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故事>光绪帝为何罢学?老师们如何引导光绪学习?

光绪帝为何罢学?老师们如何引导光绪学习?

收录日期:2025-08-07 09:01:05  热度:11℃

公元1875年,慈禧亲子同治帝去世,未曾留下子嗣。帝国继承人选成为当务之急,慈禧将宗室子弟都看了个遍,最终选择了当时年仅4岁的爱新觉罗载湉为新帝。

载湉在熟睡中被抱入皇宫,等他醒来的时候,就成了历史上的光绪帝。皇帝年幼,两宫太后临朝称制。而光绪帝当时的主要任务,就是读书。

慈禧太后为他择同治帝师翁同龢与侍郎夏同善为师。光绪帝自幼体弱,4岁又正是坐不住的年纪,偏偏要他每天至少学习半天。这不仅对光绪帝是煎熬,老师也同样受苦。

最开始的时候,翁同龢和夏同善就教授光绪帝背书识字。翁同龢规定生书每天读20遍,熟书每天读50遍。

说实话便是让成年人如此苦读也难耐得住性子,更何况是年幼的光绪帝。小小的光绪帝常常读到一半儿就不读了,不管老师如何督促,光绪帝都当作耳旁风。稍微大声点呵斥,光绪帝就嚎啕大哭。

翁同龢不知道该怎么办,就将此事禀告慈禧。慈禧太后下令,若是光绪帝不好好读书,就减少他的饭食。慈禧倒不心疼,翁同龢却有些可怜光绪帝小小孩童。所以后来另想了办法,将他生父醇亲王奕环请来。

醇亲王奕环来了,先是厉声呵斥,随后软言劝说。父亲的劝诫还是起了一些效果,光绪帝老老实实读了几天书。不过没多久,又故态复萌。

光绪帝是日后大清的皇帝,不好好读书,日后如何理政,如何明辨是非?老师们只得聚在一起另想办法。

劝了不行,老师们决定用处罚的方式。其中一位提出,如果光绪帝没有读够该读的次数,就罚他静坐不许动。这对于小小的光绪帝自然是折磨,坐不住了就大哭闹腾。

翁同龢提出,如果没有读够应读的次数,就采用加罚法。没读够一遍就加罚两遍,以此类推。读书时间从半天发展到全天,光绪帝深受折磨。后来他闭口不言,静默抗争,又大声哭叫。

老师们对光绪帝的抗争置之不理,还将此事一一记录禀告慈禧,使得光绪帝被慈禧责罚。

不在沉默中灭亡,就在沉默中爆发。光绪帝有一次终于忍不住了,一怒之下丢了书本,罢学离家出走了。

皇宫那么大,皇帝出走也不知道躲到哪儿去了。一时间上下哗然,连慈禧太后都惊动了。大家找了一天,才找到光绪帝。但是不论怎么劝,光绪帝都不愿意再去读书。

最后还是慈禧出马,才使得光绪帝最终同意前往读书。

翁同龢眼见如此下去不行,连忙与各位老师商议,不如改用鼓励的方法。只要光绪帝每读完一遍,或者是课业有一点点的进步,都大力表扬光绪帝。

这个办法收效甚好,光绪帝每次接受表扬后,都非常高兴,学习的积极性大大提高。而当他投入学习之后,又会取得好的效果,受到老师称赞。

如此形成一个良性循坏,使得光绪帝改正了以前的坏习惯,渐渐的投入到书本之中,学业进展迅速。

猜你喜欢

  • 杨彪离间除奸邪

    东汉末年,董卓扰乱朝政,后来大臣王允采用美人计将其诛杀。董卓死后,其部将李催、郭汜继续作乱,再次攻进长安,将王允杀死,并纵兵大肆掠夺,其罪行超过了董卓。太尉杨彪等大臣迫于无奈,只好装作顺从的样子,暗地里却在思索着怎样除去这两个祸害。经过多打

  • 貂蝉巧设美人计

    董卓自从废少帝、立献帝后,变得更加残暴了,经常滥杀无辜。一日又给司空张温定了一个谋反罪,命养子吕布砍去其头颅,百官大惊失色。晚上,司徒王允独自在家中后园叹气,一位名叫貂蝉的绝色歌伎听了,忙上前询问其叹气的原因,并表示:如果有用得到的地方,万

  • 三国时代张辽善以静制扰

    张辽见此情景,对左右的人说:不要妄动,最好按兵不动,等待情势稳定。一定不会全营的人都造反,必然只有少数要作乱的人想借此扰乱人心罢了。”于是下令说:不造反的人安静地坐下。”张辽就带领亲信兵士数十人,站在营阵当中。过了一

  • 张举焚猪巧断案

    三国时吴国人张举在句章(今浙江余姚东南)当县令时,遇到一件人命案。死者之弟向官府据报自己的嫂子杀了哥哥又放火烧房,反而诈称丈夫死于火灾。由于证据不全,一时间难以给案件下结论。张举经过思索决定做一个实验。他命人找来两头猪,一只杀死,一只还活着

  • 庞统察虚巧断案

    一天,当地一大户人家的弟兄俩,因为家事打起架来,两人越想越生气,都认为错在对方,就跑到县府告状。在公堂上,吵吵嚷嚷,争论不休。庞统听了有点不耐烦,大声斥责道:你们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只顾在这里扰乱公堂。本官要亲自察访,现在你们都回去,听

  • 孔明慧眼识刺客

    三国时期,曹操曾经派刺客去见刘备,准备行刺。刺客见到刘备之后,与刘备讨论攻魏国的战争局势,极合刘备的意思,刘备非常高兴。不久诸葛亮进来,刺客一见大惊失色,突然不知如何处置,赶忙起来上厕所。刘备向诸葛亮引荐那人说:先生来得正好,方才得到一位奇

  • 司马懿智取帅印

    司马懿是曹操丞相府的长史。所谓长史即是总管的意思,官职并不小,但总管属幕僚,没有实权。他深有韬略,逐渐成了曹魏政权的重要参谋,后来三国分别称帝建制,在曹丕、曹睿相继称帝时,他的地位越来越显得重要,但他仍处于辅佐地位,实权依旧掌握在曹氏宗室手

  • 曹冲机智救库吏

    东汉末年,丞相曹操为了稳定社会秩序,制订了许多严刑苛法。属下稍有失误或过错,就可能受到重罚。有一天,一名库吏发觉收藏在仓库里的曹操坐骑的马鞍,被老鼠咬坏了一点,吓的寝食难安,心想:这下可完啦,丞相如若追究起来,恐怕我这小命就难保了。&rd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