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故事>拴在木棍上的骆驼

拴在木棍上的骆驼

收录日期:2025-08-08 06:08:35  热度:9℃

在非洲的撒哈拉沙漠上,骆驼是人们最主要的交通工具。所以驯服骆驼是撒哈拉养骆驼人家最普遍的技能。

在骆驼出生后不久,养骆驼的人就要在地上深深锲下一根用红线缠裹的鲜艳木桩,用来拴骆驼。骆驼当然不甘屈服于一根小小木桩。它拼命拽着绳子,左突右跳,想把那根小木桩从地下彻底拔出来,但最终总是以失败告终。

几天后,精疲力尽的骆驼屈服了。这时,主人把木桩上缠裹的红线拆下来,坐在木桩上,用手悠闲地拉住拴骆驼的绳子不住地抖动。不甘受人摆布的骆驼又拼命地拽,甚至连4只驼蹄都折腾出血来,但那个紧拉缰绳的人却依旧泰然自若。骆驼渐渐地臣服了。第二天,牵骆驼缰绳的人换成了一个和骆驼块头根本不成比例的孩子。骆驼又开始了新一轮的挣脱。当然,最后它还是精疲力尽地败下阵来。

骆驼终于彻底被驯服了。从这天开始,只要主人手拿一根拴着骆驼的小木棍,随便往地上一插,骆驼便围着那根小木棍转来转去,从此再不敢试着和小木棍抗衡了。

当沙暴突然来临时,一些骆驼队的人为了防止自己的骆驼迷失,往往迅速在地上插上一根木棍,然后把一头甚至几头骆驼一起拴到这根小棍上。悲剧就这样发生了,当驼队的主人被巨大的沙暴远远裹走后,这些骆驼失去了为它们拔掉小木棍的人,它们就寸步不离地守在那里,一天、两天……最后,它们都被活活地饿死了。

与其说它们是饿死于缺少食物,不如说是饿死于自己的经验和习惯。

猜你喜欢

  • 从“想”到“做”的距离

    一次,美国通用电器公司首席执行官杰克·韦尔奇应邀来我国讲课,一些企业管理人员听完课后,感到有些失望,便问:“你讲的那些内容,我们也都知道,可为什么我们之间的差距有那么大呢?”杰克·韦尔奇听后回答说:“那是因为你们只是知道,而我却做到了,这就

  • 不要欣赏让你摔倒的那个坑

    人家问我为什么有那么多同班同学,初中三年总共六学期,我留了五次级,一百五十个老同学总是有的。几十年后,回到厦门,集美的老同学聚在一起,有时也开玩笑地帮我列举老同学的名字,现在在哪里,当什么大医师、院长、教授、将领……各类专家。“书读成这副样

  • 关于“思考人生”

    飞机上看到一个梁文道的访谈,他说不知道为什么“文艺”成为一个丢人的词了,大家都不敢承认自己文艺,比如窦文涛,明明最喜欢中国字画,不工作的时间都在家里看书,但是在电视上他说“啊,优衣库这个啊,我也想搞一个啊”,这样大家就说他是真性情。说“文艺

  • 没有完美,只有适合

    爱情是花,婚姻是果实。花很美,果实却不一定。这就是为什么世间总会上演着一幕幕的悲欢离合的原因。因为有了爱情,我们走进婚姻;因为没了爱情,我们走出婚姻。一进一出,全是因为爱情的变迁。因为我们高估了爱情,低估了婚姻。爱情是婚姻中必不可少的,但婚

  • 喊一个知己走江湖

    有人的地方就会有江湖。只是,江湖风大,知己零落。狼在荒野上喊一嗓子,会喊来自己的同类。相同的品性、趣味和目标可以把生命聚拢在一起。区别是,有血性的人,会喊来豪爽的朋友,奸邪的人,只会喊来阴谋家。君子喊不来小人,因为二者不会有共鸣,一个人,通

  • 差异在业余

    一个人一生的业余时间比工作时间长得多。如果从二十岁开始工作到六十岁,每天工作八小时,也不过工作了十三年。如果按每周工作五天计算,工作时间就不到十年了。在四十年中,除了工作和睡觉时间之外,剩下的业余时间则有十七年。这十七年业余时间,只要持之以

  • 其实人生不用那么急

    我年轻的时候读过一本书,叫《悉达多》,另一个名字叫《流浪者之歌》,作者是德国文学家赫尔曼·黑塞。悉达多是佛陀的名字,但这本书讲的不是佛陀的故事,它讲一个婆罗门的年轻人,养尊处优,长大后他出家了,学了所有的法门,但他觉得学这么多法门没有用。于

  • 别总把“完了,完了”挂在嘴边

    我有一个朋友,她先生遇到什么事情,都说:“完了,完了。”一次,别人送他一盆很好养的花,他每天对着花说:“完了,完了,掉叶子了,它要死了。”没几天,这盆花就死了。又有一次,朋友家换灯泡,28个白光灯要换成28个黄光灯。电工换第一个灯泡时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