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故事>与前妻约会

与前妻约会

收录日期:2025-08-07 16:15:11  热度:7℃

中考第一堂监考完,由于中午时间短、家又远,我就在考点外的小公园看报休息,等下午的那堂考试。

“你知不知道,思念一个人的滋味,就像喝了一杯冰冷的水……”巫启贤悲恸的《思念谁》响起,提醒我有电话来了。

难道是老婆忘了,又习惯性地打电话叫我吃午饭,早上走时我说过不回家的啊?我边想边摸出手机,一看来电显示,不是妻子的,但号码陌生却又熟悉,是她!是前妻。

前妻6年前和我离了婚,后来就断了联系,只知道她义无反顾奔向的新生活并不理想,只知道自己经历了一段刻骨铭心的痛,然后幸运地遇到了现在的妻子。

“你知不知道,忘记一个人的滋味,就像欣赏一种残酷的美,然后用很小很小的声音,告诉自己坚强面对……”铃声仍在响,我却犹豫着。

和前妻的结缘可以说很浪漫,那一年正是《恋曲1990》流行的时候。在市中区举办的文化艺术节上,学音乐出身的前妻用一首《小背篓》征服了所有的观众,也征服了我。拿了交谊舞一等奖的我和独唱一等奖的她产生了恋情,两人一路唱着、跳着步入了婚姻的殿堂。后来,活跃的前妻渐渐不满足平静的生活,不满足捉襟见肘的收入,不满意我头无乌纱,最终选择了新的生活新的人。

她来电话干什么?离婚后,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我默默地等她的电话,想听到她的声音、她的歌声,看到她熟悉的身影,期望着她回心转意,可奇迹最终没出现。这种期待只是支撑我走过了一段落寞的岁月,直到再婚。

“你知不知道,痛苦的滋味,痛苦是因为想忘记谁……”铃声又一次响起,似乎在强化着诱惑,直觉告诉我,接电话也许会干扰我平静的生活,可内心深处沉寂了几年的那份情愫,此时却与铃声发生强烈的共振,指挥我的手颤颤地按下了接听键。

“喂,新儿吗?”她的声音依旧那么甜美,还用着我们婚内的昵称。

“嗯,什么事?”我的声音发干,还有些沙哑。

“想请你帮个忙,我的身份证丢了,到派出所补办,需要用以前的户口本和房产证。”

听她这么一讲,我有些如释重负,但又有点莫明的失望。和她结婚后,一直住在妈的老房子里,她走时并没把户口迁出。这事一度让我玩味,觉得她对我们的婚姻还有些留念,不过,这几年我已把此事忘了。

“什么时候要?”我的声音已恢复镇静。

“今天下午行吗?”

“对不起,这两天我监考,后天下午拿给你行不行?”中考后天下午结束,我们要放一下午假,妻子要上班……心里做这样的盘算,我有些吃惊,进而有些脸红。

“好的,中午1点我在派出所门口等你,行吗?”我没有反对,随后挂了电话。心想,那时间不错,有满满的一下午呢!冒出这个念头,我自觉有些轻浮。

接下来的三堂考试变得很长很长,说老实话,每堂监考我都禁不住走神,和前妻生活的美好片段放电影似地在脑海里重现,而分手时的难受却被封存在时间里。回到家,我仍是心神不定,还有意回避着妻子。妻子以为我是监考累了,也没太在意,一个人把家整理得井然有序,对我则呵护有加。其实她不知道,那两天我梦中尽在响着《小背篓》。

最后一堂考试终于结束,待我理完发、洗完澡、换好装,妻子已如往常样把饭菜摆上桌了。我胡乱地应付了几口,就准备出门, 出门时,面对妻子欲言又止的疑问,我简单地搪塞一句“学校有事”,就急急跨了出去,等我掩上背后的门,一种笼鸟放飞般的激动和轻松立时涌了上来,久违的热情随即布满全身。

骑上头天精心擦拭过的摩托,我风驰电掣地往派出所赶去,一路上像个毛手毛脚的初恋男孩。远远地,我看见了,这两天老是出现的那个身影:依旧那么高挑、美丽,我放慢了车速,同时有意识地控制了一下心跳。

车刹住后,故作平静的我把户口本和房产证递上去,四目相对时,我看清了她的脸:浅浅地有了皱纹,化了淡妆后,还是很漂亮,尤其那双会说话的大眼睛、微微上翘的娇嗔的嘴唇一点没变,我的心不免一动。

“在外面等我一会好吗?”她微笑着接过证件。

“嗯。”我不自然地答应,像听话的木偶。很快,她就办好出来了。

“下午有课吗?”

“没有。”

“那一起聊聊好吗?”

“嗯。”那一刻我仿佛突然失去了主张和思想,心甘情愿地听她安排。

在她的示意下,我载着她向郊外的森林公园驶去。挨着她带有体温的身体,我感觉有些颤抖。很快,我们来到了公园门口,那天是礼拜四,游人很少。进去后,我拘谨地跟在她身后向山上走,语无伦次地和她搭着话,言语中透出几分激动和忐忑,她却神态自若,那种舞台上练就的大方让我自愧不如。

来到山顶一处仿古建筑前,我们叫醒了打瞌睡的卖茶人。卖茶人一双惺松的眼睛马上开始放光,然后很老道地招呼我们楼上坐,并安排了一处回廊凭栏的位置,可以俯瞰山环水绕的城市风貌。坐在那里,有阵阵凉风吹来,让人很是惬意。

“二位喝什么茶?‘鸳鸯配’吗?”茶老板讨好地问。

“两杯‘青山绿水’吧。”前妻应道。

我心里一紧,价目单上“青山绿水”20元一杯,两杯就是我监考一天的补助。我连忙纠正:“我要一杯普通绿茶就行。”

前妻像看透了我的心思,笑着说:“我付钱,你就喝‘青山绿水’吧。”

“不,我不习惯喝那茶。”在我较真时,内心有一丝不快升上来。

由于我的坚持,茶老板只好一样泡了一杯,临了那种不屑的眼神让我很不舒服。

漫无边际地聊了一阵国际国内、广播电视,我们都有些心不在焉。后来,前妻的一句“这几年过得好吗?”终于转移了我们的话题。这几年,我过得还是很好的,在家里,妻子温柔善良、贤淑体贴;在单位,我工作顺心,朋友同事也都相处得不错,只不过……就觉得生活单调了些,缺少变换、缺少激情。当然,这些说不清道不明的东西我没好对前妻讲出来,嘴里只含糊地应付她:“还可以吧。”

前妻好像并不在意我的回答,那一问倒像是在给她自己报幕,随后的谈话基本成了她个人的“独唱”,我只是她的一个听众。“人都说好男人难找,可我遇到过,不过没有珍惜。”前妻的“开场白”有点吸引人,“回想起来,那两年我才是最幸福的,早上,你轻手轻脚地弄好饭,为的是我多睡会儿;没回家时,你就老打电话,关心我饿到没冷到没;下雨天,两人就呆在家里弹琴唱歌,天晴了,就蹬车出去看山看水;中秋节,还可以搭条凳子在操场上赏月、聊天……”

前妻全无条理的话,不经意间带我进入了以前琐碎的婚姻生活,我的内心弥漫开一些柔柔的东西。

“我为什么就那么傻,就说腻了呢?”前妻的自责仿佛惊醒了我,我不情愿地又回到了现实,听着她说下去。“那样的日子想起来好难得,现在和他是再也过不上了。”说这话时,前妻的语气里含着失落,我也有种酸酸的感觉。

“平时和他都是在外面吃,喝酒、喝茶、打牌、唱歌……”前妻描述她的“新生活”时,语调缺乏生气,也没有丝毫得意,但我内心刻意封存的那些痛苦却被放了出来,一点一点地破坏着我的心情,要知道,这些都曾是离婚前她侮辱我的话啊!

前妻看不到我内心的变化,自顾自地往下说。“碰到他出差,也是从来不会打电话问我吃没有、病没有的,也许他以为留在家的钱足够我吃,足够我看病就行了……”说这话时,前妻眼睛里的失落更多了,但此时我的心情已无法再跟随她,两人分手时的一幕幕在记忆里开始残酷地上演,她绝情时的表情无比清晰地映上我的脑海,我的心又在痛苦中挣扎。

“去年也是中秋,我让他推掉应酬,去郊外赏月,他像遇到怪物似地看着我说‘傻不傻’,之后,留下我一个人真的在家里犯‘傻’。”说到这,她自嘲地笑了一下,我却漠然。

前妻似乎开始留意我的感受了,边说边瞟着我,我有些发慌,她那些“检讨”似的话,正好击中了自己内心的不安分,我心虚地赶紧把目光移开。见我并不迎合她的眼神,她轻叹了一口气,接着说。

猜你喜欢

  • 买单

    2014的春节过了,新的一年来到了,如今人民生活越来越好了可烦心事好像也越来越多了。小李近来就让一个烦心事搅得心烦意乱。这事不大不小就是他们年年都有的老同学聚会。过年这两天,小李为家里忙前忙后,给小辈压岁钱就已经让自己入不敷出了,临近的聚会

  • 头疼

    头疼作者:张艳霞局长下班到家门口,碰到了老张。局长问有什么事,老张说就是转转。老张是局长的下属,现在内退了。接下来几天,局长下班到家门口,都能碰到老张。一次局长拉住老张,说你天天在我家门口干吗呢?老张没接腔,走了。一晚,处长有事来找局长,带

  • 解密铜奔马

    这天,镇长助理小杨和同事正在办公室整理应对县里廉政检查的材料,牛镇长推门进来了。小杨连忙起身相迎,问有什么事情需要自己去办理。牛镇长也没多说,掏出皮夹,数出了十张“老人头”递到小杨手里。“马县长要乔迁新居,但我最近手头事情多,你帮我挑选件礼

  • 能人趣事录

    造自行车能人叔的儿子和我年龄差不多一般大,和我关系不错,经常在一起玩。那时候,备战备荒抓地紧,民兵们经常训练,打靶是家常便饭。我们一伙年轻娃一天没事干,就三天两头打听哪里打靶,目的是拾打过的子弹壳。所以,那个人家里都有几十个弹壳。一天,能人

  • 学错话

    在广东读大学的人都知道潮州人经常和梅州人打群架。小风和小波和小红是航海学校的同学,小风是梅州人,小波和小红是潮州人。在相处的日子里,小风和小红对彼此产生了好感,但是两个人都没有主动表白。班里的同学看在眼里就想帮他们一下,于是叫小波去跟小风说

  • 骗子被骗了

    贾志民接到一个莫名的电话,想想近来常有人利用电话搞诈骗活动,他琢磨这莫非是一个骗局。先不管这些,听他说些什么话再说。只听对方说:“哎呀,老同学,最近忙什么呢?”“跟以前也一个样儿。你呢?”贾志民应付道,“你呢?”“我也是。你说我有点事想跟你

  • 家务活

    老赵刚办理了退休手续不到一月,老伴就决定要到女儿家住上一个时期,临走时,她把家里一切都安排妥当,又把米面油都在什么地方放着,怎样炒菜,如何和面等一应家务活,对老赵唠叨了好半天。“我说你烦不烦哪,婆婆妈妈的,我又不是三岁的小孩,没吃过猪肉还没

  • 妈妈是生母 外婆是岳母

    胡晓的爸爸、妈妈常年在外打工,将不满七岁的他留在爷爷、奶奶的身边。爷爷、奶奶虽然年过六十了,身体非常健康,干家务活和农活是一把好手,照料孩子也是好手。要辅导孩子的学习,如同擀面杖吹火。胡晓在本村教学点读了一年学前班,由于爷爷奶奶对他过分的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