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故事>吃了一根草绳

吃了一根草绳

收录日期:2025-08-07 11:05:54  热度:9℃

省级重点学校察院小学的百年校庆,可真是花团簇锦,宾客如云。各级领导、兄弟学校、友好单位以及从全国各地专程返回的校友代表,车水马龙,好不热闹,光是祝贺礼金就收了三万八! 隆重的庆祝会开过,照例是欢宴庆祝,那天学校在宾馆就设了三十多席。宾客送走,曲终人散,校方意犹未尽,又留住了一位重要的客人。

客人身份不算高,官儿也不大,仅仅是以前在学校总务处工作的赵主任。

赵主任是“文革”后学校第一届领导班子的代表。那一届领导成员已纷纷凋零,相继到毛主席老人家那儿报到去了,仅剩下当时的“小赵”赵主任。察院小学能成为省级重点学校,这一届领导班子功不可没。校方留住赵主任这一“校宝”级的人物,也有抚今追昔、缅怀先贤的意味。

晚宴一开始,大家还周吴郑王、庄重严肃地举杯,首先酒浇大地,祭奠为学校作出重大贡献的孔校长以及所有离世前辈。到后半场,众人皆醉,放浪形骸,口无遮拦。大家纷纷要求赵主任说说孔校长的“逸闻趣事”,比方说流传久远的孔校长“怕老婆”、孔校长“吃草绳”等等。

赵主任已经喝得头大,一时高兴,忘记了“为尊者讳”的古训,云里雾里拉开了话匣子,说起了孔校长当年“吃了一根草绳”的故事。

那是1983年的元旦,察院小学举办庆祝建校七十周年暨被命名为省级重点学校庆祝大会。学校多少年没有这么热闹过了,同样是花团簇锦、宾客如云,同样是鸣炮奏乐、领导讲话、来宾致辞,大型演出等等。一切行礼如仪,像今天一样热闹。

所不同的是,那时不兴收祝贺礼金,所以只有来宾签到处,没有设礼金台。大型演出一结束,真正是“曲终人散”,校园里马上安静了下来。

在送走最后一拨领导、贵宾后,瑞雪纷飞,校园里银装素裹。孔校长高兴地招呼学校领导到校长室“开会”。

校长室里坐着解放后学校的第一任校长孟繁星。孔校长激动地说,孟校长是地下党,也是自己的最敬重的恩师。孟老莅会,情深意长,机会难得。下午又是假期,今天晌午就与老前辈来个一醉方休!

午宴就设在孔校长的办公室兼住室里。两张三斗桌并在一起权当酒桌,学校伙房拼凑了三浑四素七个菜,从乡下赶来看热闹的孔校长太太临时充当了宴会服务员。

孔太太很少进城,听说是村里的妇女干部,忙得很。她大概平生就没有见过这样热闹的阵仗,今天也开眼了。高兴得她屁颠屁颠地擦桌、烧水、沏茶,一边忙乎,一边发表校庆观感:察小的娃娃们真是漂亮得像花骨朵一样,察小的老师们真是和善得像“笑面虎”一样……

孔太太对学校师生们的“赞美诗”,马上引来满屋的哄堂大笑,孔太太也陪着笑。孔校长红着脸指使太太:“去,去代销点买四瓶绵竹大曲!”

甭看孔太太是一双小脚,走路却像一阵风。不一会儿,就利利索索地把七个菜、四瓶酒摆上了酒桌。嘴里还在喋喋不休地显摆:“一瓶四块八,四瓶十九块二,我给他十八块,为公家节省一块二!……”

校长室外风雪交加、天寒地冻,校长室内欢声笑语、其乐融融。大家直喝到天色将晚,才送走了头重脚轻、手舞足蹈的孟老爷子。孔校长乘兴与领导班子议事,小赵(赵主任)汇报了今天晌午的开销:七个菜正好也是十八元,加上四瓶酒的十八元,一共是三十六元。孔校长当即表态:十八元菜钱大家分摊,自己摊双份(算上孔太太的一份),由学校伙房扣每个人的菜票;至于那十八元酒钱……孔校长刚想说由自己掏腰包,但是看到太太那鹰隼似的眼睛,不由得闸住了话头。

大家都来打圆场,说今天完全是公事,酒钱应该由公款报销。但是问题来了,按规定买酒的钱入不了账,是不能报销的。还是“小赵”年轻脑子活泛,他说,前些天学生拔河比赛买了一根草绳,正好是十八元,为啥不能变通一下,就算学校再买一根草绳,把四瓶酒钱变成买一根草绳的钱。大家轰笑着直夸小赵的主意好,都说今天咱们可是吃了一根草绳!……

赵主任的故事讲完了,在场的人都笑得前仰后合,有人还在不依不饶瞎起哄,叫嚷着要赵主任再讲讲孔校长怕老婆钻床底下的事。

赵主任沉默半晌,没有说话。

大家正在诧异,只见赵主任抖抖索索从手提包里拿出了一个小本本,又从小本本里翻出一张发票让大家传看,大家一看都惊呆了:这张泛黄的发票,日期是1983年1月1日,购物项目是草绳,金额正是十八元!

众人都在奇怪这张草绳发票为什么没有入账报销,赵主任眼圈红红地说,当时孔校长严厉地批评了自己,说这十八元钱坚决不能入账报销。孔校长偷偷塞给赵主任十八元钱,让他转交给孔太太,并再三嘱咐赵主任不准向任何人透漏风声。

场面上鸦雀无声,不知是谁呐呐地说,我们今天该吃了多少根草绳啊,可能得用汽车拉!

又是沉默,久久没有人接腔。

是啊,大概今天人们吃了太多的“草绳”,所以,每个人都是“心有千千结”,说不出话来……

猜你喜欢

  • 爱不释手

    陶渊明是晋代人,不愿为五斗米折腰,弃官回乡躬耕。他在《归园田居五首》中这样描述自己的乡间生活: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他的诗作写得像儿歌一样通俗易懂,字里行间却满是琴操

  • 感戴二天

    苏章是东汉时扶风人。他当冀州刺史时,与属下清河郡太守是同窗好友。有一次,苏章巡察到了清河郡,查知郡守贪赃枉法,而且证据确凿。晚上苏章请清河郡守来吃晚饭。席间,郡守见苏章和他叙述往日的情谊,渐渐地将紧张的心情放下了,说:人人头上都只有一个青天

  • 草木皆兵

    东晋时代,秦王苻坚控制了北部中国。公元383年,苻坚率领步兵、骑兵90万,攻打江南的晋朝。晋军大将谢石、谢玄领兵8万前去抵抗。苻坚得知晋军兵力不足,就想以多胜少,抓住机会,迅速出击。谁料,苻坚的先锋部队25万在寿春一带被晋军出奇击败,损失惨

  • 文章憎命

    唐宪宗元和初年,30岁的诗人贾岛抱着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的豪气,来到长安参加科举,然而时运不济,屡试不中,考到60岁了也没考上,被人称为举场十恶”。到后来,贾岛为生活所迫,不得不到田野里去摘野菜充饥

  • 劳民伤财

    洪武元年,蕲州进贡竹簟(贵重的竹席,多作装饰)。太祖皇帝说:从前人进贡,只有衣服、食品和器皿,从来没有娱乐玩物。现在蕲州自愿进贡竹簟,虽然是用的东西,可是我如果接受了,恐怕天下风闻,都争着来献稀罕的东西,劳民伤财之风就开始了。”

  • 白驹过隙

    人的生命太短暂,庄子说:在天地间,人的生命就像白色骏马在细小的缝隙前一跃而过。”但是要是不明白生命的真正意义,再长寿也是枉然。苏轼说:曾经有三个老人相遇,问他们的年龄。一人说:‘我记不清我的年龄了,但记得少年时和盘古

  • 孟母断机

    孟轲小时候上学并不是非常用功,也和一般恩人一样贪玩,偷懒,偶尔还逃学。有一天他感到学习太厌倦了,从学堂溜回家。孟母当时正在织布,她一看儿子的神情,就知道还没有下课。于是她一改往日慈爱的表情,严厉地问儿子”,孟子支支吾吾。他是个孝

  • 道路以目

    《国语?周语上》和《史记?周本纪》中记载有被人们通常称之为周厉王杀人止谤”的故事。周厉王统治周朝时把平民赖以谋生的许多行业,改归王室所有,一时间民生困苦民冤沸腾。厉王不听劝谏却采用特务手段对付人民,他派人去卫国(河南淇县)请了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