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故事>18岁,给我一个良师

18岁,给我一个良师

收录日期:2025-08-07 23:24:33  热度:8℃

印第安部族文化中,一个男人诞生两次,一次是出生,另一次是成为战士。现代人也诞生两次:第一次是从母体出生,开始呼吸;第二次是思想的出生,开始寻求人生的意义或理想。而迷惘往往伴随第二次出生。

我有心声向谁说?“18岁,给我一个姑娘”,其实“18岁,给我一个良师”更重要。因为姑娘多的是,而良师难寻。

电影《死亡诗社》中,罗宾·威廉姆斯扮演的基丁老师向学生宣扬“大好春光正此时”,生命有时会是痛苦的,但切不可放弃灵魂深处面向生的勇气和对生的渴望。基丁老师的忠告还有,人必须在现实的天空下放飞自己的理想、梦想和勇气,理想是不能对抗现实的。

我们的青春常常与苦闷相连。在所有的校训中,我们鲜见“快乐”二字。校训中充斥着假大空的理想。我们不能奢望能遇见《死亡诗社》那样的人生导师。我们甚至不能期望老师能在学生宿舍里多坐两分钟。从小学到大学,谁有幸遇见一位能触及心灵的人生导师?

缺少良师,只有益友。这多少算个补偿。大学校友成为我们的第二亲人。是那些若干年后相逢一笑的同龄人,让彼此长见识,彼此释疑解惑。

中国大学之弊,不在知识结构,不在师资力量,也不在学校品牌,排亚洲第几、世界几何,而在是否能点燃青春的梦想和激发面对残酷社会的勇气。你的生命在大学中怒放过吗?

己立立人。这条我在澳门教会学校墙上看到的校训,比大陆标语式假大空口号要印象深刻得多。其实越简单越难做得到。立人先立己德,如果不能激发学生们梦想,至少教会他们独立于正义。而中国大学之道只是立才与立技,掌握一门生存的手艺而已。可即使这一点,做得好的也不多。

中国最大的浪费,似乎是专业不对口,导致学非所用,就业错位,导致社会上蚁族与招工难并存。可《新周刊》的微博调查以及国外的同类经验告诉你,专业不对口,入错学校门是常态。调查中,八成人愿意重选大学或专业,而八成大学所学的知识将来用不上,但这不是中国最大的浪费,中国最大的浪费是千百万青年学子人生找不到方向⋯⋯

猜你喜欢

  • 长工谷穗抵工钱

    长工谷穗抵工钱从前,毛难族有个员外,虽说家财万贯,但为人非常吝啬。他雇长工,把工钱勒得很低很低,所以每年开春后,常请不到长工。这年春天,突然有人自己找上门当长工,讲好工钱一分不要,只要吃饱穿暖,到收割时选一穗最长最好的谷穗。员外一听,说:“

  • 刮加桑取金银罐

    刮加桑取金银罐一天,刮加桑(傈傈族的机智人物)去帮朋友犁田,在离寨子不远的地方,遇见了善于鼓唇弄舌的娃花帕背着一背土锅走来。娃花帕说:“刮加桑,你走得这么急,像是有什么财运了吧?”刮加桑慢条斯理地说:“是呀,我今天做了一笔买卖,赚了大钱,连

  • 潘曼的无底油筒

    潘曼的无底油筒县城有个油商,总要克扣秤头,短斤少两。潘曼有心教训他一下。一天,潘曼装成一个山里来的农民,肩扛一根长长的竹筒,来到油铺面前,说要打满一竹筒油。油商看了看这个老实巴巴的山里人,心想:这竹筒少说也能装20 多斤油,我少打给你两三斤

  • 金善达用鸡换牛

    金善达用鸡换牛早先有个既贪财又吝啬的两班财主,与金善达是邻居。他天天琢磨着法子要占金善达的便宜。有一年春上,金善达家的母鸡孵了一窝鸡崽儿。一天,他正在喂小鸡,财主走进院子,对金善达说,“今天我是来赶我的这窝小鸡的。”金善达问:“这是什么道理

  • 金善达巧献碎玉

    金善达巧献碎玉朝鲜族有这么一个传说——一天,聪明的金善达来到盛产玉石的地方,路过一座小桥,看见一个小伙子在嚎陶大哭。见了金善达,小伙子捧出一捧碎玉石说:“先生,我可闯下大祸啦!我家主人奉国王的命令,让我在三日之内把一块宝玉送去。可是,我刚走

  • 登巴狠揍农奴主

    登巴狠揍农奴主从前藏族有个农奴主,为了不给帮工发工钱,想出了一个坏主意。每当帮工来算工钱时,他就拿出一条短被单来说:“给我把全身盖上!”帮工如果给他盖上了脑袋,农奴主就发脾气说:“怎么不把我的脚给盖上?”如果帮工给他盖上脚,他又大吼一声说:

  • 苏代巧论鹬蚌斗

    苏代巧论鹬蚌斗苏秦之弟苏代也是一个机智人物。一次,他听说赵惠王要攻打燕国,觉得这对赵、燕两国都没有好处,于是决定劝阻赵惠王改变这个主意。见到赵惠王后,苏代先不提这件事,却对赵惠王说,他在易水河边看到一件新鲜事——有一只很大的河蚌张着壳在河边

  • 老登斗土司亲信

    老登斗土司亲信壮族有个机智的人叫老登,一天,他得罪了土司,土司就差亲信焦卒带领几个兵丁闯到老登家,要捉拿他。焦卒一见老登,发狠地说:“老登啊,老登,你想不到吧,今天你会落到我手里!焦老爷今天要报50大板之仇!”焦卒与老登的仇,要从一个月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