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故事>在母亲身边

在母亲身边

收录日期:2025-08-07 19:34:56  热度:9℃

这是一年中无比寻常的一天,却又是那么不同寻常。

太阳已经很高了,我还在睡懒觉。母亲隔着窗户催我吃早饭,我“嗯”过一声,便又一翻身呼呼睡去。

母亲也仿佛忘了催过我,转身就去干她的事:喂鸡,轰麻雀——她一年四季都跟麻雀进行着斗争,怕麻雀抢了鸡食。几只狗跟在她身后,寸步不离。然后,听得门吱呀开了,又吱呀关上,再吱呀开了,随后又吱呀关上。

这一天早上,幸福得无比寻常。

无论自己活到多大岁数,在母亲这里,就是孩子。我还可以任性地把懒觉继续下去。母亲呢,则把锅里的饭热了再热,然后,笑着催我一遍又一遍。

一年的苦与累,一切的烦恼和忧愁,都在母亲这里化解了。每年驱车千里,回到老家,回到母亲身边过年,总能一下子卸下所有,忘了所有,尽享烟火生活。

当然了,可以忘记的,还有年龄。在外面打拼,总觉得身边的年轻人一茬茬地来,自己一年年地老去。但是回到母亲身边就不一样了。母亲已经快七十岁了,在我的心里,却总是她年轻时候的模样。有一年也是在年底,家里炖了牛头,亲戚们也过来了,一家人围拢在一起喝酒吃饭。那天,二舅给母亲倒了杯酒,他自己也端了一杯,说是要跟母亲喝。印象中,母亲一饮而尽。二舅说:“再来一杯。”母亲说:“来就来。”又一饮而尽。那可是很大的杯啊,如此豪饮,母亲似乎没有任何不适,高兴地为大家切肉、端菜。结果,二舅喝多了,说了好多话,把一个故事翻来覆去地讲。他重复一遍,大家就笑一遍。

这么多年,无数的过年场景,母亲好像永远定格在这一幕上。而我,仿佛也让自己定格在这样的一个记忆里——包括自己的年龄。只要是守在母亲身边,母亲永远就是三十几岁的模样,而我永远还只是个孩子。

就像现在,起床,洗漱完毕,已是十点光景。母亲把热了很多次的饭端上来,我喊着母亲一起上炕,像小时候那样挨着她坐下,好像只有这样才能把饭吃完。

我知道,无论再过多少年节,只要在母亲身边,自己永远是个孩子。

猜你喜欢

  • 站在对方立场思考与行动

    美国汽车推销之王乔·吉拉德曾有过次深刻的体验。一次,某位名人来向他买车,他推荐了一种最好的车型给他。那人对车很满意,并掏出10000美圆现钞,眼看就要成交了,对方却突然变卦而去。 乔为此事懊恼了一下午,百思不得其解。到了

  • 绝处求生才能获得真正的成就

    古希腊有个大哲学家苏格拉底。哲学家当时是很崇高的职业,因此有很多年轻人来找苏格拉底学习。一天,一个年轻人来了,想要学习哲学。苏格拉底一言不发,带着他走到一条河边,突然用力把他推到了河里。年轻人起先以为苏格拉底在跟他开玩笑,并不在意。结果苏格

  • 永远敞开的大门

    1943年罗伯特·梅里尔来到纽约夜总会的一个俱乐部,也就是位于一个小街、名叫马丁尼克的俱乐部试唱。薪水一个星期150元,对于初涉社会的罗伯特来说,这可真是个大数目。那是罗伯特第一次试唱,他求职若渴。老板很喜欢罗伯特的声音,想立

  • 人生风湿症

    大导演史蒂文·斯皮尔伯格决定回到加州大学修完当年还没有读完的电影系学分。 但40年过去了,斯皮尔伯格虽然功成名就,他还是很介意年轻时的学业没有完成。夜深人静时,斯皮尔伯格总听到一个声音对他说:今天你是好莱坞权力最大的人,你的

  • 牛顿的黑匣子

    从18世纪起,牛顿开始被认为是现代科学家时代首屈一指的最伟大的人,一位理性主义者,一个教会我们在冷静的和纯粹的理性路线上思考的人,牛顿的名字一直是科学的代名词。 但是,牛顿的真实面貌其实并不完全像我们所想像的那样。一切都源于一个神秘的箱子&

  • 最大限度的成功潜质

    老师给孩子们布置了不少功课,男孩埋头做得很认真。结果,在所有孩子中,他成了最快完成功课的一个。这下,男孩便无所事事了,他开始忍不住东张西望起来。东张西望的男孩,给其他还没有完成功课的孩子带来了心理压力,他们脸上溢满了打算草草而成的焦急。此情

  • 逆境的时候,为未来的希望快乐

    罗素思考着的时候,到了山腰的一个小平台,陪同的人让轿夫停下来休息。罗素下了竹轿,认真地观察轿夫的表情。他看到轿夫们坐成行,拿出烟斗,又说又笑,讲着很开心的事情,丝毫没有怪怨天气和坐轿人的意思,也丝毫没有对自己的命运感到悲苦的意思。他们还饶有

  • 只要你想

    一黑人母亲带女儿到伯明翰买衣服。一白人店员挡住女儿,不让她进试衣间试穿,傲慢地说:此试衣间只有白人才能用,你们只能去储藏室里一间专供黑人用的试衣间。”可母亲根本不理睬,她冷冰冰地对店员说:我女儿今天如果不能进这间试衣间,我就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