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故事>义气松

义气松

收录日期:2025-08-07 22:06:30  热度:8℃

天津的7月,一切都是粘糊糊的。空气是粘糊糊的,阳光是粘糊糊的,黑暗是粘糊糊的,身上是粘糊糊的,汗水是粘糊糊的,世界像挂了一层胶,甚至连自己的思维和语言也变得粘糊糊……它不同于潮湿,潮湿是水分多,粘糊糊是胶状物质多,永不干净,永不清爽,怎么也不舒服。

这时候最幸运的莫过于能投身大兴安岭的林海之中,在伏天享受到一片清凉。中国地图是一只脖子挺得很硬、尖嘴有力地向里弯起、随时准备向前冲跃的雄鸡,兴安岭则是它骄傲的金冠。“驶上”金冠就觉得汽车突然变成火箭,直立起来向高处爬去……但放眼窗外,大地还是平的,庄稼长得非常之好,绿得冒油、发黑,仿佛能生出阵阵烟雾。

汽车如灵巧的爬虫,在庄稼梢上飞行,裹着一身绿烟。进入这种如诗如画、如梦如幻的境地,我的记忆和想象也变得分外活跃,耳边似回响着上世纪50年代流行的民歌:“高高的兴安岭一片大森林,森林里住着勇敢的鄂伦春”,忽而又变成吕文科演唱的《走上这高高的兴安岭》的旋律……

兴安岭是个神话,是个很熟悉又全然不被了解的神秘世界。“蓊郁尤甚,松桦蔽天,早不见日”,山鸡野鸟伸手拣,獐子狍子拿棒撵,鹿麝送上门,黑熊闯进院……车头前出现了黑森森的奇峰异峦,打开车窗便有大自然的渺渺香气扑进来,伴随着林涛的轰鸣和各种野鸟的合唱,心里不觉涌起一种朝圣般的洁净和急切。如今朝拜大自然,也是一种朝圣。

然而人类对大自然的掠夺和毁坏最早也是从崇拜开始的。当地最早的宗教就把熊当作图腾崇拜,称熊为“祖母”、“舅舅”。这并不妨碍他们猎熊,只是猎到熊以后要举行仪式,抬回时要假哭,口中念念有词:“打死你决不是故意的,是误杀,求你保佑。”但熊肉不能分,要统一煮、共同吃,熊骨和熊头按照他们的风葬仪式安放在树上,同人死了以后一样,让其自然风干风化,回归自然。我在大兴安岭的森林里听到不少关于猎人和动物的传说,也增加了许多有关大森林的历史知识。

内蒙古的大兴安岭在清朝以前是没有采伐工业的,清初曾有过“四禁”政策:禁止采伐森林,禁止开采矿山,禁止狩猎及捕鱼,禁止农耕及放牧。清末,随着东清铁路的修建,森林采伐工业开始兴起,首先是铁路两侧的森林很快被砍光了。当然,它也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以后俄、日入侵,实行“剃光头”、“拔大毛”的掠夺性采伐,抢走了一千多万立方米的木材,使蔚然长林“渐成为濯濯矣”,大兴安岭受到严重的创伤。

我来到的这片山岭并不是特别的高,若用巍峨、雄峻、粗犷、奇绝等等赞美大山的字眼来描绘它,似不甚贴切。在我的眼里,声名雄健的“大兴安岭”竟带着几分女儿气质,灵秀、娇嫩、洁净、妩媚。站在一个高岗上远眺,只见森林不见岭,这正是大兴安岭的迷人之处,它是林海中一个连一个的浑圆的波浪,决不是露出水面的突兀峥嵘的褐色礁石。

连大兴安岭的早晨也都是绿的,田野一片青须须,云雾渺渺,轻飘漫散,天籁般的颤音灌满我的双耳,森林的呼吸汇成强大的音流在空中嗡嗡震响,充满骚动的静谧,是一种生气勃勃的文静……静穆的山林似乎在等待一个辉煌时刻的到来——日出!朝日如一枚巨型的松塔,在林梢上颠了两颠,霍然爆裂开来,金黄色的松子倾泻而下。霎时,把一片嫩绿的大兴安岭染成焦黄。

铺展在我面前的森林非常广大,有山皆绿,却很少见到大树——那种独木擎天、几个人抱不过来的古树。这里无霜期短,每年只有七十天到一百天,树木生长缓慢,这儿的“树王”每二十年才祝一次寿,也就是说二十年才算长了一岁。一棵长了二百年的树,我也能轻松地抱过来,但木质坚硬,耐腐蚀力很强。在克一河一带见到的大多是第二代或第三代林,树干的直径一般为二三十厘米左右,挺直高细,大都在二十米以上,有的高达三十多米,整齐,漂亮,令人赏心悦目,难怪人们把兴安岭叫作“绿色聚宝盆”。可在过去的岁月里,人们甚至要砸盆取宝。从实用主义的立场出发,树太大了不一定好用,这里的每一棵树都是好材料,都很值钱。

我还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越是山岭的阴面,森林长得越茂盛,一片深绿,郁郁蓊蓊。它们自成气候,相互挡风遮雨,棵棵树都长得挺拔粗壮。而在阳光充分的南坡,空间广阔,树木反倒稀疏平常,甚至矮小变形,呈浅绿色。当地人给生长在阴坡上的密林起了一个非常响亮的名字:“义气松”。它们被命运安排在阴坡,就决不挑肥拣瘦,品性谦虚而坚韧,不霸道、不张扬,喜欢过集体生活,成群团状地长得高大繁茂。义气松的身上没有刺儿,也没有太多的疤瘌节子,一门心思往大里长,往高里拔。只有长得越大,根才扎得深,好吸吮地下水分;枝干高拔,才可以更多地接收阳光,因此它们棵棵都有二三十米高,树干笔直溜光。人们也格外喜欢它,做栋梁,打家具,当枕木,铺大桥……这也“决定”了它们容易遭砍杀的命运。它们只顾讲“义气”,可人类的“义气”呢?

泰山顶上松、黄山迎客松,充分展示自己的个性,千姿百态,容貌可人,吸引了无数人去观赏,去瞻仰,被诗人赞美,被画家描摹,被印成彩照,被拍进电影,成为人间宠物。倘有一条枝丫干枯也会成为一条新闻,人们会为它的安全大声疾呼。我孤陋寡闻,似乎从未见到有人描绘或颂扬过义气松,因此不揣浅陋,写此短文,表达我对义气松的同情和尊重。

它们之所以这般仗义负重,或许跟曾受过“皇封”有关:“许你随风飘荡,不许就地生根!”义气松的松子顶风能飞八十米,顺风可飞二百米,你的松子到我这儿来生根发芽,我的松子到你那儿去长大成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充分发挥杂交的优势,一代代地培养成这股异常顽强的生命力。即使长大后仍然互相帮衬,互相扶持,砍不完,杀不绝,义气贯千秋,天地存肝胆。

至此我忽有所悟,谁说义气松没有个性?重义气本身就是它的个性。没有缺点不一定没有个性,横生枝丫也不等于个性丰满。义气松是大兴安岭的主要树种,是兴安岭这块讲义气的土壤养育了它,它又成了兴安岭的骄傲。它那倔强的躯干恰似森林进化的脊骨,有这副不倒的脊骨才有绵绵不绝的绿色。正是义气松,令我对大兴安岭肃然起敬,并感激它长满了这种能启迪人类心智的树木。我从来没有非要记住过什么树、什么花、什么草,今后却决不会忘记大兴安岭这种独特的乔木——“义气松”!

猜你喜欢

  • 白驹过隙

    人的生命太短暂,庄子说:在天地间,人的生命就像白色骏马在细小的缝隙前一跃而过。”但是要是不明白生命的真正意义,再长寿也是枉然。苏轼说:曾经有三个老人相遇,问他们的年龄。一人说:‘我记不清我的年龄了,但记得少年时和盘古

  • 孟母断机

    孟轲小时候上学并不是非常用功,也和一般恩人一样贪玩,偷懒,偶尔还逃学。有一天他感到学习太厌倦了,从学堂溜回家。孟母当时正在织布,她一看儿子的神情,就知道还没有下课。于是她一改往日慈爱的表情,严厉地问儿子”,孟子支支吾吾。他是个孝

  • 道路以目

    《国语?周语上》和《史记?周本纪》中记载有被人们通常称之为周厉王杀人止谤”的故事。周厉王统治周朝时把平民赖以谋生的许多行业,改归王室所有,一时间民生困苦民冤沸腾。厉王不听劝谏却采用特务手段对付人民,他派人去卫国(河南淇县)请了很

  • 文姬辨琴

    蔡文姬,著名女诗人。父亲蔡邕yong,著名学者,蔡文姬与父亲不相上下。一次,父亲正在弹琴,忽然见一只小猫正在抓一只大老鼠,不知不觉被感染情绪。这种情绪就灌输在琴声中。文姬听后,忽然说:这场战斗快结束了吧?”父亲大吃一惊,忙问文姬

  • 得心应手

    成语得心应手”出自《列子?汤问》,与音乐有关。它常被用来比喻作事非常顺利。古时,匏巴弹琴,鸟儿会随着乐声而舞,鱼儿跃出水面倾听。郑国的师文听说后,就去拜师襄为师学琴。师文学了三年,柱指钧弦,却弹不出一首完整的曲子。师襄无奈地说:

  • 善恶有报,暴君难逃

    在春秋时代,晋国的国君晋厉公由于过于宠幸嬖姬,又杀害忠臣,所以晋国的人都很怨恨晋厉公。最后晋厉公被自己的臣子杀害了之后,鲁国边境的官员就把这个消息报告给鲁成公。当时鲁成公正在上朝,于是便问在场所有的文武百官:一个国家的臣子如果杀了他的君王,

  • 目不见睫

    楚庄王准备去攻打越国,他把这个想法告诉了他的谋臣杜子。杜子问:不知大王出兵越国的理由是什么?”楚庄王说:越国目前政治腐败,兵力不足,正是攻打的好机会,我不想放过这个机会。”杜子又问:大王有成功的把握吗?”

  • 一心归去

    一天,七里禅师正在禅堂的蒲团上打坐,一个强盗突然闯出来,把又明又亮的刀子对着他的脊背,说:把柜里的钱全部拿出来!不然,就要你的老命!”钱在抽屉里,柜里没钱。”七里禅师说,你自己拿去,但要留点,米已经吃光,不留点,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