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故事>战场上的逆向思维

战场上的逆向思维

收录日期:2025-08-07 14:29:00  热度:8℃

“法有定论,兵无常形。”在纷繁复雜的战场上,若能灵活、恰当运用逆向思维,往往能够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东汉中期,羌族大举进攻,且有南下之势。汉朝将领虞诩率兵征讨。羌军在淆谷,据险设防,阻挡汉军。汉军到淆谷后,虞诩发现羌军已有准备,兵力集中,不易取胜,下令就地扎营。次日,虞诩假装巡视部队,并四处宣扬:敌我兵力悬殊,等到援兵来后再进攻。羌军信以为真,放松戒备,分兵到各处大肆抢掠财物。虞诩见羌军兵力分散,趁机突破淆谷,并以每日百里速度行进。后又下令:官兵每人铸锅灶两个,逐日增加一倍。众将不解,兵书云:孙膑以逐日减灶而胜庞涓;且日行不过30里,以防不测。虞诩笑答:“羌人多势众,我兵少势单。若行动缓慢,易被敌追上。今急速行之,敌则摸不准我方虚实。当初孙膑减灶是为诱敌深入,以强示弱;而今日,我需以弱示强,羌军见我锅灶大增,必以为援兵已至,断不敢贸然追击。待我处有利之时,便可以逸待劳,将其拿下。”不出所料,羌军见汉军锅灶逐日加倍,误认为援军已至,不敢贸然前行。虞诩率众顺利至成都,休养数日。待兵强马壮之时,羌军到。羌军围攻成都,久攻不下且伤亡甚重。虞诩让所有官兵排成数百米长队,从东门出,绕城一周,西门进。进城后,迅速更换服装,从西门出,绕城一周,东门进。每日数次。搞得羌军不知汉军究竟有多少,惊慌失措,遂决定撤退。虞诩又秘密派兵埋伏于羌军退兵路旁,大败羌军。孙膑减灶胜庞涓,是历史上的成功战法。虞诩却运用逆向思维,从实际出发,采用增灶的方法退敌取胜。一个减灶,一个增灶,却同样取得了胜利。

虞诩的成功在于对兵法的活学活用:孙膑减灶胜庞涓,那是因为他要“以强示弱”,“为诱敌深入”;而“我”增灶则是为了“以弱示强”。逆向思维的运用使古老的兵家智慧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值得借鉴。

猜你喜欢

  • 还手机

    一次,小偷在行使偷窃后,发现在一个手机中有一个美女,看的小偷心头的春心荡漾了起来。这时手机上收到了一条短信,小偷一看乐了,原来是手机的主人发现手机不见了,发了一条短信给自己的手机,小偷心生一计。小偷想见手机的主人,于是便约手机的主人明天见面

  • 买一辆最快的车

    这天,然然和男友毕毕去买车,跑了几个车行,看的起的车,太格太贵了,便宜的车,又觉得瞧不起。毕毕心烦意乱地看了一个上午,突然牵起然然的手,说:“回去,不买了!”然然甩开手,撅着个嘴,气愤地说:“你变卦了?”毕毕扬了扬眉毛,抬起手摸了下下巴,然

  • 一只鸭子气没了媳妇

    明末清初的画家朱耷,号八大山人,22岁上媳妇死了,父亲也死了。因为是朱明王朝的后人,天生又没胆儿,害怕被清庭的人杀了,就隐姓埋名,带着母亲,还有弟弟和儿子住到庙里,自己当了和尚。有人问的时候,就说姓“洪。”洪即红,红即朱。在寺庙住了5年多,

  • 近视眼的故事

    从前,有一个近视眼要出门走亲戚。锁街门的时候,因看不清,老捏不住锁子。只得将眼使劲的向锁子靠近。看准了,啪嗒一下,锁住了,但因眼靠锁子太近而将自己的上眼帘锁了进去。疼得他哇哇大叫。这时,又一个近视眼打此路过。见状急忙过来帮忙。可拿着钥匙就是

  • 是我,是我,还是我

    学校有个教师姓张,今年才三十五岁,可这位老兄“不幸”的是过早染上白发,自嘲为少年白,满头的雪花点点,不愧为校园里一道独特的风景。记得有一次,这位老兄准备外出理发,其妻建议:顺便买一套冬天穿的西装。碰巧,卖西装店不远处就有一家理发店。张老师走

  • 拜寿,哈哈

    从前有一个员外,他有三个女儿,大女儿嫁给了一个秀才,二女儿嫁给了一个商人,三女儿嫁给了一个农夫。这一天,员外做60大寿,三对儿女都回家给老爷子祝寿。中午开饭时大女婿提议:以‘……长的高大,……高挂’为题,三个人填词,谁填上了谁吃饭,填不上的

  • 绑匪打来电话

    高考落榜后,梁小寒决定去大城市打工。临行前,父亲梁大壮叮嘱他,出门在外一定要多长个心眼,千万别上了坏人的当。梁小寒不以为然地说:“爸你就放心吧,我又不是小孩子了。”梁大壮正色道:“你徐强哥是小孩子吗?还不是照样上了坏人的当?”徐强是邻居徐伯

  • 白头头毛驴

           有个傻子去集市上买东西,看到一个老农在卖西瓜,傻子从来没见过西瓜,就问老农:“这是什么东西?”老农有心捉弄他,就说:“这是毛驴蛋,能孵出毛驴呢。”傻子觉得很新奇,就问:“那咋孵呢?”老农就告诉他:“你回去把你家炕烧热,把这毛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