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故事>领导代他领来结婚证之后……

领导代他领来结婚证之后……

收录日期:2025-08-07 22:29:54  热度:8℃

如果用现在眼光来看,当年发生在他身上的事情,我们都无法理解。结婚五年,他从没有给妻子写过一封信,没有给妻子寄过一次钱,连一年一度的家属探亲,他也从未在妻子的寝室过夜。甚至连和妻子唯一的一次性生活也只是为了传宗接代……

与我们现在拿着身份证和户口簿直接可以去民政局领结婚证不同,上世纪80年代初领结婚证还必须要单位证明、婚检合格证等许多手续。

可那时候,有个叫张志鸿的人,他的结婚证却是这样领的:那天,领导乐呵呵地回来将一本红彤彤的本子递给他,他打开一看,居然是一本结婚证,顿时心里五味杂陈。他一遍遍地问自己,“我真的就这样结婚了吗……”是呀,他是真的结婚了,站在他旁边的那个羞涩女孩就是新娘,刚刚坐了十几个小时火车来到上海。

二次提退婚 “合理”愿望遭“合理”扼杀

张志鸿三岁时,母亲就过世了。在山西平遥的农村,为了将他拉扯长大,父亲张康年付出了不少艰辛。1971年,16岁的张志鸿开始变声,嗓音由童声变得粗而低沉。这让张康年意识到儿子快成年了,便自己做主,挑中了比儿子小三岁的同乡女孩王如燕。

别看王如燕是个农家女儿,可长得清秀白净,人也温顺周正。于是,几个长辈聚在一起,一番商量后,就热热闹闹地替两个尚不晓人生的“大孩子”订下了这门亲事。

“订婚”,这在如今自由恋爱的年代看来早已经是一种可有可无的形式,可在那时的农村却是非常神圣的。虽说同样是不被法律所承认,但那时男方无一例外地都要给女方一定数量的彩礼。在这个仪式背后襻附着的经济的力量,人情的因素,旧俗的惯性,甚至往往比法律更能制约人。

年幼的张志鸿哪里知道这些,随着年龄的增长他内心越来越排斥这段包办婚姻。 20岁那年,他终于鼓起勇气对父亲提出了抗议:“我想退婚。”“……你说什么?”张康年似乎不相信儿子会提出这样的请求,沉声问道。“我要退婚。我对王如燕没有感情。”看着面前一脸疑惑的父亲,张志鸿重复着这句在心里徘徊已久的话。

“绝对不可以!”张康年斩钉截铁地拒绝了,“为了这门亲事,我已经将家里全部的积蓄给王家做聘礼了。”张康年口中的全部积蓄,我估计可能也就几十块,至多也就几百块,但在当时的山西农村,人们的经济能力不过就这些了。

也许是父亲为了这门亲事付出了囊中所有;也许是父亲与王家父母之间的关系甚笃;也许是父亲坚信自己的眼力,自认为对此事有着当之无愧的权利。就这样,张志鸿第一次的退婚请求,刚开口就被断然否决了。

1977年,张志鸿应征入伍来到上海,被安排当了驾驶员。虽然只有初中文化水平,但由于刻苦钻研技术,每次运输任务他都能够安全顺利的完成,很快就得到了领导的赏识和信任。

在新的岗位上,张志鸿满怀希望地扯起了人生的风帆,希望凭着自己的干劲在事业上有所建树。可与此同时,家乡那头恼人的“婚事”又让他觉得被压得喘不过气来,父亲三番五次地来电话催促他回家完婚。这自然是他不情愿的,但他不知该如何再次提出“退婚”,这时他想到了请教领导。

这天夜里,他悄悄地来到领导的房间。

一听说他是要与农村的女朋友“不谈”,领导顿时警觉起来:“什么理由?”

什么理由?张志鸿当然谈不出具体内容。回想两人之间,入伍前见面的时间很少,见了面也不说话。入伍后更是没有“鸿雁传书”。两个彼此陌生的人,没有交谈,当然也没有争吵。

“我们没有感情。”张志鸿喃喃地重复着这句话,事实上让他沉郁不扬的也只有这么一句话。

“不行!‘没感情’算什么理由?人家又不是有问题,也不是犯错误了。”领导摇了摇头,看着张志鸿一副不甘愿的样子,便又恳切地说:“小张,婚姻问题可要慎重处理。千万不要让人家说你地位变了,来到这里,就弃土求洋啊!这会影响你政治上的进步的。”这番关心是肺腑之言。

在当年,有句顺口溜叫做“一年土二年洋三年不认爹和娘”,一心要求上进的张志鸿,在可怕的“坏名声”前,在领导苦口婆心的规劝前,却步了。纵然心中有多少困惑,他的第两次“退婚”,也还是无可奈何的不了了之。

结婚证还是领导代他领的

三年后,张志鸿表现出色,被提拔为运输连副连长。这三年里,按理说张志鸿应该也曾经回家乡探亲过,也可以把婚事办了,但他却迟迟没有。

儿子提干的消息传到了山西家中,张康年高兴得几宿睡不着觉,想抱孙子的念头也油然而生。那么多年来,儿子对“媳妇”的“意思不大”,他是看在眼里的。然而,一个二十五岁的小伙子,会不想婚姻大事?会不想男女感情?他不信。张康年决定等,等儿子开窍。

又按捺了一年,张志鸿依然用沉默表示着对这门亲事的抗议。张康年有些急了,他连夜奋笔疾书写了一封信,决定以动制静,对“儿媳”暗授机宜。

翌日,他把王如燕叫来家中,郑重其事地把信交给她,“燕儿,我在心里早已经把你当成张家儿媳了,现在就差一个仪式。你把这封信交给他领导,热热闹闹地办个婚礼再回来……”随后,张康年陪着王如燕到乡里开好结婚证明,便送“儿媳”去了火车站。

看着王如燕登上了千里迢迢南去完婚的旅程,张康年喜气洋洋,又得意洋洋。在他眼中,男女间的感情不就是那么一回事情吗?而年轻的王如燕,此时也竟然任凭长辈的摆布,无知地认为既然订了亲,就应当“咬定张家不放松”。殊不知,感情这回事是需要互动的,每个人的爱情燃点不一样,强扭的瓜怎么会甜呢?当然,谁也没有想到,这种自认为高明的撮合,竟撮合出了一对“死对头”来。

两天后,王如燕带着家乡父亲的殷殷嘱托,风尘仆仆地出现在了营房中。她没有直接去找张志鸿,而是按照父亲说的,先来到了领导的办公室。她小心翼翼地敲开了办公室的门,领导抬头一看,见推门进来的是一个清秀白净的女孩,不禁满脸疑惑。

王如燕有些害羞地说:“我是张志鸿的未婚妻。”接着,把家乡的结婚证明和父亲的信递给领导,说明了自己的来意。领导一听,不禁喜上眉梢。自己这段时间正一直在为张志鸿不谈婚事已成“大龄青年”的事情而烦恼,之前也曾听他提起过有个农村女朋友,但没想到原来他在家乡的未婚妻竟是这么水灵的一个姑娘。

再打开信件,字里行间句句都透着一位老父亲盼儿早日成婚的殷切希望。这可是喜事儿呀,“热心”的领导立刻把张志鸿叫到了办公室,命令他好好招待未婚妻,聊聊知心话,便自己去“办事”了。

空空的办公室里,坐着面面相觑的张志鸿和王如燕。张志鸿不知道该说什么,讷讷地问了句:“你怎么来了?”其实,不用问他也知道王如燕的来意,只是他心里还没有琢磨好怎么把她劝说回去。

寒暄了几句后,实在是没有什么能说的了,两人不约而同地开始等领导回来。不一样的是,王如燕期盼着领导回来能给她个交代,而张志鸿却是期盼着领导回来能打破这无言以对的尴尬局面。一直到领导回到办公室,两人还面对面坐着,丝毫看不出这是要结婚的一对。

让张志鸿万万没想到的是,他等来的却是文中开头一幕。领导出去办的竟是这件和他们息息相关的“大事”。当他看到结婚证上赫然印着“兹有张志鸿、王如燕自愿结婚……”时,真的可以用两眼一抹黑来形容,看着那几行字,他愣在那里久久没有缓过神来。

结婚证也可以替领?在我们现在看来,这是一件多么不可思议,又多么缺乏法律知识的行为,可那么荒唐的事情确确实实地发生了。按理说,80年代的结婚手续比现在复杂得多,但那最繁琐的单位证明,可能就在领导抽屉里放着。可能有人会问,那结婚证上的照片呢?替领的人怎么拍?巧就巧在结婚证书开始贴上新人照片,是从上世纪80年代后期才开始的,而他们结婚是在80年代初期,那会儿还没有这个呢。或许那个时代替领结婚证的事情也发生不少,不过像张志鸿这样结婚多年,即使有了孩子,也依然对妻子没有任何感情的人应该是不多见的。

猜你喜欢

  • 罗渝泷写给天堂里的妈妈

    明天是母亲节,亲爱的妈妈,不知不觉中,您离开我近八年了!明天是母亲节,天堂里的妈妈,您过的还好吗?您是否一直在默默注视着我们?注视着我们一家人?注视着您最喜欢的孙子罗贵钟,注视您的孙女罗治滟?注视着您的媳妇李莉?倾听我们的祈祷?心灵的召唤,

  • 母亲节的相思

    写给远在天国的妈妈”给妈妈送上一束玫瑰花,再插上一张贺卡:妈妈我想您,妈妈我爱您”——香梅·映雪当我走进春天的雨季,好像母亲也刚刚走过;她将手中的雨伞给了我为我遮风挡雨,我推给了

  • 母亲节的半白话诗

    母亲节将至作诗一首《母》司徒夜月花龄怀子十月生,鬓间银丝已早现。母怒子熟不知事,子已知自少轻狂。归家见母仍辛劳,子已泪下诉不孝。子愿跪天求三世,还母年华美貌时。译文:一位花龄少女十月怀胎,养育我十几年,头上的黑发在操劳养育子女的十几年中早早

  • 祝天下的母亲,母亲节快乐

    我的家庭很特殊,因为他的特殊,我的父母没有享受儿女之情,没有享受天伦之乐。子女没有体会到父女之情,母女之爱。这是一个社会现象,时代的象征。令人叹息,令人唏嘘。我的母亲原在武汉市江汉区税务局财务科工作,这是一个现代都市年轻人向往的地方,打破头

  • 母亲节我拿什么奉献给你

    岁月的风霜已写满在你的脸上你的青丝渐渐地被白发而侵蚀我忽然明白了你已经老了慈祥善良的你就是我伟大而又平凡的母亲你默默无闻的操持着这个家把每件事都打理的井井有条为了这个家你倾注了所有的心血你对我的爱像大海一样宽广犹如阳光雨露般的呵护着我你教会

  • 母亲节中的老公

    母亲节这天,老公表现挺好。我在他面前唠叨:母亲节到了,那笨笨的坏蛋(儿子的网名)要是给我打个电话回来就好了。”这句话倒提醒了老公,他说要给婆婆打个电话过我去。我听到有些好笑。木讷的老公能想到此,是不是吃了什么药。公婆给儿子当陪读

  • 母亲节的早上

    柳絮漫舞装点你的天空水汽袅袅铺陈您的美今天的树枝是空的吗昨天的路是瘦的时间停留在额头我在梦里狂吼失去往日的温柔带走水分和颜色的是您吗鸟鸣从花丛深处传出那一圈圈慈爱的年轮在根系里纠缠您慈爱的脸和美丽的笑容我倒伏在相思的梦里一次一次失忆昨夜的天

  • 母亲节的寄语

    世界上的一切光荣和骄傲都来自母亲。——高尔基很久以来就有写东西送给母亲的念举了,当那些赞美和歌颂母亲的诗句进入我的视线时,母亲那被岁月剥蚀、被时光雕琢得消瘦而又病弱的形象便一直在我的脑海里反复闪现;当电视屏幕上定格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