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故事>我的“节日”

我的“节日”

收录日期:2025-08-07 20:46:16  热度:10℃

上课跟写文章是不相同的。写文章是你自己守着自己的心,可上课你必须面对学生那一双双渴求知识和带着说不清的期望的“可怕”的眼睛。你必须始终用你的学识、逻辑、风趣、声音、手势乃至你的仪表、风度、恰当的笑和突然的严厉,抓住学生的心。而最重要的是你的精神状态,你讲的是一个重复了多遍的问题,对你自己来说已经毫不新鲜,可你必须兴致勃勃,似乎这个问题你自己也是第一次遇到,你的感觉必须与学生同步。你觉得某个问题很难,似乎不可言传,可你不能知难而退,必须在你觉得困难的问题上用力,把难题讲得清楚而又透彻,否则学生就会给你一个评价:我们懂的,老师也懂;我们不懂的,老师也不懂。某个问题很枯燥,你必须调动你的一切积累,包括你的感情秘密,拿出来讲,把枯燥的问题化为有趣的故事……上课绝对是一门艺术,一门高级的艺术。

上课是人生的节日

我在四十年的教学生涯中,始而怕上课,继而喜上课,终而觉得上课是人生的节日。天天上课,天天过节,哪里还有一种职业比这更幸福的呢?我一直有一个愿望,我不是死在病榻上,而是有一天我讲着课,正谈笑风生,就在这时我倒在讲台旁,或学生的怀抱里。我不知道自己有没有这个福分。

上课既然是节日,认真备课是无须说的。你可以讲一个有争议的观点,但每一个汉字你都必须读准,读错字是不允许的。因此连点名册上每个学生的姓名你也必须在开始上第一堂课前高声地先朗诵一遍。如果遇到一个字有两种读音,那么你必须事先了解这个字在这个名字中读什么音。至于大部分学生常读错的字,你在读到这个字时,还必须故意读重一些,让学生交头接耳,以为老师读错了字,然后你把这个字用拼音注出来,并说这个字常有人读错,这样,既纠正了学生的读音,又获得了学生的信任。这以后,你放心好了,学生们再不会交头接耳了。但这不重要。

上课前的那一个晚上,或上课的那天清晨,你必须洗一个澡——身上的污垢去掉了,会平添几分精神。平时你可以穿得随便一些,就是让学生看见你穿短裤,也没有什么不妥。但当走上讲台时,你必须穿上你最好的服装。这是你的节日,此时不穿,何时再穿?我有几身西装,真过节时,倒很少穿,可上课时是一定要穿的。我仅有的名牌就是一条金利来领带,每次我都细心地系上它。皮鞋必须擦亮,这我得感谢我的妻子,因为她知道我的习惯,她总是在我上课前一天,把皮鞋擦亮,并放在我的书房门边,让我很方便穿上。但这也不重要。

教室的讲台旁,通常放着一把椅子,你千万不可坐下。这四十年中,我在各地上课,我的习惯是,手里拿着一支粉笔站着、走着讲课,绝不坐着。

你们就想象我上课时的样子吧:他站着,讲着,随意地做着各种手势。你瞧,此刻他为了说明文学语言的“陌生化”,步伐变得如同艺术的舞步一样,他竟在学生面前装成街上的游客,东张西望地先走了几步,然后又跳起了三步舞或四步舞;为了说明人类的行为和心理总是符合“对立的原理”,他学举重运动员,先蹲下,后举起,学跳高运动员,先用力向下一踏,再高高地飞身而起,越过了横杆。虽然舞步并不漂亮,动作也不规范,但这没关系,因为这舞步与动作,与所讲的观点十分吻合,引起了学生会心的笑声,他也颇为欣赏自己的表演。这样很累,在他下课回家时,立马瘫倒在沙发上,像一头生病的猪。但这也不重要。

与生活相通

知识义理总是与生活相通的。为了深入浅出,你不能老是念讲义,不能老是操经过修饰的“外部言语”。你得把讲稿扔开,运用你自己的生活体验,并操一种同朋友聊天时的未修饰过却充满激情的“内部言语”,让学生觉得你是一个会观察、会体验、会检讨自己生活的人。为了说明“特征”是什么,你把你全家三口都“搭”进去了,你讲了一个真实的故事:

那时,我四十多岁,住在校外,每天骑自行车上下班,上课、开会,还有行政工作,早出晚归,家务事都由多病的妻子操持。有时我回家很晚,常遭妻子埋怨。

有一次,我回到家时已近晚上十点,妻子、孩子等我回家吃饭,都等急了。这一次我的处境非常糟。妻子怒不可遏,难听的话劈头盖脸向我袭来。她说我在家什么也不干,是个白吃饭的——一骂就是半小时。我像一个犯了错误的小学生,低着头听着这空前的唠叨。我心想我也做了家务事,你怎么能这样一笔抹杀呢?但我不敢出一声。我对我的孩子出来为我辩护以收拾这难堪的局面也不抱希望,因为他总是站在他母亲的一边。

然而奇迹出现了。我的孩子突然向我走来,一下子夺下我还挂在肩膀上像粪兜一般的黄色书包,往地上用力一倒,然后指着地上乱七八糟的东西,冲他母亲吼叫起来:“你看,你说我爸是白吃饭的,什么也不干,是吗?看他书包里装着什么!”地上散开了我书包里的东西,这里有我正在读的夹满了纸条、画了许多红道的书本,有密密麻麻写了许多小字的讲义本,有刚做的卡片,有学生的论文、作业,有给老家寄的汇款单存根,有粉笔头,有发干的白菜叶,有半干不干的切面条,有破碎的干馄饨皮,馄饨皮上还粘着黏黏糊糊的肉末,它已经发臭了……看着地上的这些东西,我妻子哭了,我自己也流下了眼泪。那些不该在书包里出现的东西是我下班时为家里买的,我身上只有一个书包,我就让它们与书本、讲义、粉笔临时做了伴……我的一次生活危机就这样过去了。

一代中年知识分子丰富而艰辛的生活,都浓缩在这个书包里。这书包就是“特征”。学生们为我的故事鼓掌,他们理解了“特征”的含义,似乎又受到感动。课后,有学生为此写诗赞美我。但这也不重要。

上课时的感觉最重要

你是老师,但你在学生面前绝不能摆老师的架子。你要允许学生在你讲课的过程中举手插话,提出疑问,或反对你的意见。我有一位学生,叫陶东风,他跟了我七年,从硕士生到博士生,如今已是文学博士和大学教授,在学术界小有名气。他从不当着我的面说我的好话,但我们关系融洽。他就是总要在我讲课时插话“反对”我的那一位。我讲着讲着,他会突然固执地举起手来,之后课堂气氛会变得特别好:有的同学同意他的意见,试图为他的理论进一步论证,有的同学不同意他的意见,激烈地为我的观点辩护,他们争得面红耳赤,把我这个老师暂时忘掉了。到头来他们往往“两败俱伤”,主动说“咱们还是听听老师怎么说吧”,多数情况下总是我的意见占上风。但最有意义的是,我讲的一个观点经过这种争论而被学生消化了、发展了,受益的不只是学生,还有我自己,这就叫“教学相长”吧。但这也不重要。

是的,所有这一切都不重要。

最重要的是上课时的感觉,这是一种快感,一种美感,一种价值感,一种幸福感,一种节日感,一种自我实现感……对了,我想起了小时候,有一次,在小溪里抓鱼,抓了好半天,还一无所获,我感到很失望。可突然运气来了,我终于抓住了一条不算大却看起来很肥美的鳜鱼,我那幼小的心剧烈地跳动起来,我永远不会忘记那一时刻。我这一生遇到的倒霉事不少,幸运的是我经常上课,每上完一堂成功的课,都有抓住一条鳜鱼的感觉。

猜你喜欢

  • 小城,大爱

    1父亲当过10年兵,转业后也常以军人的标准来要求自己。他时不时地就会来一句我是个军人”。母亲在他退伍后的第一年,和他离婚了。那时我13岁,什么事都懂得。有八卦电视剧做指点,父亲不在时,常常来家里的某孙姓叔叔,我闭着眼睛都能猜出他

  • 最后的礼物

    真的很快,一眨眼,老爸走了一年。三百多天,一切历历在目,真的就像昨天发生的事。我记得,最后一次跟他聊天,他躺在病床上,胸腔积水,呼吸困难,问他:等病好了你想去哪儿啊?”他说:回家。”最后还是没能回家,从医院直接去的殡

  • 婚礼上的乡下父亲

    在乡下老屋,他接到女儿从省城打来的电话:爸,你来参加我们的婚礼吧!”女儿的婚期定在那个芳菲四月。他是一个身材矮小但很结实的父亲,只有这一个独生女儿。女儿12岁那年,妻子便患癌症去世了。妻子去世时,已经形容枯槁,癌变的痛苦折磨得她

  • 亲情没有断点

    他是3岁那年丢的。家里的小弟已经12岁了,叫着爹地妈咪。父母看着他黑瘦的样子直叹息。他说话一口四川腔,那年,他被人贩子拐到四川的山里,卖给一对不能生育的夫妇,那个男人是瘸子,女人是麻子,开一个小卖店,为了买他,倾家荡产。他还记得3岁时家的样

  • 剩余的温暖

    那剩余的温暖,是我用眼睛给他们的感谢,是我用心体会到的温暖。每天上班,我都可以看到一些人。他们生活在社会最底层。出门,是小区的门卫,一家三口,男人下岗,骑人力三轮车,干些脏活累活。下了班,蹲在六七平方米的房子里看一台14英寸的黑白电视。女人

  • 流转百年的诚信

    他是一位农民,又是一位慈父,为了深爱着的儿女,他辛勤劳作,经过多年的努力,成为富甲一方的庄园主。他的土地富饶肥沃,面积很大,边界是一处陡峭的悬崖,崖下是潺潺的河水。一天,他把最小的儿子带在身边,到庄园里去查看。孩子才5岁,见什么都新奇,趁父

  • 不能说的秘密

    女人去世以前,一遍遍喊着女儿的名字。她已经神情恍惚,声音低得连自己都听不见。后来她发不出一点声音,嘴张张合合,泪如泉涌。男人俯下身子,说:我知道,我都知道。”他握着女人的手,亲吻着女人的手,任那只手慢慢变凉,任女人的生命走成一条

  • 父亲的“铁手”

    父亲在纺织厂干了近20年的合同工,之后被无情辞退。这是一件阴霾到极点的事,父亲使劲地敲打着自己的头,后悔不已。他说,都怪自己年轻时,没有好好识字,才有今天的下场。所以他发誓一定要让我多读书。但是如果没有收入,一切都将是枉然。父亲只能选择做苦