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故事>鞋店斗智

鞋店斗智

收录日期:2025-08-08 03:09:18  热度:10℃

前些天,崔金潮的右眼皮一直跳个不停,因为在他的金潮鞋城对面新开了一家小兰鞋店。店主是个乳臭未干的黄毛丫头,名字就叫小兰。

崔金潮一开始并没在意——一来对方店小,谅也这折腾不出什么大动静,二来跟金潮唱对台戏的,哪个不弄得灰头土脸的?可没多长时间,崔金潮就坐不住了,别看小兰鞋店只有四五节柜台,可每天进进出出的人还真不少,出来的人大都拎着一两双鞋,崔金潮粗算了一下,一天下来,对门的出货量比自己店要多很多。

一个新开的小店,生意咋这么火?里面一定有猫腻!崔金潮隔着窗仔细瞅了好几天,终于发现了奥秘:原来,小兰鞋店的顾客有不少昨天拿了鞋,今天又带着鞋,这些人“二进宫”以后,有的带着鞋出来了,有的则是空着手出来的。这说明了什么?说明小兰鞋店在跟自己耍心眼儿,找了些托儿造成买卖兴隆的假象,来吸引顾客。崔金潮冷冷一笑:这手段,他刚开业的时候也使过,管用,不过,在自己这把老手面前耍这个花招,可就班门弄斧喽!

第二天,金潮鞋城门前就竖起了一个大牌子,上面是两行大字:本店买鞋赠拖鞋,诚信经营无“鞋托”。崔金潮故意让人把“鞋托”两个字做成大大的红字,远远一看就扎眼。牌子一出,果然吸引了大家的眼球,不少人站在牌子前指指点点,街口就这两家鞋店,谁家有“鞋托”,那不是和尚头上的虱子——明摆着吗?

看着自己店里来来往往的顾客,再看看稍显冷清的小兰鞋店,崔金潮心里暗暗得意:这就叫咬人的狗不露齿,一盆脏水扣在对方身上,对方啥也说不出,自己也不吃亏:拖鞋说是赠送的,可钱已经加在皮鞋的定价里,不但得了好名声,还大有赚头哩!

崔金潮高兴了一天,对门也挂出了一个牌子,虽然牌子不大,字也是手写的,可那两行字却一下刺中了崔金潮的痛处,那上边写的是:公道是最好的诚信,顾客是最好的鞋托!这下看热闹的人更多了,人们都知道崔金潮曾经挤走了好几个同行,现在竞争的锣鼓已经敲起来了,这个小兰鞋店究竟有多大道行,居然敢接招?一时间小兰鞋店里人流如潮,生意再次空前火爆。

崔金潮气不打一处来,他让自己心腹店员小贾乔装成顾客,到对门店里去“侦查”一番,小贾回来告诉他:前几天崔金潮看到的鞋托,其实都不是鞋托,是来这里租赁“面试鞋”的。

“面试鞋?啥叫面试鞋?”崔金潮愣了。

小贾告诉他:“面试鞋”是专门租给求职大学生们的,一些生活困难的大学生买不起昂贵的行头,就穿着租赁的鞋去面试,如果成功了,大多数就把鞋买下了,如果不成功,可以把鞋送回来,店里重新进行消毒、上光,继续租赁,虽然租鞋比买鞋便宜很多,但只要租上个十几次,鞋店还是有赚头的。另外,再说对门的店主小兰年轻漂亮,又很会待人接物,所以来她店里租鞋的人络绎不绝。

“租鞋给大学生面试能挣几个钱?那她店里还有其他特别的地方吗?”崔金潮问。

小贾告诉他:对门店里的不少商品都挂着一个特殊的价签,上面不但写着售价,还写着进价,售价一律比进价高10%,这样一目了然,讨价还价的人就少了。更重要的是,对门店里只要是和本店相同的商品,都没有写进价,可明眼人一推算就知道——金潮鞋城定的价格有些高了。

“这个小兰,简直太过分了!”崔金潮说,“和我们店相同的鞋不写进价,明摆着就提醒大家,说我们店的价格高嘛!既然这样,咱们索性和她打一场价格战!”崔金潮立即让小贾去定制一块牌子,上面也写清本店所有商品的进货价,后面跟的售价要比进价低10%!

小贾听了,疑惑地问:“崔经理,这进价写真的还是写假的?”

崔金潮一皱眉:“当然写真的了!”

小贾挠了挠头说:“那咱不赔钱了吗?”

崔金潮不耐烦地说:“让你干啥就干啥!咱金潮多大家底?咱赔了,对门就得黄了!”

小贾心领神会地走了。第二天,金潮鞋城门前竖起了一面大广告牌,上面用红大字写着:赔本儿赚吆喝,款款跳楼价!下面列表写清了所有货物的进价,全场低于进价10%销售,凡是对门有的品种,崔金潮的广告牌子上都用特殊字体标出。

这下市场可轰动了,甭管你怎么促销,价格低才是硬道理,很多老百姓都来金潮抢鞋,仿佛不要钱似的,连崔金潮店里的店员也纷纷通知自己的亲友:快来抢吧,这次是真便宜了!

看着人流潮水一样涌进来,崔金潮心里一阵阵地疼——让出去的全是钱啊,这不是拿刀剜自己的肉吗?可转头一看,小兰鞋店里一个顾客也没有,他心里又宽慰起来:把对门挤黄了,天下还是自己的,到时候赔出去的这些钱,照样还能赚回来!哼,小丫头,敢跟我斗,用不了几天,你就该登门求饶了!

等了两天,小兰没有上门,区法院的传票倒来了,对门儿的小兰把他告了。崔金潮扑哧乐了,非常痛快地答应出庭应诉。

在法庭上小兰把前些天的事情经过讲了一遍,还出示了金潮鞋城两次广告牌子的照片、两家店铺位置的照片等。崔金潮对小兰描述的事情经过和那些照片没有疑义,他理直气壮地告诉法官:我崔金潮降价是真的,是我自己愿意的,我卖东西,价格自然我说了算,就算我白送给别人,谁又能管得着?一边说,崔金潮一边盯着对面的小兰,心里暗暗得意:甭觉得自己长得年轻漂亮,法官就会为你说话,跟我斗,你还欠火候!

可最后宣判的结果一下来,崔金潮就愣了:金潮鞋业为了排挤对手,采取了低于成本价的不正当竞争手段,给小兰鞋店带来经济损失,除了金潮鞋城停业整顿外,崔金潮还要赔偿小兰的经济损失两千元!

“我冤啊!”崔金潮当场就傻了,“我低价卖货,本来赔钱的是我,凭啥还要我赔钱给小兰?”

回到家,崔金潮把判决书一扔,心里这个乱啊。晚上,他叫上几个哥们儿一起喝酒,酒到半醉,话题又回到了小兰鞋店上,崔金潮这辈子也没吃过这么大的亏啊,居然让一个小丫头给收拾了。几个哥们儿也气不过,喝完酒出来,已经快半夜了,他们来到小兰鞋店门口,一个哥们儿酒劲儿上来了,捡起一块砖头,朝着小兰鞋店的玻璃橱窗砸了过去,只听哗啦一声,橱窗碎了,这声音一下刺激得崔金潮血脉贲张,他也找来一块砖头,朝着卷帘门砸了过去,只听一阵乱响,小兰鞋店的牌匾裂了,卷帘门变形了,灯箱也碎了。几个人看着小兰鞋店被弄得一片狼藉,这才摇摇晃晃地到歌厅庆祝去了。

没等几个人的酒劲儿醒过来,派出所就把几个人全抓住了,崔金潮本想不承认,可街口的监控摄像头把他们几个全拍下来了。这下倒好,不但崔金潮赔偿人家全部损失,几个人还分别被拘留了几天。

从看守所出来,崔金潮一脸的晦气,决定亲自去找对方问个究竟,进了小兰鞋店的店门,他拱了拱手说:“小兰姑娘,我认栽,不过你得让我栽得明明白白,为什么我想方设法也奈何不了你呢?”

小兰神秘地一笑,说:“我有护身符啊!”

崔金潮愣了:“护身符?什么护身符?”

小兰笑眯眯地从店铺的角落里拿出一个布包,打开布包,里面是一面金光闪闪的铜牌,上面写着:大学生自主创业重点保护单位,下面落款是市委市政府和工商局。

“原来你是刚毕业的大学生,你为什么不把这牌子挂在店里,让大家都能看到?”崔金潮问。

小兰摇摇头说:“为了开这个店,已经给大家添了不少麻烦,我不想拿着这块金字招牌到处招摇,光靠政府什么叫自主创业?”

崔金潮点了点头,说:“我算知道自己为什么会输给你了,你有知识,有头脑,又懂得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大家都在重点帮助你,我却耍手段想搞垮你,我这不是犯傻嘛!”

猜你喜欢

  • 李纲坚守东京

    李纲,一个来自中国的年轻人,为了梦想而坚守在日本的东京市。他的故事是关于勇气、坚持和成长的故事。李纲小时候就对日本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对日本文化、语言和历史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因此,当他有机会留学日本时,他毫不犹豫地接受了这个机会。起初,李纲

  • 阿骨打反辽建金

    阿骨打反辽建金在中国历史上,有许多英雄和故事流传至今。其中一个备受人们敬仰的英雄便是阿骨打。阿骨打出身匈奴族,他勇敢无畏,聪明过人,以其过人的智慧和勇气成为了一个传奇人物。在辽国建立之初,阿骨打作为一个著名的将领,率领着他的部队与辽国展开了

  • 色彩缤纷的画坛

    艺术世界中的画坛,一直是一个色彩缤纷的世界。绚烂的色彩,才是画家们表达内心世界的最佳方式。画坛中的每一幅作品都是艺术家们对世界的独特诠释,每一种色彩都承载着不同的情感和意义。在画坛中,红色是最具有表现力的色彩之一。红色寓意着热情、力量和情感

  • 才华横溢的苏轼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书画家、政治家,被誉为才华横溢的文士。他生于1037年,逝世于1101年,享年64岁。苏轼继承了父亲苏洵的文学才华,自幼饱读诗书,深受父亲的熏陶。他出生在一个文化世家,家庭环境对他的文学成就起到了很大的

  • 柳永奉旨填词

    中国文学史上,柳永被誉为宋代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词不仅写得凄美动人,而且在古代词坛上影响深远。然而,鲜为人知的是,柳永填词的事情始于一次奉旨的经历。当时,柳永还只是边塞小官,担任驿站的职务。一天,他接到了朝廷的旨意,要求他亲自前往京城,

  • 司马光编写《通鉴》

    司马光是中国北宋时期的重要历史学家和政治家,他编写的《通鉴》被誉为中国古代史学著作中的巅峰之作。这部历史著作堪称中国古代史学的经典之作,为后世提供了独特而广泛的历史资料和宝贵的研究工具。司马光被认为是中国史学的奠基人之一,他对历史的深刻理解

  • 中国的四大发明

    中国的四大发明中国源远流长的历史中,创造了许许多多令世人叹为观止的伟大发明。其中,被誉为中国四大发明的造纸术、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更是对人类文明进程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首先,造纸术是中国古代的一项伟大发明。早在东汉时期,蔡伦通过对泡草纸、桑皮

  • 沈括著《梦溪笔谈》

    沈括(1031年-1095年),字元晖,世称沈元晖。他是宋代著名的科学家、文化名人,世称沈括先生。沈括的著作《梦溪笔谈》是一部记录他的生活经历、思想观点和学术研究的随笔集。《梦溪笔谈》一共有五卷,收录了沈括在不同时间、不同场合的笔记和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