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故事>王府的秘密

王府的秘密

收录日期:2025-08-08 03:08:52  热度:11℃

飞鸽传信

朱元璋死后,年幼的朱允继位成为建文帝。没多久,其叔朱棣密谋造反。

为防走漏消息,朱棣将燕王府分为内外两层,内层是家眷、内侍,外层为仆役、侍卫等,内外之间不得随意联系交谈;同时,派出猎犬日夜巡逻。

燕王府中,徐妃最得宠,她文武双全,深得朱棣信任。这天,徐妃忽然发现,王府上空有一只白鸽在不断盘旋,她眉头一皱,说:“大王,快命人把白鸽射下来!”

白鸽很快被乱箭射杀。徐妃亲自检查,发现鸽翅下藏着个小布袋。徐妃说:“王府中肯定出了内奸,想借白鸽把情报送出去。”可伸手一掏,布袋却是空的,她大惊失色,说:“情报可能是掉出来了,赶紧搜查!”

朱棣马上派出全部猎犬前去搜查。他深恨奸细,亲手把白鸽劈成两半,扔到院里喂狗。一只白色巨犬抢上前来,两口就吞了下去。

这只巨犬叫做雪獒,产自西域,嗅觉十分灵敏,深得朱棣喜爱,它的驯犬师也被封作犬队领队。

领队把布袋放在雪獒鼻尖,雪獒嗅嗅,猛地蹿了出去。很快,雪獒就跑了回来,可它竟然叼了只白兔回来!领队忙跪下解释道:“狗天性爱追兔子,所以……”

朱棣大怒,赏了领队两记耳光,扭头走了。

一个月后,建文帝大婚,召各路藩王进京贺喜,朱棣也在其中。不料朱棣一到京城,就遭到软禁,看来奸细还是把情报送到了建文帝手里。为了活命,朱棣装疯卖傻,浑身涂满屎尿,终被放了出来。

朱棣回去后,全力调查奸细,可始终一无所获。

查出内奸

后来,朱棣起兵造反,结果大败,只得出城去搬救兵。临走前,他再三跟徐妃交代,千万不能把自己不在城内的消息泄露出去。

朱棣走后第三天,王府后院又飞出一只白鸽。有了上次的经验,侍卫长急忙把它射了下来,果然又在鸽翅下发现了一个空布袋。

徐妃十分恼怒,她下令按照上次的方法处理。这次雪獒总算争气,很快咬住了一个人,竟然是侍卫长!徐妃命人把他关进死牢。

不几天,建文帝大军忽然赶到,很明显,情报又传出去了!好在朱棣手下强将不少,拼死抵抗,城总算保住了。两次泄密都险些要了朱棣的命,他暴怒不已,立刻杀了侍卫长。

事后不久,朱棣到王府的外府查访,遇到雪獒在训练。只见犬队领队放出活鸡,雪獒几个箭步追上去,一口就吞进嘴里,撒着欢儿跑回来。领队扔给它一块又肥又嫩的牛肉,这时怪事来了,雪獒大嘴一张,把刚吞下去的鸡吐了出来,大口吃起牛肉来!

朱棣觉得有趣,便笑着询问。领队解释说:“大王经常带雪獒去狩猎,为了不让它吃错东西生病,我就训练它捉到猎物后,只吞进嘴巴,而不是咽到肚子里,最后把猎物叼回来换牛肉。”

朱棣脑中一亮,大喝一声:“来人,把他抓起来!”

朱棣把领队抓进大牢,同时派人到他家里搜查,果然搜出跟建文帝来往的密信。朱棣得意地说:“当日雪獒叼回白兔,我便对你起了疑心。那布袋中其实并无情报,只是为了掩人耳目,真正的情报在白鸽体内,被雪獒吞下后又吐出,被你得到,是不是?”

领队只好招供,他就是内奸。他还用重金收买了王府的首席名厨,名厨擅长雕菜,能在一颗米粒上刻出几十个字。因为名厨在内府,领队在外府,名厨就偷偷将“燕王谋反”四个字刻在一粒豌豆上,喂给白鸽吃,再将白鸽放飞。果然,朱棣把鸽子剁成两半喂狗,情报就到了领队手中。为了转移注意力,他设计误导雪獒,第一次让它叼回白兔,第二次则咬住了侍卫长。

寻师问道

泄密案终于水落石出,朱棣下令把犬队领队和名厨的头砍下来挂在城头,来个杀鸡给猴看。可没想到,第二天一早,两颗脑袋不见了,只留下几根鸽毛!

民间很快就有了传言,说这二人是鸽仙转世,要不怎么两只鸽子藏在王府,这么多年都发现不了?现在二人又化作白鸽,升天去了,将来定会回来复仇。朱棣为这传言焦躁不安,睡不好觉。

徐妃建议他说:“城东清风观有位大师,替人消灾除难十分灵验,我们去看看吧!”朱棣答应了。

第二天,他们悄悄来到了清风观。大师听完他们的来意,淡淡一笑,说道:“万物皆由心生。一切虚妄,信之则有,不信则无。”说完,大师示意小童送上清茗,请朱棣品尝。

朱棣这次轻车简从,并没带试毒小太监,按理说是不敢随意吃喝的,可大师一番美意,不喝岂不失礼?他有些犹豫不定。

聪明的徐妃见了,悄悄拔下发簪,假装一不小心掉进茶杯里。小童想去换一杯茶,朱棣挥挥手拒绝了,他知道,徐妃这支发簪是用纯银打造的——也可以用来试毒。发簪并没有变色,朱棣放下心来。

这时,大师又道:“得民心者得天下。只要大王善待百姓,区区传言,算得了什么?”

朱棣点头称是:“我从小跟随父皇四处奔波,深知老百姓的疾苦,我这次起兵,并不是贪恋权位。我这个侄儿朱允,一出生就在深宫里,只知道宠信太监,误国误民。为了百姓,我只好背上谋反的罪名。”徐妃听着,心底一颤。

大师欣慰地点点头,说道:“当地百姓称赞大王爱民如子,是万民之福。实不相瞒,我夜观星象,看出大王才是天下之主。希望你坐上龙椅之后,不要忘记今天所说的话。”

朱棣郑重说道:“我向天起誓,若不能善待百姓,就不得好死!”说罢,他端起茶杯要饮下……

这时,站在旁边的徐妃一个趔趄,失手打翻了朱棣的茶杯。朱棣连忙关切地扶起她,原来徐妃站立过久,身体疲倦,于是二人打道回府。

三士护主

经过苦战,朱棣最终攻克京城,建文帝也在皇宫大火中失踪,朱棣的手下只找到一具焦尸。经宫中太监辨认,尸体体型与建文帝相近,嘴里缺少两颗牙齿的特征也吻合,可以断定就是他的尸体。

大火扑灭之后,朱棣在上书房发现了一道密旨,上面写着“三士护主”。原来,朱元璋对朱棣早有戒心,预先留下三着暗棋。朱棣想起内奸并未完全出现,深感恐惧,派出大量密探查找,却始终一无所获。

转眼又是一年,徐妃病危。朱棣前去探望,亲自给她喂药。徐妃已是气息微弱,她叫侍女退下,单独留朱棣在屋里,艰难地从怀中抽出一封书信,递给他。

朱棣一看,脸色大变:“是你!”

徐妃正是三着暗棋之一。她的父亲与朱元璋是结拜兄弟,因此朱元璋选了她来对付朱棣。徐妃的任务是设法阻止朱棣谋反,如果不成,就不择手段将其杀死。那对白鸽由徐妃秘密喂养,有谁敢去搜查她?刻豆、吞鸽全是徐妃的妙计。

领队和名厨被杀后,徐妃制造鸽仙传言,就是想让朱棣心中烦躁,趁机劝他去清风观,在茶中下毒。只是生死关头,她却改变了主意。

徐妃与朱棣恩爱多年,早已日久生情;又听到朱棣那番肺腑之言,心中受到触动;最后大师的一番话,更让她下定决心,顺应民心天意,不杀朱棣。于是,她碰翻了已被下毒的茶杯。

朱棣问道:“那天我亲眼看到你用银簪试茶,并未变色,如何下毒?”

徐妃把发簪取下,缓缓说道:“先皇所设三士,一是犬队领队,二是我,其三却并非何人,正是这支发簪。”原来,这发簪里有特殊的机关:前端有个小孔,里面藏着剧毒鹤顶红,外面则用蜡膜封住。遇到热茶时,发簪膨胀,小孔张开,毒粉就混进了茶水里。发簪虽然是纯银的,却被蜡膜覆盖,遇毒也不会变色。

朱棣又道:“你不杀我,岂不有负先皇所托?”

徐妃摇摇头:“我虽未杀你,却保护了朱允。城破之时,我挑选了一名体貌与他相似的侍卫,还特意敲掉了那人两颗牙,让他替朱允而死。真正的朱允早被我放走了,我也算对得起先皇所托了。”

此时,徐妃已是油尽灯枯,说话也开始断断续续:“先皇要我杀你,无非是疼惜孙儿,哪里想过天下百姓?我却想给天下百姓一个有道明君。试问,一人的权位与全天下人的幸福,哪个轻,哪个重?答……答应我,永远……做个好皇帝……”说完,她安详地闭上了双眼。

猜你喜欢

  • 网易CEO丁磊母校演讲:保持热爱,保持勇

    这个世界上很多人的成功,都是兴趣驱使的。我曾经看过罗大佑的故事,大家知道罗大佑是优秀的音乐人,但他原本是个医生。那时,我体会到了爱因斯坦的那句话——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即便离开了学校,也要保持终身学习的热情。很多人问:人为什么要一辈子不停地学

  • 打开困惑的钥匙

    初中上第一堂生物课,老师就向我们提出了一个看似简单却不简单的问题:玉米是长在从下往上数的第几片叶子上。这个问题说简单,那是因为,对农村的孩子来说,玉米再常见不过了;说不简单,那是因为,还真没人注意过,玉米长在第几片叶子上。那次课上,全班五十

  • 人生充满选择

    1。取舍老和尚对小和尚说:“徒儿,烧点水吧。”于是小和尚找几块石头拼了一个炉灶,用捡来的水壶装满了水,可是找了很久,也没有找到足够的柴火。小和尚很沮丧地说:“师傅,柴火不够!你等一下,我去找施主们借一点吧!”老和尚看着他说:“为什么不把壶里

  • 让人放心,是一个人最了不起的才华

    巴菲特每年都会在大学开座谈会,一次交流中,有位大学生问他:您认为一个人最重要的品质是什么?巴菲特没有正面回答这个问题,而是让大家做了个小游戏:拿出一张纸,思考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假如你有一个买进你某位同学10%股份的权利,你会选择谁?

  • 人生的“五副眼镜”

    前不久读到著名作家麦家关于人生的解读,很受启发。麦家认为,人生必须配备五副眼镜:一是望远镜,看远;二是显微镜,看细;三是放大镜,看透;四是太阳镜,看淡;五是哈哈镜,笑看人生。麦家在这里所说的五副眼镜,其实是对人生的一种诠释。望远镜可以看得很

  • 让人心服口服

    要跟人吵起来,用不了一分钟。但要让人心服口服,可得花上十年、二十年。做得不好,甚至一辈子都无法使人折服。人与人之间的相处,一言不合就可能立刻吵起来。然而,要让对方心服口服,却需要相当扎实而持久的努力。譬如,当与侮辱自己的人争论时,要隐藏自己

  • 弱者更要讲理

    曾国藩和李鸿章,先是上下级,接着是师友,然后是同事。二人都是翰林,既饱读诗书,又带兵打仗,有理论有实践,能密谋能周旋。以上级和老师的身份,曾国藩教给李鸿章的,却是大白话:讲信用。为什么曾国藩要教育李鸿章这个“大道理”?一、李鸿章太聪明。聪明

  • 心大了,大事就小了

    朋友跟我聊起丰子恺,说他诗情画意。我却想起他清新柔软的笔触,丰富细腻的内心,字字珠玑,耐人寻味。我喜欢丰子恺先生的漫画,也喜欢丰子恺先生的小诗,更喜欢丰子恺先生为人处世的魅力。丰子恺先生被称为“现代中国最像艺术家的艺术家”。他的慈悲之心,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