地走开了。没有人会想到他是我的哥哥,而我,也已经忘了,他原是与我,流淌着一样的血脉。我拥有的尊严和呵护,他,也当是一丝一毫地,不应该少的。可习惯还是让我,慢慢对他所受到的欺负,不再怀有感伤;似乎,他不过是个与我无关的人。

有一年的夏天,他被父母派到车站去帮我拉行李。因为车半路维修,晚点一个小时,抵达终点的时候,已是日头最毒的正午。我心烦意乱地将一大堆行李卸下,却遍寻不着他的身影,便生了气,独自将行李扛到公交车上去,回了家。到家后才发现,他并没有回来。父母便说:要不你再返回去找找他吧,虽然地方很熟,怕他一时玩心兴起,忘了回家了。我没好气地嚷道:知道他傻,还让他去接我!一家人都不再吱声,但沉默,还是很鲜明地被一种淡淡的忧愁笼罩住了。星星开始铺满天空的时候,门外终于传来他的声音。母亲跑出去,见到他就哭了。我站在身后,听送他来的一个车站师傅,絮絮叨叨地讲起他如何一大早就站在太阳底下傻等,车站的人心疼他,便将他叫到有空调的售票室去,又答应帮他看着从省城发来的班车。可惜工作人员很快将他忘记了,直到看见他又跑到毒辣辣的太阳底下去,焦急地张望时才想起,省城发来的车,早已经开了下一班。工作人员便劝他回家,不必再等,他却很执拗地,不再相信任何人的话,只一声不吭地继续等下去,等到车站人员都已下班,他才被这位好心的师傅,顺路捎了回来。我在这样的讲述里,突然间有些难过,但还是在他笑眯眯地过来喊我弟弟时,扭头,不去理他。

4

大学毕业两年后,我便辞去公职,自己筹资开了一家饭馆,生意很红火。母亲看我人手紧缺,便说:让你哥去给你帮忙吧。我听了很烦说:他能帮什么忙,不给我添麻烦就是好事了。母亲又小心翼翼地加上一句:可是,他至少有力气可以使的,而且,能给你省下一个人的工钱,你哥只要有口饭吃,就很开心了。

我终于拗不过母亲的好意,请他来到了饭馆。他果然干得起劲,早早起来就将饭馆的门窗和地板,全都擦拭得一尘不染。见到客人来,很殷勤地上去给人端茶倒水。有送货的上门来,他比货物搬运工干得都多。很多的时候,包括我,都常常把他当做一个免费的小工。除了他一说话会让人发笑,他该是这个饭馆里,最合格的一个服务生吧。

但因为他不懂世事人情,还是偶有摩擦。每一次,我都为了顾客和店面的声誉,将他训到厨房去闭门思过。他总是像一个听话的孩子,在我的大声喝斥里,一低头,便悄无声息地走开了。

在这样的训斥里,渐渐忘了他的身份。直到有一天,一伙喝酒后耍酒疯的年轻人,见他言语木讷笨拙,便逗引他说:你挣了钱是不是都给你媳妇花?他便拼命地摇头说:不,给我弟弟花。一伙人便哈哈大笑,继续问他:你弟弟是谁,你对他这么好。他突然很兴奋地指指我说:老板就是我弟弟。那伙人笑得更厉害,其中一个人,竟对我大嚷说:嗨,老板,这傻子要攀你亲呢!

我的脸腾地红了。不知道为什么,我突然冲过去,啪地一拳打在那个小子身上。那伙人终是怕我报警,骂骂咧咧地摔打了几个酒瓶后,便走出了饭馆。我一个人蹲在门前,看满地的碎片,在黑暗里闪着清冷的光。他不知何时走过来,在背后,低低地说:弟弟,我以后再不惹你生气了。我回头愤怒地朝他咆哮:知道我是你弟弟,还这样让我烦!说完这一句,我的眼泪,便哗地流下来。

只是,我没有让他看到,也没有告诉他以后的路上,再没有人敢这样欺负他。因为,我是他的弟弟。而他,是与我流着同样血液的哥哥。

猜你喜欢

  • 一双粗糙的手

    小夜上初一时认识了一群社会上的小混混,他和这些小混混在一起学会了逃学、抽烟喝酒、打架骂人。父母老师拿他没办法,亲戚见他躲着走。小夜变得越来越坏。这一天正在上课的小夜接到一个小混混的电话,说是自己被欺负了,找他这个兄弟去报仇,让他带着刀快来。

  • 一棒鹰

    清朝辰光,宜兴蜀山附近有个西望圩村。村上有个姓范的小佬①,名字叫鼎甫,因为家里穷,父母把他送到蜀山一个做茶壶的人家去当徒弟。巴望孩子学会一门手艺,弄口饭吃。范鼎甫年纪小,孩子脾气重,空下来总喜欢拿点紫砂泥捏个小鸡、小鸭白相相。有一次鼎甫又偷

  • 七仙山和饭山

    江宁县和安徽搭界的小丹阳乡,有座有名的七仙山。据讲,当初七仙女下凡时,头一脚就踩在这座山尖上,山上有她走过的脚印,山下有她坐过的七仙墩。老早,当地人还盖了座七仙庙来纪念她。离七仙山不远还有座饭山,看上去就像一碗堆得尖尖的饭。这饭山又怎么来的

  • 韩信瓜

    邳县倚宿山盛产三白西瓜。这三白西瓜有三好:"个儿大,皮儿薄,能治病。"老辈人留言:"说三白,道三好,韩信留种有功劳。"由此它又叫"韩信瓜"。韩信年轻时,遍访名山,广交豪杰。听说下邳南蔽江淮,北控齐鲁,是兵家必争之地,韩信便决定到下邳去。韩信

  • 神笔赵登仙

    明末清初,陡岗"七塔村"出了个文人,叫赵登仙。他读了不少古书,蛮有点才学,在州府考试得了个"贡生",四十出头就被人称做"江宁府七支笔"的头一杆笔。他不贪富贵,不慕功名,有官不做,情愿教书过苦日子。平时喜欢写诗做文,替人申冤打抱不平。他随身带

  • 一壶救一命

    宜兴了山北面的上袁村出了个做茶壶的高手叫邵大亨,做的茶壶刮刮叫。官宦之家,文人雅士都想弄到一把"大亨壶"。苏州府台任道溶得到一把大亨壶,高兴得整天捧在手里。有一回,丫鬟侍琴帮任道溶泡茶,一不小心,茶壶跌在地上,掼成碎片,这下闯大祸了!侍琴吓

  • 赤脚黄泥郎

    从前大湖中的船户,每遇到大风大浪,就跪在船头上边烧香边喊:"赤脚黄泥郎救命!"这黄泥郎是谁?传说很久以前,太湖边的坞溪镇上有个私塾先生,人称王秀才。一天,来了个叫黄二郎的小孩,要念书,王秀才收留了他。因为他穿的衣服很脏,满身粘着黄泥,所以大

  • 醉雕

    从前有个沈万三,在家乡昆山周庄镇造了一幢七进深、有七座跑马楼的大厅,总称"沈厅"。沈厅最前面是仪门楼,高两丈,全部用水磨青砖雕刻砌成。中间五层,都用雕刻着人物、花卉、楼台等的砖雕来镶砌。沈万三为造这仪门楼,特地用重金请了无锡擅长砖雕、闻名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