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故事>被采访

被采访

收录日期:2025-08-08 00:59:34  热度:9℃

十多年前当过记者,时常采访别人。那时当记者很谨慎、小心,不敢道听途说,一定要到现场,见当事人,要求被访者说话,把不准的还要录音,不能曲解别人的意思,要忠实于事实。现在的记者采访,真令人大开眼界,电话问一问,就有新闻可见报;道听途说,也可上报;甚至编了一个故事,也当作新闻。奉劝今天的老总们,可要小心,一不留神,你这份报纸就陷入被动了。

近日有一个男青年说要采访我,采访的问题很明确,是评价一个城市女青年为何到乡村教书,只需谈谈我的看法便可。我比较忙,说,不用见面了,在电话谈吧,你只要忠实于我的评价就行了,不要添加剂。他不肯,一定要登门采访,面对面谈。后来真的来了,也真的在见报时忠于我的发言范围,没有添加什么东西。我不由得对这个青年产生敬意。

现在有的记者颇为无聊,专爆别人的内幕,写别人的隐秘,天天希望有女大学生被拐骗,希望天天有歹徒劫财劫色;一有名人离婚,则兴奋不已,一篇篇去写,一篇篇跟踪报道。

有时真想建议有关部门,出一份报纸,专门监督那些不良记者,他乱爆内幕,你就爆他的为人;他乱揭隐私,你就揭他的不健康心理经验告诉我们,大凡乱炒这些东西,对别人不负责任的人,可以肯定,他的个人作风、个人生活、个人品质也高不到哪里去。

当然,这样的报纸很难获批准,这里只是发点议论。在此奉劝这些人,尤其是一些急于靠歪门道去成名的青年人,在新闻史上还没有见过一个走狗仔队路线的人能够成名,也没有见过一个专拣阴暗东西去写的人是受人尊重的,更没见过一个这样的人能有所作为。事与愿违,想讨好读者反被大多数读者不屑的报道,何必去炒。年轻人勇于改正错误,一改何妨。

猜你喜欢

  • 大笔如椽

    东晋的文士王殉,从小才思敏捷,胆量很大,散文和诗赋都写得很好,二十岁时便被司马桓温聘为主簿。有一次,司马桓温为了试试王殉的胆量,在大司马府聚会议事的时候,故意骑一匹马,从后堂直冲大厅。幕僚们顿时惊慌失措,四处躲避,惟有王殉镇定自若,端坐不动

  • 三令五申

    春秋时期,有一位着名军事学家名孙武,他带着自己写的《孙子兵法》去拜见吴王阖庐。吴王看过之后说:你的十三篇兵法,我都看过了,是否可以用我的军队试一试?”孙武说当然可以。吴王再问:用妇女来试验可以吗?”孙武说也可以。于是

  • 口蜜腹剑

    李林甫,唐玄宗(李隆基)时官居兵部尚书”兼中书令”,这是宰相的职位。此人若论才艺,也还不错,能书善画。但若论个人品德,那简直是坏到家了。李林甫忌才害人,凡才能比他强、声望比他高的人,权势地位和他差不多的人,他都不择手

  • 千钧一发

    公元前154年,即汉景帝刘启即位的第三年,吴王刘濞因不满朝廷逐步削弱诸侯王封地,纠集楚、赵、胶东、胶西、济南、淄川等6个诸侯王,打着清君侧,诛晁错”(因为晁错力主削藩)的旗号,起兵叛乱。史称吴楚七国之乱”。据东汉班固

  • 士别三日 刮目相待

    三国时期,吴国有一位着名的大将军叫吕蒙。他带兵打仗非常勇敢,跟着孙权南征北战,为东吴的建国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然而,这位英勇的战将自小没有读过书,所以,肚子里墨水很少,行事也比较粗鲁,又不怎么懂礼仪。所以,大家都称他为吴下阿蒙”

  • 不翼而飞的故事

    《管子·戒》:不翼而飞者声也,无根而固者情也,无方而富者生也。”故事如下:齐桓公想就自己出游的事征求管仲的意见,便问道:我这次出游,想要东起芝罘,南至琅邪。司马提出意见说,也要像先王的出游一样。这是什么意思呢?&r

  • 不堪回首的故事

    公元960年,赵匡胤建立宋朝,是为宋太祖。当时,周围还有好几个政权。为了完成统一天下的大业,赵匡胤先后攻灭了南平、后蜀、南汉等国,接着又把攻击的目标对准南唐。这时统治南唐的是李后主李煜。此人在政治、军事上昏庸无能,但在文学艺术方面很有才能,

  •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的故事

    公元73年,东汉明帝的高级侍从官窦固奉命征伐匈奴,四十一岁的班超被任命为假司马。在这次征战中,班超立了战功深受窦固赏识。不久,窦固派他和军中的高级参谋郭恂一起出使西域。班超带了三十六名勇士,首先来到鄯(shàn)善国。国王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