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故事>朱元璋后妃碽妃简介 碽妃到底是不是朱棣的

朱元璋后妃碽妃简介 碽妃到底是不是朱棣的

收录日期:2025-08-08 00:50:43  热度:12℃

元朝皇帝有一个惯例,就是经常从朝鲜征美女入后宫。以前有一部韩剧叫《奇皇后》,就是以元顺帝皇后奇氏作为原型创作的。这里的奇氏,便是朝鲜女子。

从朝鲜选妃的习俗,一直延续到明朝。不管是明太祖朱元璋还是明成祖朱棣的后宫,都有不少朝鲜女子。

而在朱元璋时期,或者说整个明朝,最出名的朝鲜妃子,非碽妃莫属。这位从朝鲜来的女子,是否姓碽,还是直接由朱元璋封为碽妃,这个我们都不知道。

不管是明朝史书,还是朝鲜史书,对于碽妃的记载都不详。我们最初了解到这个人,是在《南京太常寺志》中。

历史记载不详,她为何又能闻名后世呢?只因为一位不知道是否是她所生的皇子,此人就是明成祖朱棣。

在《南京太常寺志》中说碽妃是明成祖朱棣的亲生母亲,而朱标的母亲是李妃。《南京太常寺志》书卷遗失,只有在《国史异考》和《三垣笔记》有所提及。

我们都知道,在正史中记载,朱棣和太子朱标都是朱元璋皇后马氏的儿子。出现了这么一个说法,加上朱棣本身经历传奇,一下子就引发了学术界议论纷纷。而碽妃这位朝鲜妃子,也自然而然的为人熟知。

支持朱棣是碽妃所生的人,说朱棣本身皇位来的不正。他是篡位自己的侄儿建文帝朱允炆得来皇位的,因为继位不正,说自己是马皇后所生的嫡子,对巩固自己的皇权和地位有着重要意义。

出于这个目的,朱棣登基之后,大量烧毁相关史料记载,主张自己是马皇后所生之子。所以很有可能,朱棣的确是碽妃所生,养在马皇后膝下。

而不支持朱棣是碽妃所生这种说法的人,则认为如果朱棣真的是碽妃的儿子的话。那么就算明朝史书没有记载,在朝鲜相关史书中也应该大量记载碽妃。

就好像是当了元朝元顺帝皇后的奇氏一样,记载详细,以至于后世能据此编撰出电视剧。但是碽妃却在朝鲜史书高丽史书中毫无记载。

除了碽妃,不管是明太祖的朝鲜妃子韩氏,还是明成祖的朝鲜妃子韩氏、崔氏、权妃、任顺妃、李昭仪、吕婕妤等人都有详细记载,这是一个很大的疑点。

双方所说都各有各的道理,而仅依照《南京太常寺志》这一本书就判断明成祖朱棣是碽妃所生,的确证据不足。更何况这本书本身就已经遗失了,只有后世某些书卷的些许记载。

越是说不明白,越是引发大家的好奇和争论,碽妃也就因此成为明朝最出名的朝鲜后妃了。

另外补充说一点,因为朱棣身世存疑的关系。甚至有朱元璋马皇后本身没有生下皇子的说法,而这就与《明史》所记马皇后生五子二女有别。

正史、野史、私家史书,说法各样。只能说在充分的证据出现之前,不能草率的说碽妃是朱棣的生母。

猜你喜欢

  • 南柯一梦的故事

    隋末唐初的时候,有个叫淳于尊的人,家住在广陵。他家的院中有一棵根深叶茂的大槐树,盛夏之夜,月明星稀,树影婆婆,晚风习习,是一个乘凉的好地方。 淳于尊过生日的那天,亲友都来祝寿,他一时高兴.多贪了几杯。夜晚,亲友散尽,他一个人带着几分酒

  • 弄巧成拙的故事

    北宋时期,有位画家,叫孙知微。专擅长人物画,一次,他受成都寿宁寺的委托,画一幅《九耀星君图》。他用心将图用笔勾好,人物栩栩如生,衣带飘飘,宛然仙姿,只剩下着色最后一道工序。恰好此时有朋友请去他饮酒,他放下笔,将画仔细看了好一会,觉得还算满意

  • 内助之贤的故事

    晏婴是战国时齐景公的宰相,躯体不甚高大,据云长不满六尺(相当现在四尺三寸)但 他很有才干,名闻诸侯,有一天晏婴出门,坐看车子,由他的御者(马车夫)驾车。那位御 者的妻子很贤淑,当御者驾看车子,经过自己家的门口时,他的妻子在门缝里偷看,看见她

  • 南辕北辙的故事

    魏王想攻打赵国,季梁劝他说:“我在太行山下遇到一个向北走却要去楚国的人,我告诉他说:‘你的方向错了!’他却回答我说:‘没关系,我的马跑得很快!’这位马车夫驾车技术非常高明,但是他这样走下去,只会离楚国越来越远而已。现在,大王仗着强势想称霸

  •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故事

    出处:唐•李百药《北齐书•元景安传》注释:宁愿做高贵的玉被砸碎,也不愿做低贱的瓦得保全。比喻宁愿为正义事业而死,决不苟且偷生。南北朝时,高洋废掉了魏孝静帝元善见,建立了北齐朝廷,当上了文宣帝。高洋为了培植自己的势力,肆意

  • 囊萤映雪的故事

    一天半夜,孙康从睡梦中醒来,把头侧向窗户时,发现窗缝里透进一丝光亮。原来那是大雪映出来的光。他发现可以利用它来看书。于是他倦意顿失,立即穿好衣服,取出书籍,来到屋外。宽阔的大地上映出的雪光,比屋里要亮多了。孙康不顾寒冷,立即看起书来,手脚

  • 鸟尽弓藏的故事

    春秋末期,吴、越争霸,越国被吴国打败,屈服求和。越王勾践卧薪尝胆,任用大夫文种、范蠡整顿国政,十年生聚,十年教训,使国家转弱为强,终于击败吴国,洗雪国耻。吴王夫差兵败出逃,连续七次向越国求和,文种、范蠡坚持不允。夫差无奈,把一封信系在箭上射

  • 怒发冲冠的故事

    怒发冲冠”这则成语的冠是帽子。愤怒得头发直竖,顶起帽子。比喻极度愤怒。这个成语来源于《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王授壁,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赵惠文王得到一块稀世的壁玉。这块壁是春秋时楚人卞和发现的,所以称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