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故事>董倩:我比从前更诚惶诚恐

董倩:我比从前更诚惶诚恐

收录日期:2025-08-08 04:12:15  热度:10℃

“焦点访谈”“新闻调查”“新闻会客厅”“面对面”“新闻1+1”央视新闻频道这些响当当的名牌栏目,都曾活跃着一个知性朴实的身影董倩。

香港回归、50年国庆、澳门回归、申奥成功、APEC会议、中国入世、载人航天飞行、北京奥运会、汶川大地震央视这些重大活动报道中,都有一位秀外慧中的女子董倩。

这位在央视摸爬滚打14年的资深记者和主持人,对成功的解读很简单:努力和机遇是每个人成功的砝码,只要有机会就尽量抓住。

适度的自卑让我前行

董倩经常被人问及,当初为什么选择北京大学历史专业。而她总是诚恳回答:“十几岁的小女孩面对历史的感受,和到了40岁的时候再看历史的感受,是完全不同的。当时学历史可以说是不得已而为之。” 为什么“不得已”呢?

那时霍达的小说《穆斯林的葬礼》风靡校园。小说以美丽的北大为故事背景,描写了一段唯美的爱情故事。当时,董倩心想,就凭这部小说自己也要去北大读书!但她报考的是北京大学英语系,英语成绩却一般,只能留在北大读“冷门”专业。

选择了历史系,可是那些枯燥乏味的年度大事表,压根儿就不想好好学。她特别羡慕英语系的女同学,总觉得自己失去了最心爱的东西,还会躲起来偷偷流泪。

整个大一,钻了牛角尖的董倩根本没有调整过来,沉浸在失落里,学不进去。

如今的她已深谙一个道理:“当你经历了一些事,你会问为什么;当你问为什么的时候,你就想知道以前是什么样的。这大概就是历史的魅力所在。”

董倩最爱北大的未名湖,春夏秋冬每次季节转换的时候,她都要去湖边转一转。她还喜欢泡图书馆,想读什么就读什么,读不懂的,就复印下来带回宿舍再读。在北大4年,她没有找男朋友,不是在湖边散步就是在图书馆啃书本。

在北大,像她这样的学生很多,充满着求知的、向上的朝气,那种氛围让董倩至今怀念。

从北大毕业后,董倩为求职的事四处忙碌。

1995年10月,董倩去参加央视的招聘考试。灰毛衣、格子衬衫,短头发、戴眼镜,董倩素面朝天,带着一身“学生气”,夹在精心化妆、打扮入时的对手中间,显得格外“稚嫩”。但她那种特有的自信和朝气,打动了在场的考官,最终顺利进入新闻评论部“焦点访谈”栏目做编辑。

那是11月底的一天,天是灰色的,飘着雪花,冷得不得了。她早早赶到央视东门传达室,等制片人李小萍来接她进去。她紧张兴奋地站在雪地里,一点都不冷,浑身发热。

漫天的大雪,热烈奔放,董倩从此进入央视的大门。这一扇门就此改变了她的一生。

真正进入央视,董倩觉得一切都是陌生的,一切归零。她根本不懂电视,连什么是编辑都不懂!也没有人主动辅导一个新人,不懂的她就要勤问,赔笑脸去迎人家的冷漠。

她感觉自卑透了。

北大4年培养的清高,就此轰然破碎。看着办公室同事出出进进忙这忙那,自己却像个木头一样,傻呆呆坐在办公桌前不知所措。

后来,她得到机会去采访那些“东方之子”,但白岩松采访一个人只需20分钟,自己却需要2个小时,心中对台里的摄像师感到十分歉意。

在“东方之子”的一次采访中,采访对象告诉董倩,“人和人的资质都差不多,有的人能成功,有的人不能,就在于谁能坚持。”

这话让董倩明白:只有改变自己,适应社会,执着努力地坚持,坚持,再坚持。

如今的董倩平静地说:“一个人在从学校到社会,从年轻到成熟的过程中,适度的自卑是非常好的,它会推动你向前。当你知道自己这方面不如别人的时候,克服缺陷的过程就是努力向前的过程!”

越做越觉得如履薄冰

凭着勇于挑战的拼搏精神,经过十几年的磨炼,董倩才有了今天的睿智、成熟和干练。

1999年,董倩第一次参加澳门回归大型直播节目,她以镇定自若的心理素质出色地把握了现场。2000年,她加入“新闻调查”当记者,照例做得很好。

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我只有完成了东方之子的积淀,通过在东方之子的钻研、训练、提高,才能进入新闻调查这一更高的层次,我才有相对自如一些的采访功力。”

现在,她成了“新闻1+1”的当家主持人。

“从做现场记者到进入演播室做主持人,我的速度比别人可能快了些,但既然受命于此,就要尽力干好。”这是董倩的一贯风格。

看她的节目既不大起大落,也不惊心动魄,但是很有厚重感。镜头前觉得很平淡,看完以后却觉得有深度。不懂就问,不懂就学,每做一期节目,在所涉及的专业领域内做足准备,这体现了董倩科学、客观、理性的工作态度。

面对一些批评的声音,董倩笑着说:“有了批评,这说明有人看我的节目了,有人注意我了!人应该换一个角度看待批评,把它贴到墙上,随时提醒激励!”

生活中的董倩,真诚朴素,仍带着些“学生气”。

“我只是电视节目制作众多环节中的一个环节。其实,电视有时候挺不公平的,有那么多人参与了电视节目的选题、策划、编辑工作,最后观众记住的却往往只有露脸的公众人物。”

那天,董倩应邀与网友进行在线交流。她对网络主持说:“你瞅我的头发,我自己剪的,一剪子下去就成这样了!”主持人乐了。又有网友问她一个问题,她脱口而出:“我这个猪脑子,我怎么想不起来那时候采访的是谁了呢?”

从重点大学到新闻评论部,一路在“人尖”中打拼的董倩,虽然亲历了众多重大事件,越来越被观众和业界认可,但董倩却有着出乎意料的谦虚。

董倩的父亲是从山东农村出来的,他经常用一些农谚教育董倩:稻子熟了腰弯着。

董倩曾说自己“不如张泉灵聪明,不如柴静有口才,不如白岩松深刻”,“我必须要付出比别人更多的努力,我才能维持跟那些优秀的人一样的水平。”

她说这些话,没有丝毫的矫情。

她坦言:“真是越做越觉得如履薄冰。按说每做一个节目我都应该增加自信,但问题是两方面的:一方面,的确是培养了自己的自信,知道在面对采访对象的时候,应该调整到一种什么样的状态,我比以前自信了;另一方面,我比以前更诚惶诚恐、谨小慎微,因为我知道要采访得好太难了!怎么能深入事情的本质、核心,挖掘到真实情况,其中的学问太深了!”

让对方觉得你配坐在他面前

董倩是一个很用功的人。

董倩觉得要想采访成功,首先气势上不能输,一定要让被采访者眼里有你。为了做到这一点,采访前的功课便不能不做足。“如果你的提问不准确,或者说你的提问不够水准,让对方觉得你不具备与他们对话的资格,那么他们很可能就会敷衍你。”

董倩从不吝惜花在工作上的时间。为了做好一期节目,董倩常常“预习功课”到深夜。有一次,她把编导准备的半尺厚的资料带回家,眼看着天黑了,又到了天渐明,人们又离家上班了,她还在工作。整整一天一夜,董倩从材料堆里完成了满意的采访提纲。

“一个节目成功与否,跟你的准备是成正比的。再得心应手的片子,你轻视了它,一样效果不好,因此我会重视每一个片子。”

她不给自己任何懈怠和轻慢工作的理由。

“当面对专家的时候,没有任何东西为你遮丑:他们的目光直视你,让你无处躲藏。如果你没有能力与他们对话、过招,那就是一场不对等的谈话,根本没有办法深入探讨问题。”董倩这样解读自己的工作,“当主持人能够把问题最核心的东西抓住,引导专家去分析,专家的精彩,就是主持人的精彩。”

董倩已经成为一个名记者,但她并不想把自己营造成一个明星,她甚至本能地抗拒着这种可能。十几年面对面的采访经验,董倩总结出一句话:让对方觉得你配坐在他面前。

“不管什么人,部长也好,普通老百姓也好,所谓配,就是让对方感到你懂我说的话。不因为他是高官就仰视他,也不因为他是普通人就俯视他,心态要平和。要了解他的处境和他讲的内容,要设身处地地站在他的角度考虑。”

即使是采访一个犯人,她都会让对方觉得自己是被尊重的。因为她知道,人只有处在被尊重的状态下,他才会感觉双方是平等的,也才会有与人沟通、交流的愿望。

从最初的迷茫到现在的成功,董倩感触颇深。不是所有得到机会的人都会成功,因此属于自己的应对机会的资本一定要雄厚。她告诫年轻人:“你是一个小萝卜,没有你的坑,你就得去努力寻找你的坑,找不到,你就变成了萝卜干。”

猜你喜欢

  • 放手也是爱

    十年有多久,一个女人能有几个十年,一个女人把自己最宝贵的十年给了一个男人意味着什么。 楚楚是我同事的朋友,那天她打电话来时,我们都在旁边,放下电话同事给我们讲了她的故事。 楚楚跟我一样大,经历的事情比我多

  • 月满西楼

    地球是圆的,不管走了多久,不管走的多远,还会转回来。 十五年前,他们已经步入大龄青年的行列,朋友,同事们都不知道给他俩相了多少次亲,不过相来相去总是不满意,总是会和上一个做比较,这样一拖再拖,他四十岁,她已经三

  • 给你一个爱上冬天的理由

    遇本已不易,看时光流转,却独独与你在隆冬相遇,在心的残缺处完整,生的魅力,情感是玻璃,只在完整时美丽。 岚芯是一个很要强的女孩,留着一头乌黑的长发,岚芯视长发为生命,长发为谁而留,只有岚芯自己明白,她身边有很多追

  • 有一种爱叫成全

    “爱情总是很神奇,她把两个陌生人变成朋友,而后又变成恋人,最后变成了亲人,但当爱情不存在的时候,即便是亲人的关系你也无法把他留在身边” 这段话曼玲一直记得,那天是在午夜的收音机里,电台那个漂亮的播音员用她那温柔的小

  • 爱在寒冬

    在这场爱中,最受伤害的是我,我把全部的爱给你,你却离我远去,可你却在梦中告诉我:“照顾好自己,别让我不放心,我爱你”刚才我醒来,看着相片中微笑的你,我痛哭,我想大声的问你:“你在天堂还好吗” 他俩在妈妈肚子里就被

  • 婚姻的七年之痒

    “那一年是我们婚姻最经受考验的一年,我们几乎每天都在吵架,过后一个人静下来的时候,想想竟然想不出我们为了什么而吵架,那一阵子感觉喝凉水都塞牙,吵完架看着他绝望的表情,我知道我们的婚姻完了” 。 上面这段话是徐璐的同

  • 千年之约

    “小王子快回来,前面就是森林了,很危险,不要过去。。。”随从紧张的叫着,可他早已被美丽的景色吸引了,根本听不到随从的喊声。 他是契丹国王耶律阿保机的的小儿子耶律晋,备受国王的宠爱,是继承王位的主要候选人,他的哥哥们都在为这个王位争夺着,可

  • 我拿什么来忘记你

    认识巍然那年,素素25岁,巍然21岁,素素一向不喜欢比自己小的男孩,她接受不了姐弟恋,可面对巍然素素心里有种说不出来的感觉,她始终忘记不了这个男孩。 那年天津的冬天非常寒冷,素素和家人吵了架,从家里跑了出来,晚上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