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故事>王策改契文

王策改契文

收录日期:2025-08-08 06:06:05  热度:12℃

闵桥东乡有个姓徐的财主,他家有几十石种,出门不走别人家的路,用水不过别人家的田。他为人刻薄,坏点子多,当地给他起了个外号,叫"徐二猴子"。

在徐二猴家田边上有座牛车棚,是他堂兄弟徐老三家的。这车棚地势好,出水又方便。徐二猴日夜想谋占它,如果想买,徐老三一定不肯卖,就是肯卖,价钱也会要的高。徐二猴就先把车棚周围的荒埂水沟买了过来,这样徐老三用水就得从徐二猴的地界里过,徐老三倒过头来要去求他。

"他二爷,我那片稻田干得可怜了,你让我过个水吧!”

徐二猴卖关子了:"过水可以,不过我田里刚泼过粪,肥水不都淌到你田里去了吗?”

其实他没有泼粪,徐老二没法:"你泼多少我还你多少。”

"我那溜田八亩,每亩八担,你自己算吧!”

就这样,徐老三白白贴了六十四担大粪。天长日久不是办法,只好把车墩卖给他,只卖了十块洋钱。

这当儿,王策正好在东乡教馆,契纸是王先生写的。契上写:"上卖车棚,下卖车墩,空口无凭,立此为证。"两名各执一纸,徐二猴快活得了不得。

第二年上,徐老三没有车棚,困难了。王策到他家,说:"老三,你想不想把车墩再要回来?”

"卖掉了,光想顶屁用!”

"我有办法,你把契拿来。”

王策就在"下卖车墩"的"下"字左边添了一撇,成了"不卖车墩"。

徐老三说:"改了也没有用,人家手里还有一张呢。”

"包你有用,我给你写张状纸,你尽管到衙门去告他!”

徐老三果真到县里去了。第二天,王策一摇一晃的来找徐二猴:"听说徐老三到县里告你去了!”

徐二猴吃了一惊:"告我什么?”

"告你强占他的车墩。”

徐二猴一听笑起来了:"我有凭有据,怕他什么!”

王策说:"你莫不是弄错了,契上好像写的是不卖车墩吧。”

徐二猴不相信,把契纸拿出来给他看。王策用小拇指在"下"字上一指,说:"你看,这明明是不卖车墩呀!"徐二猴直翻眼珠子,只好自认晦气。

原来,王策在小指甲上蘸了点墨,然后在舌头上一点,趁指字的工夫,把那一撇给添上去的。县老爷知道有王策作证,首先害怕三分,便把车墩判给了徐老三。

王策又说:"徐二猴为富不仁,断了徐老三水路,如今徐老三虽有车墩,但无法出水,望大老爷作主。”

县老爷又罚徐二猴在田这头开一条水沟,让徐老三过水。就这样,徐老三的官司打赢了。

猜你喜欢

  • 智力题的启示

    智力题的启示智力题,作为一种常见的思维活动,不仅可以激发我们的思维能力,还能训练我们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解答智力题的过程中,我们需要运用各种思维方法和技巧,不断进行推理和分析,才能找到合适的答案。然而,除了提升我们的智力之外,智力

  • 木匠的门

    木匠的门这是一个普通的小镇,生活着一个名叫小明的木匠。小明是这个小镇上唯一的木匠,他用心制作着各种木制品,为人们带来温暖和美丽。小明的工作室位于小镇中心的一条安静的街道上,门口挂着一个木制的标牌,上面用简洁的字体写着“小明木匠”,旁边还雕刻

  • 两只螃蟹跑不掉

    两只螃蟹跑不掉在一个美丽的海滩上,住着两只聪明又好动的螃蟹,一只叫小乐,另一只叫小鹏。它们总是一起玩耍,快乐地度过每一天。有一天,它们听说了一个令人兴奋的传闻,说在海滩的另一端有一个神秘的宝藏。小乐和小鹏都对宝藏非常感兴趣,于是决定去探险。

  • 两只蚂蚁

    两只蚂蚁从遥远的地方,有两只蚂蚁,它们住在同一个小蚁穴里。一只名叫小智,另一只名叫小勇。小智是个非常细心谨慎的蚂蚁,他总是将每一根食物拉回蚁穴,存放起来供蚂蚁家族使用。而小勇则非常勇敢,他总是主动出击,去寻找新的食物资源。因此,小智和小勇形

  • 规则比速度更重要

    规则比速度更重要在现代社会,速度似乎成为了一切的评判标准。快速的交通工具、高效的通信方式、快速的信息获取……无论是在工作中还是在生活中,我们都追求速度。然而,我们是否真的需要一直追求速度呢?或许在某些情况下,规则比速度更加重要。人们追求速度

  • 一次的成功未必就是真正的能耐

    一次的成功未必就是真正的能耐 每个人都希望在生活中取得成功。成功似乎是一个永远追求的目标,而一次的成功往往会让人沾沾自喜,以为自己已经具备了真正的能耐。然而,一次的成功并不意味着就能够持久,也不代表一个人具备了真正的能耐。成功很容易让人产生

  • 死蛇咬人

    死蛇咬人故事开始时,一个寂静的夜晚笼罩着小镇。人们安静地睡着,只有微弱的月光照亮着街道。一直以来,这个小镇被认为是一个安全的地方,人们从未想过会有什么祸患会降临在他们身上。然而,那个夜晚注定是不同寻常的。在小镇边缘的一片郊外地区,生活着一个

  • 把奖赏变成惩罚

    把奖赏变成惩罚在人类社会中,奖赏一直被视为一种激励机制,用于鼓励、奖励和激励人们取得更好的成绩。然而,有一种独特的观点认为,将奖赏转变为惩罚可能会产生更加深远的影响。这个想法似乎与常规的奖励逻辑相悖,但是却有其独特的理论依据和实践价值。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