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故事>郑哲敏一切皆力之变

郑哲敏一切皆力之变

收录日期:2025-08-08 04:23:36  热度:9℃

每一次走进位于中关村四环路边上的中国科学院力学所,都有一种莫名的感觉,这座上世纪50年代建成的楼宇,它的高大、宽阔以及深邃给人以静谧神圣之感,它舒展的庭院和苍桑的树木更与车水马龙的四环路迥然不同。其实,还不仅这些,走到它的主楼大厅,看到两旁悬挂的钱学森、郭永怀等等数十名大科学家的画像,就有一种穿行在我国科学历史中的错觉,此时此刻,与这些共和国的科学家是如此贴近,他们不仅创建了这个研究所,发展了中国的力学研究事业,他们还是新中国的科技元勋。而我要采访的对象,他的画像也挂在其中,他是钱学森先生的学生、郭永怀先生的同事,他与他们有着相似的经历和情怀,也有着自己的传奇和故事,他就是我国著名的应用力学家、两院院士郑哲敏先生。

父亲

郑先生祖籍浙江鄞县。父亲家贫,曾在家乡放牛为生。依从浙江宁波的风俗,16岁时,父亲来到上海学徒,学习钟表手艺。课余时间在上海夜校学习会计和英语课程。两三年以后即成为后来著名的钟表品牌“亨得利”的合伙人。期间曾赴日本学习,希望引进日本的钟表技术,但失望而归。19岁那年,已经成家的父亲携家人到山东青岛、济南开创了“亨得利”分号。现在在网上搜索父亲“郑章裴”的名字,就可以看到父亲与亨得利的创建历史。

1943年,郑先生在这里高中毕业了,同年,他赴重庆,参加西南联大在那里举行的大学考试,不费任何力气,郑先生很轻松地考上,而且考了理工科的高名次。同时也被当时的中央大学录取,郑先生选择去读西南联大,是因为他的哥哥已经早他一年在那里上学了,他连榜都没有看就去昆明报到了。而且与哥哥选择了同一个学院同一个系——工学院电机系。郑先生的父亲,在那样动荡的年代,从一个没有任何背景但怀有理想的农村少年,到有实业有声望的企业家,并且繁衍了一个大家庭,这也是一个历史版的奋斗故事。解放以后,郑先生的父亲还担任过工商联上海钟表协会的主席。

启蒙

1946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已经大四的郑先生随西南联大工学院来到清华大学,在这里,他碰上了他学术上的启蒙老师——我国著名科学家钱伟长先生。在这里也闻听了后来的博士生导师钱学森的名字,在这里他获得了出国深造的机会,并且幸运地到两位老师学习工作过的美国加州理工学院读书。

研究我国力学发展历史的武际可教授认为,从辛亥革命到1949年,中国力学仍是向外国学习的阶段。这一时期向外派出的留学生,除大量学工程外,也有一批是学理和学力学的,他们学成归国后,成为中国发展理工科教育与研究的中坚力量。周培源、李四光、茅以升、钱伟长等一批我们耳熟能详的科学家,都是较早出国学习力学,回来后又先后在设立理工科的大学中,开设力学基础课的。

钱伟长先生1943年—1946年,在美国加州理工学院航空系及喷气推进研究所(JPL),在冯·卡门教授领导下研究航空和火箭方面的问题,那时候担任研究工程师。1946年钱伟长先生回国并开始到清华大学任教,他回国后的第一个最重要的工作是创造性地提出了关于圆薄板大挠度问题的摄动解法。

郑先生是钱伟长先生从美国回到清华后开设力学课程的第一班学生。在钱伟长先生的影响下,从那时起,郑先生的研究方向转向力学。毕业后,郑先生留在清华,给钱先生做了一年的“工程力学”课的助教。在清华的老师中,郑先生与钱先生交往比较多。“我和他及他夫人都很熟悉,他常约我到他家里吃饭”,在他的家里,郑先生认识了吴晗、赵九章等大家。郑先生也碰到1947年回国探亲,在钱伟长先生家小住的钱学森先生。留校的这一年,郑先生补习了很多知识,自学库朗的微积分、旁听物理系王竹溪先生和外语系陈福田先生的课。

6年多时间过去,到1955年初郑先生回到祖国时,钱伟长先生正任中科院数学所力学所的主任,郑先生“希望能够做力学研究工作”,就又投到钱伟长先生主持的力学室。

“而知一切皆力之变”,对郑哲敏先生来说,何尝不是如此。因为他在大四那一年,改为从事力学方面的研究,而使他的人生,发生了改变。

导师

1949年前的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很多中国科学大家先后在这里求学就读:赵忠尧、周培源、郭永怀、林家翘等。郑先生1948年到这里的时候,在机械系应用力学小组读硕士,一年以后,他成为钱学森先生的博士生。

年长郑先生13岁的钱学森是1936年到加州理工学院攻读博士的。1947年,钱学森回国省亲,将技术科学强国的思想带回祖国。他在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和清华大学作了工程和工程科学同一题目的讲演,郑哲敏先生就是在清华第一次听了钱先生的演讲。

郑先生为什么在当时能够成为钱先生的学生,有多种原因,“首先我选过他开设的火箭的课程,其次,我当时的同屋是钱学森上海交大的同学、好朋友罗佩霖,罗每个周末都到钱先生家里去,罗对我非常了解,可能对钱先生说过我什么话,那就不知道了。”

时代

郑先生记得,钱先生回国后第一次来所便找我谈话,他说,你的研究方向要与国家需求相结合,中国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你们搞结构力学的人,应该研究结构动力学,应该研究抗震的问题,所以,有几年,我们就集中精力搞水坝抗震等,一直到60年代初期,这方面的研究被转到当时尚属中国科学院的哈尔滨工程力学所来做。

对此,郑先生曾经在2005年,庆祝力学所成立50周年的一次讲话回忆:1956年1月钱学森给周总理写信提出发展我国火箭导弹技术的报告,不久又对力学所的工作做了再次调整,增加了高速空气动力学、物理力学、化学流体力学、运筹学和工程控制论,这就增加了力学所原来所没有的一些更加基础的、应用范围广阔和国家迫切需要的一些领域。

后来,郑先生根据国家任务要求创建和发展爆炸力学,开拓了我国的爆炸力学事业。他擅长运用力学理论解决工程实际问题,提出了流体弹塑性体模型和理论,并在爆炸加工、岩土爆破、核爆炸效应、穿甲破甲、材料动态破坏、瓦斯突出等方面取得重要成果。

郑先生这个时代的科学家,在新中国的大工厂、大建筑、现代化产品、火箭、卫星、原子弹、氢弹等的设计与研制,急需成批的力学人才,并提出迫切的力学研究的理论和应用课题的背景下,学以致用,为新中国力学事业的繁荣与发展,为培养新中国自己的力学人才,为国家解决一批重大实际问题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猜你喜欢

  • 最强憾的讲价对白故事

    最强憾的讲价对白故事故事开始在一个熙熙攘攘的市集里。市集上摩肩接踵,人声鼎沸,琳琅满目的商品摊位充斥着每个街角。人们在这里买卖、讨价还价,争论的声音此起彼伏。然而,这个故事的主角,一位名叫李通的年轻人,对于讨价还价可谓是如鱼得水。李通有一天

  • 校园搞笑对话故事

    在一个喧闹而热闹的校园里,发生了一段令人捧腹的搞笑对话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是小明和小亮,他们是好朋友,总是在一起玩耍和闹腾。一天,他们正好在校园的操场上玩球。小明开心地说道:“小亮,你看!我今天准备了一个超级厉害的技巧,一定能让你大吃一惊!”

  • 干嘛打扰人家睡觉

    干嘛打扰人家睡觉有一天,小明猛地被一阵刺耳的嘈杂声吵醒了。他揉着惺忪的睡眼,不禁心生不满,心想:“干嘛要打扰人家睡觉呢?难道就不能安安静静地休息吗?”小明迷迷糊糊地走向窗户,想看看这噪音的来源。掀开窗帘,他看到一群热闹的人们聚集在不远处的广

  • 新婚之夜搞笑故事

    新婚之夜是每对新婚夫妻的美好神秘时刻。他们期待着这个特殊的夜晚,充满了浪漫和温馨的期待。然而,在某对新婚夫妻的故事中,新婚之夜却变成了一场搞笑的冒险。这对新婚夫妻叫做彼得和丽莎。他们相爱多年,终于走到了婚姻的殿堂。他们为自己准备了一个浪漫的

  • 马路拉链

    马路拉链马路上的拉链是怎样的呢?或许你从未注意过,但如果你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城市中的马路就像一条条巨大的拉链,将整个城市井然有序地连接起来。当我们步行或驾车行驶在城市中的马路上时,可能很少想到马路背后的设计和规划。然而,这些马路背后的每一条

  • 打架与交配

    打架与交配在动物世界中,打架与交配是两种截然不同的行为。然而,这两种行为对于动物生存和繁衍起着重要的作用。无论是为了争夺领地、展示自己的力量,还是为了寻找适合的伴侣,动物们经常会展现出令人震撼的行为。打架,作为一种竞争行为,是动物世界中常见

  • 小明和小华捡到一百元

    小明和小华是同一所小学的同学,他们一直是好朋友。有一天,放学之后,他们在回家的路上捡到了一张钞票,仔细一看,居然是一百元!两个孩子都非常兴奋,毕竟对于他们来说一百元可是一笔不小的财富。他们沉浸在自己的喜悦之中,但随之而来的问题又纷至沓来。他

  • 按次序汇报干活情况

    按次序汇报干活情况公司新来了一个非常严厉的老板,他要求所有员工每天按次序汇报自己的工作情况。大家纷纷表示压力山大,但也明白这是老板对工作效率的一种管理方式。于是,每个人都开始了紧张的日常工作。第一个汇报的是小明,他是负责市场推广的。每天早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