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故事>凤凰三点头

凤凰三点头

收录日期:2025-08-08 04:25:33  热度:9℃

泡茶的师傅道:“壶中放置龍井茶叶后,先冲入少量刚开的水,把叶子浸透,趁水温略降,再提开水自高处以暗力注入。且一冲一顿,来回三遍,利用这阵冲力,教叶子翻滚。再泡一阵才可以喝。”

这来回的姿态,唤作“凤凰三点头”。

真是精致而造作的名堂。

一般标榜“水滚茶靓”的茶楼,一样冲泡出好茶来。不知冲顿三遍,是否不能多也不能少?而那力度,有啥学问?

生活水平高,不一定“懂”。

懂,也得非常有闲情,才会效仿凤凰,才会研究“三点头”。

不称之为“美女三顿足”“呆佬三鞠躬”,是利用优雅的词汇把对一壶茶的享受提升了。

一旦天灾人祸措手不及地迎头泼面,我们就不再是品茶人,倒像壶中翻滚的茶叶——

颠沛流离。

猜你喜欢

  • 塑造男人

    一天傍晚儿,小瘸子推着满满的一车麦子,一瘸一拐地向村头走来。小瘸子的媳妇,人高马大的麦花儿却跟在小瘸子的后面,屁颠屁颠地跑着。小瘸子把小车推到了村头的小河边儿,路过小石桥时,小河边洗衣服的大婶大妈就大声地嚷嚷开了,这个说:你别看人家麦花的男

  • 弹道有痕

    马广才自幼聪明过人,鬼点子多,人称小诸葛”。农业学大寨那年,他见有个笨得要命的人在大队当起了干部,每天对自己指手画脚,心里就有些不平衡,心想人人都说自己是当官的料,有些人笨得跟猪似的都能管这管那,我怎么就不能?晚上,他提着二斤点

  • 你所不知道的青春

    山高林密,大雪飞扬。一群身影在其间艰难地穿梭,每一步都会在厚厚的雪上留下深深的脚窝。那是抗联队伍中最年轻的一支小分队,平均年龄只有18岁。在鬼子的包围中奔走了长达一个月后,他们只剩下19人,其中包括3名女战士。他们一次次地将战友埋葬,又一次

  • 梅罗的锣

    陈家班的泗州戏好看,压花场更是精彩,最让人称奇的当数梅罗表演的放黄蜂。梅罗不姓梅,也非姓罗,是班主陈一腔在徐州演出时收留的一个乞丐。一次演出,敲锣人因受凉肚疼不能上场,梅罗拎起锣说,让俺来吧。你会敲?陈一腔满脸疑惑。打过。梅罗脸露羞色。陈家

  • 红叶

    我永远无法知道三百年前的江湖艺人红叶当时是怎么样的心情。那一刻,我站在河头城的后山上,遥想当年。多年以后,这个叫峰市的河头城已经沉没在汀江水底。我站立的地方只剩下残垣断壁,茅草疯长。我看到山下蜿蜒的汀江静静流淌,早已经没有了上河三千,下河八

  • 渡船

    渡船是水上的邮票。一根铁索横在河上,摆渡人握着木扳手,木扳手往铁索上一卡,往后一使力,船就进一步,再一使力,又进一步。水在流,船在走,平原上的日子也少不了上码头、下码头。上街赶集,走亲访友,日子中伴着流水的故事。这里说的故事发生在涟河边上。

  • “扬州瘦马”

    宋代时,有四人闲聊人生最向往的三件事,甲曰:有大把钱财。”乙曰:做扬州刺史。”丙曰:骑鹤升仙。”丁想了想曰: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扬州。”读者一定会问:骑鹤下扬州去干嘛?据笔者考证,主要为了两水、

  • 苏东坡“减肥”

    众所周知,苏轼不但是大文学家,还是著名的美食家,以他的号命名的东坡肉”至今仍是一道名菜。苏轼喜欢吃肉,这是毫无疑问的,但他也曾克制过自己的食欲。据他自己写的《东坡志林》记载,元符三年(公元1100年)八月,苏东坡决定节制饮食,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